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的汉景帝:人心本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俗话说得好:人心叵测。凡夫俗子的心思,都让人捉摸不透,更何况是君王的心思?汉景帝是“文景之治”的奠基人,智计过人,心思缜密。但是比起他的父亲和儿子来,就略显平庸了,他的父亲汉文帝,他的儿子汉武大帝。后人对他的看法各不相同,夸奖他的人说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贬低他的人说他心狠手辣,残忍无情。
汉景帝虽然有他的功劳,但也有他的缺点。当时,有吴、楚等国之乱成为他最大的威胁,事实上,这场动荡早在他为皇储时就已经开始酝酿。在他继位的时候,吴王之子入京,与景帝共餐,可是两人却闹得不可开交,吴太子目中无人,景帝将棋盘狠狠将其拍成了肉酱,汉文帝听说此事,也是大吃一惊。此事引起了吴国人民的不满,使吴国与朝野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不融洽。因为此事引起吴王极大愤恨,就以生病为由,拒绝了诸侯的礼节,也拒绝去长安朝中拜会皇帝。吴国富甲,势力庞大,又有铜山可以用来铸造货币,又有盐业可以用来制造财富,于是便有了吴王装病造反的传闻。但是文帝顺着形势,赏了吴王一根拐棍,让他年事已高,不必入京。吴王被宽恕之后,战火渐渐平息,起义军也就不了了之。
景帝登基后,为避免诸侯过于强大,强化中央权力,采取了“削藩制”策略,这是晁错提出的策略。景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削藩,让所有的贵族都人心惶惶。景帝对周边诸国的打压太狠,后吴王与其余六个国家起兵造反,战争不可避免,这就是著名的"七国起义"。一旦爆发,就是一场战大战。可景帝太过心胸狭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平定七国是景帝的最大成就,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给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七国叛乱,让他焦头烂额,可还没等他派人去平息叛乱,反而一场惊天惨剧先上演,恩师晁错被人腰斩于市。在他还是皇储的时候,晁错就一直给他出谋划策,指点了他二十多年,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很好了。景帝登基后,他成了三卿之一,得到了很大的赏识,他与景帝商议国家大事,晁的提议总是能得到支持。晁错是个忠诚之臣,其父言,刘氏若能安稳,晁氏必有祸患。吴楚七国不出所料,以“诛晁错,肃清皇权”之名起兵造反。起事后,景帝居然先听了谣言,要杀了晁错压制群臣,景帝曰:"朕不以天下人之名,独取一人之命。"因为他杀死了晁错,七国不仅没有按照景帝所想的那样撤退,反而大举进攻,说明景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错误的。邓公说:吴王为了今天的起义,已经筹划了几十年,为了土地被割,所以暴跳如雷,所以晁死不死没什么影响的。并且在晁错被杀后,这就是对那些忠心耿耿的人的警醒,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杀掉晁不过是一个借口,不管怎样七国都会造反。其实只要稍微有一点脑子的人,就能看出景帝依旧将晁当成了祭品。晁错之死,虽与其个人因素有关,但后人对其死亡的看法各不相同,显然是一桩不公正的案件。
当年吴楚七国叛乱,不过三个多月,就被景帝平息下去了,可是功臣周亚夫,却没有得到好结果,反而被人诬陷为叛逆,打入天狱,周亚夫一怒之下,竟然绝食,最终吐出一口鲜血,气死了。苏辙对汉景帝的看法是:“忌克少恩,陛下心胸不够宽广,这是文帝无法比拟的。”残害自己的老师,残害自己的部下,让汉景帝成为了众矢之的,根本配不上一个“贤王”的称号。此乃景皇帝之缺,亦为其一生之缺。
在他统治的这段时间里,后宫也在生事。首先是薄太后干预了景帝的婚事,在他成为储君后不久,便仗着自己的地位,从自己的嫡系子弟中挑选了一个薄姓的女人作为储君的正妃。他虽然不喜这个女人,但是因有太后在,所以依旧立她为正妃,只是二十多年一直得不到宠爱,死后就被废除了。后来又是窦太后,她更有厉害,开始干涉朝堂。她最疼爱梁王刘武,一直希望他能继承衣钵。有一次宴会上,忽然皇上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话:“我会把我的皇位传给梁王。”其实这不是他本意,不过是想博得太后的欢心。窦太后闻言,开心不已。景帝信口开河,却让群臣吃了大亏。在刘荣被罢免之后,太后再次恳请刘武接任储君之位。他表面上统一了,然后就去召集群臣议事。这是一件违背传统的事情,群臣自然不会答应,于是一起上奏太后,告诉她当年宋宣公打破传统,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最终宋国大乱差点亡国。窦太后一听说此事,这才如梦初醒,立刻派梁王从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但梁王对袁盎怀恨在心,竟然大胆地派出杀手,将袁盎和他身边的十多个官员全部杀死。因为不敢冒犯自己的皇后,所以他一直隐藏在暗中,用自己的臣子做掩护,最终导致一批忠于自己的臣子惨死。
这里面有他无可奈何的一面,也有他身为君王的运筹帷幄。外祖母皆是心狠手辣之辈,汉景帝自身的后宫中也是暗潮汹涌,妃嫔争储,争得头破血流。他很喜欢刘荣,但其母冒犯了大公主,在汉景帝面前失了宠,大公主将她击败,最终废除了皇位,灭了刘荣满门。诛族之罪,杀子之罪,让景帝的威严荡然无存,撕下了这片祥和的面具,暴露出了君王的暴虐和冷酷无情。
他既有残酷无情的一面,又有慈悲为怀的一面。他减轻赋役,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中国古时候的土地税收达到了最低点;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暴君的骄奢淫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众的权益;他积极革新刑法,废止了历史上最大的肉体惩罚,但百姓们对他的评价是:“表面上是轻刑,实际上是要置人于死地”,直到汉景帝破除了这些弊端,才开始实行宽恕的政策。是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不失为一位好君王,虽然,在某些方面非常残酷和冷酷。
人类的本性很复杂,没有十全十美,有仁爱之地,也有邪恶之地,你永远不能以非黑即白来判断一个人。《淮南子》里说:“古有大义,不计较小事;但有了好名声,却没有了坏名声。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如果拥有伟大的道德,那么他的一些琐碎的事情就不要管了;拥有极大荣耀的人,切勿在小事上吹毛求疵。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不应该以单纯的目光来看待,而应该接纳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对待别人的时候达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