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的南锣鼓巷,有一家京味小馆,店铺的牌匾如上图。这块牌匾很有意思,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从左往右读“咂摸”(“摸”读轻声),而东北人的第一反应会是愣一下,然后有可能读作“摸咂”。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咂”这个字讲起。

咂,读作zā(读音:匝)
“咂”字是典型的形声字,从口、匝声。
作为动词时,“咂”字有吮吸,叮咬之义;也有品味、体会,辨别好坏之义,前面说到的“咂摸”一词就是仔细辨别、体会、品评滋味的含义,也正是小馆所要表达的深意。

“咂”也是象声词。是舌尖抵住上颚发出吸气音,表示称赞、羡慕、惊讶等,也就是咂嘴所发出的声音。现在一般都写作“啧”,我还是觉得写作“咂”更为贴切。

“咂”还是名词,通常都加儿化音,读zar。在部分北方方言中指妇女的乳房。这也是为何有些人一看到上面的牌匾就觉得可能读“摸咂儿”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