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有个地名叫做蔄山镇,据传镇名的由来是明末蔄姓人家由云南迁居至此,依山建村而得名。另外,河北承德滦平有个蔄子沟村,也是因蔄姓在此山沟定居而命名。地名中的这个“蔄”字直到2023年才有简化字能够用电脑输入法打出。

蔄,通常读作màn(读音:慢)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修的中国古代字典《类篇》中解释“蔄,萌苋切,姓也;又郎豆切”。也就是说,这个字在古代有两个读音,分别是màn(音慢)、lòu(音漏),都是作为姓氏。

《类篇》截图
另据《姓苑》记载“蔄”在作为姓氏时也读jiān(读音:尖)并解释说“閒姓即蕳姓。蕳,兰草也。”此以草名命氏。或作“蕑”。而南北朝时期的《玉篇》注云:“方苋切,姓也。”即作为姓氏也读fàn(读音:范)。《中华姓氏大词典》还说“蔄”姓,也被读作biàn(读音:变)。

《中国姓氏大辞典》
有趣的是虽然在1956年就推行了简化汉字,但地名中的“蔄”字直到2023年才被简化。上文提到的蔄山镇一度被写作“苘山镇”。

那么“蔄”字为何到2023年才简化呢?这是由于我国颁布的《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中并没有收录这个简化字,因此电脑无法打出直到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联发布的新版《中文编码字符集》增加1.7万余个生僻字,其中就包括其简化字,由此解决了较多人名、地名生僻字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