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铁骑踏遍世界,似乎是所向披靡,那为什么两次征讨日本都没有成功呢

老勇分享 2023-06-06 22:02:44

元朝的铁骑踏遍世界,似乎是所向披靡,那为什么两次征讨日本都没有成功呢

由元与四个可汗共同组成的蒙古王朝,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其全盛时代,统治领土超过三千三百万平方千米,它的领土不但包含了中国各朝代的统治范围,而且还包含了中国从来没有被它所统治过地方。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出兵攻打日本,但均以惨败收场。元代似乎是所向披靡,但为何却始终攻不下数百里长的海峡?

蒙古的崛起与对朝的征服。10世纪初期,统一的唐代被推翻,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时期。契丹建国后,借此对北部大草原进行了统治。赵匡胤于960年建国后,一统“汉地”,但因连番征战,却始终无法战胜各民族,故而无法重现唐代的辉煌。在10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一个由宋,辽,西夏组成的国家,此时,与朝隔海对峙的日本,正处于大和国的统治之下。在这个时期,半岛与中国正好是相对的。大和在模仿唐代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革,建立了一个由皇帝领导的中央集权体制。到了12世纪,辽王朝的统治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原本受辽统治的女真部落,也逐渐兴起。女真族在宋朝成立后,相继灭亡了辽国、宋国。于是,中国变成了一个由金,西夏,南宋三大王朝共同统治的国家。

后来蒙古大军在与金国的战争中,也侵入半岛。但蒙古人的目的是首先占领中国中原,1231年,蒙古大军攻入了中央半岛,一些高丽的王公大臣向其臣服,他们只在朝境内保留了一小部分士兵。一三二二年,高丽王斩杀蒙古卫士,蒙古人恼羞成怒,又出兵向半岛南部推进。但是,蒙古铁骑始终没能攻下距大陆一千米左右的江华岛,并不擅长水上作战,二次进攻以失败告终,蒙古将军在沙场上被乱箭射死,得不偿失。蒙古人在对朝战争中被打败,他们与南宋人合作,于1234年消灭了大金。

而宋蒙战争在1234年开始。一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战争开始了,蒙古铁骑受到了南宋军队的猛烈抵抗。蒙古在对宋战争的空档,曾数次对高丽发动侵略。一二五九年,高丽投降。蒙古并未把高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只是把其作为一个附属国家。高丽仍保持着其民族的独立,但是必须定期对蒙古纳质,并提供援军与粮食等物资。蒙古希望把朝当作他们补给的一个地方,所以他们从朝收集了很多像食品这样的战略物资。1271年,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首都,并将其命名为“大元”。忽必烈在半岛加强了对叛军的打击,并在几次大规模的打击后,于1273年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出兵,因小看敌人而失利。在元代,尽管蒙古铁骑已向西方扩展至欧洲,虚弱的南宋竟然能够抵御元朝长达四十年之久的侵略。自北宋以来,商品经济仍在不断发展,由于造船厂技术的进步,宋代海运尤其兴旺,派往高丽的船只数量已达1100多艘,泉州更是成为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大港。忽必烈皇帝相信,海上的商业是他的军需来源,所以要消灭他,就必须切断他的商路。蒙古人以马上为主,他们精于骑术,但在造船和水战方面却是一窍不通,很难切断与南宋的海防联系。然而,忽必烈既要与南宋交战,又要面对蒙古王公的反叛,并且当时的一些王公大臣并不认可他,开始造反,忽必烈因而无力抽调足够的军队去攻打日本。元王朝在对待日本问题上,试图以外交的方式迫使日本投降,曾四次派出使节到日本。日本不同意元代的投降请求。日本通过和南宋的交往,已经知道蒙古的厉害。为了防范元代的攻击,国师北条时宗下令与九州等毗邻的半岛作好防卫准备。忽必烈相信,日本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用不着多少军事力量就可以战胜它。在屡次劝降未果后,决心以武力对付日。由于元不会造船,所以把造船的重任托付给了高丽。忽必烈大汗下令,高丽应其诸侯之命,出兵讨伐日本。不过,高丽的船只制造技术,比起宋朝要落后得多。高丽人本来就对元人的压榨不满,更何况,他们还被元人逼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事情办妥,因此,高丽人在建造船只的时候,都是粗心大意,结果建造出来的船只,只能用在内陆,而不能用在海上。1274年十月,元代派遣蒙古人、汉族人、女真人及高丽人共三万多人,九百多条战船,离开了韩国的釜山,向日本进发。元军的团队战术显然比日本人的个人战术要好得多,战斗开始时很好地控制了九州岛上的海岸。元人屡战屡胜,但是他们自己也损失了大量的弓弩和兵器,为了保险起见,晚上还是回到船上休息。但元人错误地估计了日本人的人数是己方的几倍。晚上,正在船上休息的元兵,忽然被一股强风袭击。高丽人制造出来的船只,并不适合于海上的严酷条件,一艘艘的船只不断地撞击,不断地被巨浪淹没。元军将领看到己方死伤如此之多,而且生怕日本人再次来袭,只得下令退兵。元军第一次出兵,因受飓风摧残,伤亡超过13500人而告终。在十月,台风是很少见的,但就在这时,它突然冒出来,并协助日本击败了强盛的元王朝,所以,日本人把它称为“神风”。战争结束后,日本担心元人会卷土重来,吸取了与其交战的教训,于是在朝附近的海岸修建了大量的防卫工事,并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在对日本战争失利之后,元代对日本采用了“劝降”政策,并集中兵力对南宋的残部进行清剿。

