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极拳的挒法

三不一无课程 2024-03-14 17:05:14



太极拳因为比较深奥,所以在讲解的时候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分析,比如讲法还要讲劲,本来是好事,结果弄到最后却适得其反,让人更加难以理解。

乒乓球的运动类似太极拳,也是螺旋运动,可是因为它没有提出法与劲的概念,只模糊地从一个方面认识,反而没有太极拳那么复杂。比如它也讲劲路:上旋、下旋、侧旋、不旋;也讲方法拉、削、推、挡、挑、拍等,劲都在法里,哪种法对应着哪种劲不用讲,反而没有问题,而太极拳很多人因为不会拳法,所以讲劲的多。因为不会拳法,讲劲只好云里雾里,甚至玄虚,什么丹田,什么意气,什么神,一个内劲就把人弄得满头雾水。

其实太极拳的劲与打乒乓球的劲基本一样,什么内不内外不外的,方法正确,劲就正确。方法正确,效果好,感觉劲大,这在太极拳中就是所谓的巧劲或者内劲,实际是技术好效果好,本身的小能量产生了大力量。打个比方,同样是十二马力的车,如果各方面设计合理,它的功能就大;如果各方面设计不合理,它的功能就小——同样的耗能效能不同。

不同的是太极拳是直接人与人对抗,没有介质,劲大,方法差一点,作用也会大,这就是太极拳除了讲法还要讲劲的原因,因为里面有本力和巧力两种因素。因此它与乒乓球不同之处是能用劲弥补方法,而乒乓球劲大当然好,但方法不正确劲再大也打不到台上。这也是检验太极拳是否正确的一个方法,除去本力的因素,能否象乒乓球那样打到台上,就是检验太极拳技术是否正确的方法。

其它技击不讲劲,只讲法,干就完了,无论是力的因素还是技术的因素,只讲结果,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老鼠是好猫,练力量也行,练技术也行,两者兼练最好。因此技术可能不像太极拳这样极端化追求。太极拳追求到走火入魔,反而慢慢失去了技击能力。

以前著文讲过,人在技击中分为本力、拙力和巧力,所有的技击都一样,都分这三类。所谓内家拳更加讲究技巧,更加讲究意识的作用而已。因此,内劲就是巧劲,就是结合了实战意识的巧劲,或者说技术。

太极八法也并不完美,不知最早是谁总结了八法,后人普遍接受了这种分类。

前面讲了掤捋挤按采,再讲就到了挒法。

挒,我的师伯蒋家骏在央视上讲是裂,就是反关节,把人的手臂掰折。从太极拳的挒法来看,有点道理,但还是狭隘了。

我们这里有很多技击方言,多是摔法,比如:崴你、捋你、捩你……不打拳,不练摔跤的也这样说。特别是捩,有时候还读三声lai,lai着了。有抓到了的意思,有得到了的意思,也有打的意思,意思只能我们当地人理解。挒我认为是捩,通背拳有捩手,我个人认为中国很多拳术是从通背拳发展而来。

古代的挒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现代太极拳的挒就是反关节,几乎所有的流派都这么理解。有的人为了演示八法,为了收徒教学方便,编了简单的八法套路,我劝大家千万不要学,因为八法中的任何一法都不这么简单,都很繁难。反关节的技术很难在简单的动作中演示明白。大家见过中国结吧?结扣有多么麻烦?有多少技巧?挒法虽然没有这么多,但它更讲究过程和细节,否则缠不上,缠上也没有用,拿不住人家。

因此,我说挒法好说明缠得对,当然是周身配合得对。

洪式太极拳的挒法不仅仅是反关节,当然反关节是主要的。它还有一类是捋法的变化,即捋的紧凑版,目的不是把对方捋出去,而是拿起来。

双手捋与双手挒都是双顺缠,动作的方向大体一致,不同之处就在于挒是小圈,合力小,分力大。这里的分力是指左右手往两个方向用力,其实是个整劲。合力是指两手往相同的方向用力,与我们平常说的合力不同,这是洪均生师爷为了讲明白双手采、捋、挒用的概念,就跟公转自转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从这个描述讲,捋与挒是一样的动作,只是挒拐弯早。比如六封四闭第四个动作。大家把这个动作与第三个动作比较就知道捋与挒的区别与联系了。李储功师伯说第四个动作双手往上捧,其实这是个典型的双手挒,要用得好非常难,必须对方用力解脱我双手捋的时候,我能抓住时机,借势借力才能实现。

按照这个说法,双手挒只有u形的,其实它也有八形的,比如掩手肱捶第一动就是双逆缠的挒法。比方说,一根铁棍,双手手心朝下把它掰弯,掰到最后手心朝上了,铁棍呈n形了,就是双顺缠;双手手心朝上往内掰弯,最后手心朝下了,就是双逆缠,铁棍呈u形。左独立最后一动,左转身捣碓最后一动都是双逆缠的挒法,这种挒法也不少,只是我们平常不会用,没有注意而已。

大家最熟悉的是捣碓的抱缠或者金丝缠腕,或者第二闪通背的挒。这些都是双手挒。

太极拳要练单手挒,练小臂挒,这是最高明的拿法,所有的武术都没有洪式太极拳中这种技术。就是练洪式太极拳的,能练出这种水平的也是凤毛麟角。需要周身练得正确,周身配合得好,特别是缠得细,方向角度必须一丝不差才有效果。

破挒用挤按,根据顺逆的不同原地转,顺着对方的劲进。用掤也行,就是一抖。

0 阅读:0

三不一无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