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美国政府宣布对美国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政策采用全面“地毯式”关税与“一国一税率”的国别式关税叠加,涵盖超过60个经济体。其中,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税率为34%,对越南、泰国、印度征收的关税税率分别为46%、36%、26%。
若关税完全落地,全球贸易体系迎来百年变局。目前,关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余波未定之下,全球资产明显波动。
关税政策宣布后,全球资产波动。根据中金公司数据,美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跌幅最大,纳斯达克/标普500连续两日大跌,累计跌幅11.4%/10.5%,VIX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高,欧洲和亚太股市也受影响明显回调;商品价格同样大跌,伦铜和布伦特原油两日累计均大跌超过10%,分别创出近1年和近3年的新低,黄金前期大涨后也出现预期兑现后的获利回吐。
政策积极应对
此次美国关税政策的特点是并非只针对中国,而是涉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金宏观团队测算,如果上述关税完全落地,美国的有效关税率从2024年的2.4%大幅上升了22.7个百分点至25.1%,也将超过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后美国的关税水平。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团队测算,此次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会将美国整体加权平均关税提高约18.1个百分点,大幅超出此前市场中性预期的9.3%;加上基准关税2.4%、2025年新增的关税,美国整体加权平均关税已达25.9%,超过20世纪30年代胡佛时期关税,略低于19世纪90年代麦金利关税。
在此次关税政策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34%的所谓“对等关税”。此前,美国已经在2月和3月先后宣布对华出口商品各加征10%的关税。由此,2025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新增关税税率已达到54%。
对此消息,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北京时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商务部宣布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农业上,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面临中国和欧盟的反制关税,2024年美国农业出口下降12%,中西部农场主破产率上升18%。制造业方面,关税政策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美国本土钢铁价格较进口价差扩大至35%。这增加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科技行业方面,关税政策对科技行业影响显著,苹果产业链相关个股全线跌停,全球供应链震荡效应立显。
值得注意的是,关税政策或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分裂”。以苹果产业链为例,中国供应商占其全球供应链的75%,但东南亚工厂同样面临高额关税冲击,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
中国资产显现韧性
与以往不同的市场表现:以往美国对其它经济体加征关税,资金通常从其它经济体撤出,美股表现好于全球,但本次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美股反而领跌全球,美元也出现明显下跌,而中国资产表现出韧性。国内政策有望持续加码,随着政策不断向内需倾斜,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将持续显现。
市场认为,目前,中国市场具备有利条件。在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变化上,如2018-2019年贸易摩擦时,2019年国内去杠杆的紧信用政策结束,宏观政策转为宽松并支持新一轮信用扩张,且5G通信等快速渗透,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新能源汽车崛起等新产业趋势为国内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当前也具备类似有利条件。
同时,目前中国资产具有估值优势。中金公司认为,当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在底部区域,而随着近年来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权益资产具有很好的投资性价比。
此外,加征关税对贸易顺差国和逆差国的影响存在差异。美国作为逆差国,加征关税意味着企业和居民将面临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加大。而且关税本质上是政府增加税收,企业与消费者承担成本,其效果等同于财政紧缩,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因而,中金公司认为,美国面临“滞胀”压力,美联储将陷入两难境地。
中金宏观团队测算在之前的关税基础上,再叠加对等关税,或将推高美国PCE通胀1.9个百分点,增加美国财政收入7374亿美元 ,降低美国实际GDP增速1.3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作为顺差国,加征关税导致外需承压,主要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或将面临一定挑战,但是中国在政策应对方向更加清晰,政策发力支持扩大内需成为相对直观的政策选项。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对等关税”的实施并不会非常容易,因为这会引起美国与它所有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贸易战,甚至是经贸的摩擦和冲突,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特朗普政府不仅仅是使用关税的措施,同时也使用一些胁迫的手段,来共同实施一些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做法。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贸易伙伴也会基于WTO(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美国进行相应的斗争,以及在WTO起诉美国。也包括这些国家有可能和美国之间进行一些双边的、多边的磋商谈判来讨论未来的关税措施。
A股公司回应:影响有限
截至4月6日晚,A股已有逾30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告或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影响。其中,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
举例来看,贝达药业(300558.SZ)表示,根据美国政府于2025年4月2日公布的关税政策,药品被列为豁免商品类别。
瑞可达(688800.SH)在互动平台回应关税影响的问题时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会更有利于海外工厂本地化生产和销售,就近服务客户,也更有利于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公司会随时关注国际贸易环境,保证公司海外业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公开信息显示,瑞可达在美国和墨西哥设立了工厂,2024年,美国和墨西哥工厂均处于产能逐步上升阶段。
乐惠国际(603076.SH)表示,乐惠国际设备出口份额占到50%左右,超过90%出口到“一带一路”等发展中国家,因此,这次美国的关税政策对我们几乎没有影响。
不过,美国关税也对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比如,富岭股份(001356.SZ)产品以外销为主,美国为公司最主要的销售市场,2023年和2024年1—6月,公司对美国市场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73%和65.74%。
富岭股份表示,自2018年6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美方对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了25%的关税,公司的主要产品塑料吸管等部分产品也在上述加征关税范围内。公司已经通过美国、印尼和墨西哥生产基地的产能调配将加征关税产品的部分产能转移至境外,从而减少了加征关税对公司的影响。但是公司的境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和产量占比较低,绝大部分的产能和产量仍在中国台州生产基地,公司向美国地区销售的产品仍然主要来自中国生产基地出口,美国的关税对公司的经营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美国关税政策或将对全球贸易格局和特定行业带来深远的挑战,各国的应对措施和谈判进展将决定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