虽然对日本的侵略失利,但是对宋的侵略却是最终的胜利者。1279年,元代灭亡了南宋,并吞并了这片中国陆地上的所有领土。从东亚到欧洲,放眼整个欧亚世界,蒙古人都是无敌的存在。在南宋被消灭的同一年,元代又一次向日本派出了使节。日本诛杀了一名元人,以显示其绝不屈服的意志。这可把忽必烈给气坏了。1280年,元代设立了“征东行省”,以两个宰相为最高长官,但在这两个长官中间,有一位是被元王朝委任为右宰相,另一位则是被高丽王委任为左宰相,权利相对弱一些。所谓的“东征”,就是他要对日本进行一场与他有关的战争。而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他们也学到了前车之鉴,从南宋招募了大量的水手,制造出了威力巨大的船只。但是,元代的国策又使船舶建造又有了新的高潮。为了保护蒙古王公的利益,元代实行少数民族政策,使“南人”心生怨恨,于是,一些船工与高丽人又在建造时采取了一种“粗制滥造”的做法,致使船只的品质不断下降。随着这艘船的建造,他们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汉人,蒙古人,还有高丽人。忽必烈于1281年五月下令,派遣40000多人的东方军团,由半岛向日本发动攻击;剩下的十四万多人,从江南开始,分成两个方向,朝着日本的九州而去。

元将因贪图功劳,未能协同配合,使日本有机可乘。虽然是第一个抵达日本,但是,因为没有充分掌握日本的海上防御布置,使其在冲破防御上困难重重。日本人也学着上一次大战的样子,在晚上用小艇袭击了一艘元朝的舰船。东路元军历经数次征战,已不能在日本群岛上立足,仅能在海面上徘徊。江南大军起兵较迟,中途迷路,在半岛一带,过了一个多月,才和两支大军汇合。汇合后的元兵仍无法顺利登岸,两国僵持了两个多月。元军因为在海轮上作战、居住,各类物质供给出现了问题,导致大批将士生病而死去。夜间,日本人也经常乘着船只袭击元兵,使其疲于奔命。不幸中的万幸,又有台风来了。在这次的风暴中,日本军队伤亡三分之一,江南军队伤亡过半,沿海地区的官兵有的被杀死,有的被淹死。两路主帅斗志不坚,号令不一,吃了大亏,元军只得匆匆退兵。蒙古人对日本的二次侵略再次以失败而结束。

忽必烈在第二次对日本的侵略未果之后,又开始了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但是,江南各地的起义军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例如1283年以黄华为首的许多起义军都在江南发起了抗元之战。忽必烈死后,元代对日本的战争也随之结束。日本在击溃了元人的攻势之后,一直在做着准备,以准备迎接下一次的侵略。但是,日本人并没有等待到元人的侵略,而是在高丽沿岸大肆掠夺,渐渐形成了在元、明两代,在东南海岸一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祸害,那就是“海盗”。由于二次征服日本的失利,元代废除了征东行省。到了1287年,元代再次设立了“征东行省”,只有高丽王一人为宰相,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组织。

1368年,明朝灭亡了,半岛的格局也跟着改变了。1392年,高丽宰相李成桂代替高丽皇族,建国李氏,建国将近600年。朝脱离了元代的控制,变成了明代的一个附属国家。朝在明代被日本入侵,首都也被攻破。在此期间,朝求助于当时的统治者——明王朝,中和朝联合作战,击退日本侵略,保卫半岛。李氏王朝延续了将近600年,直至1894年日本因明朝改革而兴起,并于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满清,结束了中国同朝的附庸关系,王朝才得以延续。半岛的命运掌握在日本手中,1910年它被日本所征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再次获得了独立,但直到现在,这个半岛仍然分为朝和韩国两个国家)。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