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的市场趋势来看,年初为汽车行业的销售淡季,但依靠愈发诱人的“价格战”,今年3月份的汽车市场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
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68.7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大涨52.8%,可见消费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同时,在消费目光被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吸引的背景下,3月份自主品牌零售份额达54.8%、零售渗透率41.6%,同样反映出消费需求的变化。从终端市场的厂商零售销量排名中,更容易看出行业正经历的大洗牌。
毫无疑问,夺得厂商销冠的品牌依旧是比亚迪,其3月份销量26万辆、市场份额达15.4%,比第二、三名加起来还要多。不夸张地讲,如今比亚迪已牢牢掌握着10万-25万级市场的“定价权”,看似云淡风轻的价格调整,都将为该售价区间的燃油、新能源车型带来巨大冲击。车型卖得便宜,车企还能挣钱,是比亚迪除技术以外的最大优势所在。
相较而言,“南北大众”依旧是合资阵营遥遥领先的存在。其中,一汽-大众卖出14.1万辆,稳居榜单第二,而上汽大众销量为8.7万辆,同样跻身前五。虽说时代风向在变,但诸如帕萨特、探岳等车型依然是“宜家宜商”市场的热门选项,叠加终端优惠,能获得不错的销量反馈。同时,大众ID.系列也是合资纯电阵营的佼佼者,相较于销量助力,消费习惯的培养无疑更加重要。
此外,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销量分别为11.4万辆、10.4万辆,属于稳扎稳打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虽说3月份零售量为7.5万辆,但批发量达到17.5万辆,仅次于比亚迪。深耕海外市场,帮助奇瑞释放产能、扩大规模化效应优势;今年在新能源市场全面发力,则有望开拓出更大的增量空间。其年终的销量数据,有望带来更大惊喜。
与以往相同,特斯拉中国的季度末产能优先供应国内市场,3月份国内销量为6.2万辆,Model Y和Model 3分别贡献出47917辆、14481辆。北京奔驰算是3月份厂商前十名中的“黑马”,得益于奔驰C级、奔驰GLC月销均达到2万辆上下的水平,最终以月销6.1万辆夺得榜单第八名的成绩。
最后,榜单第九、十名分别为一汽丰田和上汽通用,二者月销量均为5.8万辆,也算是差强人意。基于年轻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合资品牌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在于新能源市场布局的断档,还在于品牌调性、服务营销层面的消费认同。如何打赢“价值战”,令合资燃油车型获得更强的用户粘性,也是合资品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按照原本的经营思路在新能源时代发展,很难获得差异化优势,而新能源和海外布局两大赛道,成为今年甚至是未来数年的核心话题。自主品牌的成绩毋庸置疑,而合资品牌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至于谁能笑到最后,还得靠实力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