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的汉字海洋里,“砉” 字宛如一颗隐匿在深海的珍珠,少有人问津,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砉” 字读音较为复杂,有 “huā” 与 “xū” 两种发音。读 “huā” 时,它生动地模拟出物体快速运动时发出的声响,比如,喜鹊砉的一声从树上直飞起来。像生活中常见的伴随着小小的意外响动。这读音,让 “砉” 字充满了生活气息,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声音巧妙地定格在文字里。

《中华字海》截图
而当 “砉” 念作 “xū”,则多了几分古典韵味。它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描绘的是皮骨相离声的声响。在《庄子・养生主》里,“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时,刀与牛体接触发出的 “砉” 声,是技艺娴熟的体现,这声音里有节奏、有韵律,仿佛一场独特的演奏。此时的 “砉” 字,不再是简单的象声,而是融入了古人对技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带着文化的厚重感。

有学者认为:从字形上看,“砉” 字上部是 “丰”,下部为 “石”。“丰”是“豁”的省略,表示划开、裂开口子。整体字形表示岩嶂划开的豁口。二者结合,或许寓意着在看似坚硬、刻板的事物中,能激发出丰富多变的声响,就像生活中,平凡之处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奇妙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