2025年3月27日,光大证券(601788.SH)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5.98亿元,同比下降4.32%;归母净利润为30.58亿元,同比下降28.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0.08亿元,同比增长60.66%。
引人注目的是,光大证券营业收入已连续3年下滑。在3月28日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会上,光大证券总裁刘秋明回应“MPS案”处置情况时称,历史存量风险事件有效化解,2024年光大证券进入“常态化”状态,扣非净利润增幅证明资产质量上升,经营走上稳健发展轨道。
然而,市场对此反应谨慎,一方面,尽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现实,仍让投资者担忧。另一方面,在证券行业竞争激烈、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光大证券能否凭借现有业务结构和战略规划实现突破,扭转营收下滑态势,备受市场质疑。而目前光大证券似乎仍面临着合规和业务的双重挑战。
MPS案终达和解,人事动荡仍在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同时,光大证券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了60%。这是因为2023年,光大资本以26.4亿元与招商银行、华瑞银行达成和解,相应转回预计负债约21.5亿元。2024年,MPS预计负债未发生重大变化。
2015年,光大证券旗下光大资本和暴风集团共同担任GP发起上海浸鑫基金,募集52亿元资金,并于2016年收购了意大利体育版权分销公司MP&Silva(MPS)65%的股份。然而,收购不到一年,MPS创始人、股东在海外大肆购置资产并辞职,随后MPS业务全面崩盘。
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的净利润迅速下跌,2018年当年归母净利润即从30.16亿元暴降至1.03亿元,直到2021年才恢复至事件发生前几年的水平。
作为主要投资者,2020年,上海金融法院判决光大资本向两家银行合计支付35.16亿元。截至2020年年报,光大证券确认与浸鑫基金所投的MPS项目相关的预计负债为人民币45.51亿元。此后多个财年就MPS相关诉讼事项计提了相应的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从2018年到2021年,光大证券连续计提预计负债累计52.91亿元,甚至超过了MPS项目投资总金额。
直到2023年9月,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资本与招商银行、华瑞银行签订执行和解协议,以26.4亿元履行终审判决中确定的支付义务。MPS一案的财务纠纷算是尘埃落定。
然而这起案件对光大证券的影响远远不止财务上的损失,光大证券内部也经历了剧烈的人员变动。时任光大资本并购总监项通涉嫌收受贿赂被捕,时任光大证券董事长薛峰也在2019年3月辞职,在2021年被调查。据财新网报道,薛峰不但主导了MPS收购项目,而且在其过程中滥用职权,越过正常的党委会与董事会决策程序,甚至亲自越级制作、审批了导致光大证券对优先级投资者承担连带赔付责任的“抽屉协议”。
然而,MPS案虽止,但光大证券的人事动荡还没有停,2024年又有多位高管离职。2024年先后有四位高管离职,包括两位副总裁和两位业务总监。其中副总裁付建平因工作调整离职,其在2023年6月30日才刚被聘任为副总裁,任职不到一年;另一名离职的副总裁王忠则是光大证券的老将,曾任公司债券部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光大金控资管助理总裁、副总裁等职,在公司任职多年。
图源:公司公告
业务条线增长不均,投行与资管拖累业绩
光大证券的业绩表现也深受上述案件的余波影响。
光大证券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老牌券商,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上海,2009年在上交所上市,2016年登陆港交所。目前,光大集团通过直接持股25.15%、间接持股20.73%对其形成控制。光大证券业务覆盖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投资银行等众多领域,曾多次入选《财富》中国 500 强等权威榜单。
从2024年年报来看,光大证券各业务条线表现分化严重。2024年光大证券实现投资收益25.36亿元,同比增长15.41%;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29.91亿元,同比增长7.79%。而除了这两项业务实现了增长以外,其余业务均出现了大幅下降。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仅为8.23亿元,同比下滑20.26%;资管及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为7.90亿元,同比下滑21.78%。
图源:光大证券2024年财报
具体来看,投行业务方面,2024年A股股权融资市场发行节奏趋缓,全年共完成股权融资额2880.72亿元,同比下降72.88%,其中IPO融资规模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24%。
在此背景下,光大证券股权承销规模仅10.9亿元,同比降近8成,共计完成2家股权承销,1家IPO,在审家数7家。
经纪业务作为光大银行收入支柱,算是有亮点。截至2024年末,公司客户总数为64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客户总资产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证券投顾产品签约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1%,签约客户资产较上年末增长41%,收入同比增长183%。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公司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排名提升 3 名。
虽然光大证券稳定了排名,然而与行业数据作比较,其业绩情况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就在光大证券年报发布的第二天,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2024年度经营数据。而在光大证券营收三连降的同时,中国证券行业迎来近三年最佳业绩,150家证券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4511.69亿元,同比增长11.15%;净利润1672.57亿元,同比增长21.35%。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证券行业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1151.49亿元,同比增长16.98%,与之相比光大证券这部分净收入同比增长仅7.97%;2024年证券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的表现同样强劲,净收入为239.47亿元,增长6.53%,但光大证券这部分业务却暴跌20%。
图源:中证协官网
合规问题频发,内控风险需警惕
为何光大证券的业绩表现与行业整体差距如此之大,从财务角度出发MPS案只是影响了净利润的表现。或许深层原因在于其内部治理与合规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光大证券的违规行为屡见不鲜。2024年8月23日,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光大证券前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赵远军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使用“赵某江”证券账户合计买入“星星科技”160.16万股,成交金额1141.22万元,后续累计卖出成交金额609.59万元,该次内幕交易亏损532.59万元。
由于违法情节较为严重,证监会决定向赵远钧处以罚款合计460万元,同时对赵远军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并立即解职。
图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10月18日,光大证券因存在部分项目质控对项目风险、尽调底稿把关不严,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发行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内控关注等问题,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被要求加强对投行业务的内控管理,并向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
图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另外,光大证券下属多家营业厅因内控问题在年内被地方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024年3月,宁夏证监局通报光大证券银川凤凰北街证券营业部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活动期间,存在向投资者提供风险测评答案、对投资者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与投资者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委托他人招揽客户、私自销售非公司代销的私募基金产品的情形。
5月,江苏证监局通报光大证券南京分公司下属营业厅在为部分客户开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权限时,因未能勤勉尽责、审慎履职、全面了解投资者情况、未有效核实客户提供的资产证明文件和投资经验等材料被出具警示函。
作为老牌资本市场参与者,光大证券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老练。从最早2013年的“乌龙指”事件,到最近的MPS案,光大证券屡屡踩“雷”,而这反映出光大证券内控存在的漏洞。如今存量风险终于出清,未来能否再上一层楼,还要看光大证券能否严格落实内控。(《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