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着》写道:“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有的人婚姻不好,但子女很好,有的人婚姻很好,但他的身体可能不太好,因为天道盈满则必衰。”
老子曾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意指自然和人世间的事物都不宜追求过于圆满。弘一法师也提到“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半点禅》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此文作者不详,据说是唐代的李淳风(传说中的《推背图》作者之一,另一个是袁天罡)
中国人素来有一种“半”字哲学。全诗四十二字,总共有二十九个“半”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半才是恰到好处,曲折也是一种完美。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喜极而泣,乐极生悲,时来运转,苦尽甘来。物盛则衰,否极泰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天道忌全,人道忌满。
寒窑赋道尽了人间的疾苦,无奈与伤悲。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尽人事,听天命。知命,认命,才能改运。
全球最治愈人心的一段话:“莫叹人生几度秋,往事如烟似水流。世态炎凉皆看透,只言温暖不言愁。人生难得几回闲,清茶一壶煮流年,忘却人间三千事,心宽何处不桃源。世人都说路不齐,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草不与树争高矮,鸟不与鹰比高低。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不问人间烟火事,任凭岁月染霜华,山河依旧人渐老,余生只盼身体好。富贵贫穷都看淡,健康才是无价宝。”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啊,只有“半称心”,才能更开心;只有满足于“半称心”,才能轻松淡然,心里舒坦。如果一味地奢求“万事如意”,只能是心里不如意,徒添忧和烦。人生匆匆几十年,难免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尝遍,不枉来到人世间。所谓“百味人生”,就断定了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这个世界的各种挑战!人生途中,有走不完的路, 有爬不完的山,有趟不完的河,有越不完的坎。在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过关斩将,一往直前,是一种坚韧,是一种勇敢。然而,当竭尽能力、百折不挠之后,目标不能实现时掉头而回,转弯而返,也是一种智慧之选。
一首《“半”字禅》,写尽了人生的繁华与无奈,说透了生活的苦辣与酸甜。懂得了“半命半天”随机遇,所以“半贫半富”心也安;懂得了“半取半舍”是行善,所以“授人玫瑰”心也甜;懂得了“半智半愚”是圣贤,所以“难得糊涂”人称赞;懂得了“半欲半禅”皆随缘,所以人生快乐似神仙!“半称心”是在告诫我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劝导我们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才是人生的淡定淡然。“半称心”,就是能够知足常乐,自寻其乐,随遇而安。如果事事都求完美,时时都想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也并非玩世不恭,而是一种豁达与智慧,而是用快乐解除了自己心灵的负担。

“半称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心灵的清静与洒脱,是一种惬意生活的达观,是一种淡定从容的体现。固守一份淡泊与宁静,摒弃凡尘中各种琐事的缠扰与牵绊,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这才是我们的所想所愿。保持“半称心”,就是不去强求完美,要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美好就会天天围绕在你身边。具备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的美好心态,你就会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花花美,看人人亲。你就会时时与快乐相伴,天天与幸福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