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者,运中气法门也,中气是什么?

三不一无课程 2024-03-17 01:06:24

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一直坚持讲中气,用中气练拳,练的也是中气。他提倡正气、元气、浩然之气、中气,反对血气、横气、惰气。而正气、元气、浩然之气都与中气相关。

他在书中写道:“平素要先养气,临场更要顺气而行,勿使有惰气参,勿使有逆气横”

要想读懂陈鑫先生的著作,一定得明白什么是中气。

那么,陈鑫先生讲的中气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血气,他认为人是父母所生,“秉阴阳五行之气即为血气”,生来就有的就是血气,接近我说的本力。在后面又说:“至于血气,乃血脉中流通之气,即拳家所谓横气也。”可见他认为血气、横气是一回事。

什么是正气?

“配道义,即为正气”,正气“即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

“气非理无以宰,理非气无以行”。他认为理与气不可分,用气体现理,所以讲气就是讲理。他认为心主肉,心为道心,也即理心、天心,理心就是天性。有了天性的气是正气,是浩然之气。而普通人的心是私心,是“食色性也”,是人性,是血气。人要配道义,得正气,得浩然之气,再进一步得中和元气。

所以,中气就是中和元气。

孟子讲浩然之气,孔子讲中和之气。陈鑫先生认为练太极拳得浩然之气就不错了,但稍微偏刚,不如孔子的中和元气。得了中和元气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如果是败了,那肯定不是败于别人,是败于自己,是中和之气不够。

陈鑫先生认为“能善运气,始能卫其性命”说明他把人体之气、呼吸之气与浩然正气、中和元气是合而为一的。这跟儒学把身与心合而为一是同一道理。

前面有一些是我综合了他的讲解得出的一些结论。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理解陈鑫先生所讲的中气,自行理解他的原文,我把他在不同篇章的片段搜集起来,主要有这些:

“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则为浩然之气。”这里他把劲下了定义。也给中气下了定义。后面又有不同的补充。

“一阴一阳,要必以中锋劲运之。中峰者,不偏不倚,即吾心之中气,所谓浩然之气也,理宰于中,而气行于外也。”

“不乖不离,不偏不倚,即是中气。加以直养无害之工夫,即是乾坤之正气,亦即孟子浩然之气。”

“中气者,中是中,气是气,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气不离乎理,理不离乎气。气非理无以立,理非气无以行。气与理两相需者也。理有其偏 ,气亦有其偏。理之偏私以参焉;气之偏,横亦行焉,惟两得其中,合而言之,曰中气。”

“中气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即《易》所谓保合太和之元气也。”

“中气与浩然之气稍异,与血气大不相同。中气者,太和之元气。即《中庸》所谓‘不偏不倚’,而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元气……此气之贵得乎中,名之曰中气,非气之行于百骸之中之谓也。”

“浩然之气者,大约涉于刚一边多。观于孔子、孟子之气象可知。孔子言语极和平,孟子气象就带廉隅。即其自谓,亦曰:‘至大至刚。’吾故曰涉于刚一边居多,然要亦是秉受之元气,特稍涉于严厉。谓之为元气则可,谓之为太和元气似少逊耳,此所以与中气略有不同处。耍拳者能以浩然之气行之,技亦过乎大半矣。

综上,陈鑫先生前后对浩然之气与中气略有矛盾之处,但总体是最后一部分为他的真实思想。

如何养元气?

一、“任说千言万语,举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养元气。”

二、“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三、加之前面的配义与道。

就是思想观念要有儒家的道义,平时要清心寡欲,全神贯注(既是结果也是过程)。

中气与太极拳的关系是这么一句话:“缠丝者,运中气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联系他还说过的一句话“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练太极拳就是缠法,就是运中气,而缠丝是运中气的法门。如何缠?他后面讲到“轻轻运行,默默停止,唯以意思运行”。可见中气也是缠丝的法门,它们也是“两相需”,即阴阳的互为其根。

概括一下,中气的中就是不偏不倚,不偏不倚就是中庸,是孔子主张的中和。和是不乖不离,是“发而中节”。联系到太极拳就是对立统一,无过不及。无过不及就是不多不少,不软不硬,不远不近……刚刚好。对立统一就是辩证。

陈鑫先生讲的元气、正气、中气都是包含着信念道义等精神之气节,也包含着物质之气。古人没有把这二者刻意区分,说明它们互相影响,不可分。

我们平时也常说中气充沛,特别是唱歌、说话,显然此中气与陈鑫讲得不同。从中医讲,中气就是丹田之气,胸腹之气,当然需要身体健康,五脏六腑健康,中气才能充沛。

从修行讲,一般指中脉之气。

综上,大家可能对中气有所了解了吧?打太极拳不用拙力,不能无力,不能偏斜,不能乱抖,不能不对立统一,出现同频同步运行,比如高铁上的水杯里的水就是不动的,这就是没练着。既要看似不动,又要内动,有动有静,形成激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