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毛主席15年警卫员,退休后放弃副军级待遇,回乡带领乡亲脱贫

永旋说财经 2023-03-04 22:06:0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何谓伟大的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官帽子有多大、钱袋子有多鼓、身份有多显赫、背景有多雄厚,而是以自身的渺小,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中,去追求更多人的利益所在,做出了有益于无数大众的成就。

无疑,毛主席和叶剑英元帅就是这样伟大的人,而伟大往往具有传染性,在他们身边的众多同志,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自然具备了这样的精神特质。

图|毛主席与叶剑英元帅(旧照)

在离开他们身边后,在其他地方继续把这种伟大去发扬光大。

本文的主人公李连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出身贫苦、生性淳朴的他,有幸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而且一做就是前后15个年头。

在毛主席去世后,又被叶剑英元帅相中成为卫士长,如此又是十个年头。

及至李连庆退休之际,已经是大校级别的高级军官,他退休后享受副军级待遇,与家人一起安乐幸福地生活在北京。

图|毛主席与警卫员李连庆合影(旧照)

然而,却在得知家乡人民仍深处贫困之中时,以76岁的高龄拖着并不强健的躯体,毅然舍弃了当下的安稳,带着多年积累的130多万资金,决然回乡带领乡亲们走致富之路。

1932年,李连庆出生在广东省高要市禄步镇荷路村,地处偏远恶劣之地,向来多匪患,当地民众为了保家卫业,祖祖辈辈自幼习武,有着很浓厚的尚武氛围。

出生于此的李连庆,作为家中的独子,被父母从小视为家中未来的顶梁柱,自然在武艺方面大加栽培,小时候细细打磨身体,大了后更是请当地的拳术大师教导武艺。

李连庆11岁之际,父亲不幸病逝,作为家中的唯一男丁,自然顺势成为李家的顶梁柱。

图|70年代小孩正在习武(旧照)

他没有辜负父亲生前的希望,更加勤奋地习武,加之有着十分不错的天赋,又有拳术名师教导,成长得非常之快。

及至成年,便已然是当地的一个小名人了,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过树龙”。

须知,在南方山林中生活的过树龙,是一种虽然没有剧毒的蛇类,可它们却拥有着温顺的性情和异常敏捷的行动力,生性胆小的它们,一旦遇到外敌却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同时有着难以想象的战斗意志。

1949年10月到11月间,二野和四野的一部分力量,在广东境内发动了对国民党残军和当地匪军的一系列战役,基本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反动势力。

李连庆家乡附近的匪患也得以清除,这让当地人都把共产党和解放军视为大救星。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序幕,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兵力应对此战,我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番紧急征兵。

李连庆听到当地的征兵宣传,想到解放军为家乡做的一切,向母亲说明自己想要参军报恩。李连庆作为家中独子,李母自然有万般不舍,毕竟这一去可未必回得来啊。

然而,李母更知道“感恩”两个字怎么写,想到家乡过往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而今都已消散,大伙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对未来有了更大盼头,这一切都是共产党和解放军给的。

图|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旧照)

而今,国家有难处了,她儿子既然有一把子力气,就该囫囵劲儿地全部使出来。

就这样,李连庆踏上了军旅之路,怀着一腔热枕踏上了朝鲜战场。不过,等待他的却不是战场的血雨腥风,而是后勤部队的烟火熏陶。

没错,李连庆入朝后,成为了一个炊事员,负责为大伙煮饭烧菜,他的武器不是枪炮,而是铲子和烧火棍。

空有一身武艺,却没有一点施展的空间,前线打得热火朝天,李连庆却在炊事班里成天围着灶台打转,这让他心里憋屈得不行。

图|炊事兵(旧照)

他屡屡去找领导,表示要进一线部队,去和美国佬干仗,领导却屡屡否决了他,还劝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是在为国家效力。”

一次两次许多次之后,李连庆也认清了现实,只能暂时地呆在了炊事班,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事务。

不过,李连庆并没有彻底放弃,在忙完手头事务后,依旧勤练自己的武艺,在战事稍歇之际,还会找一线部队的战友经常切磋。

一来二去的,“炊事班里有个武功高手”的消息就传开了,他也很快被部队领导真正注意到了。

图|志愿军煮雪解渴(旧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这光亮自然会被有心之人重视,一个部队领导对李连庆有了兴趣,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其确实不凡,遂把他从炊事班调往了警卫连,这才算真正圆了当初的参军梦。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连庆回国后被安排在广东肇庆军分区服役,第一次服役期满后,因为上级的关照得以再延一期。

1957年11月,李连庆二度服役期满,即将复员归家的时候,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

中央警卫团来人,在广东各部队挑选最优秀的警卫战士,作为中央警卫团的后备人员,名额只有两位。

图|中央警卫团合影(旧照)

莫大的广东,现役的警卫战士,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么多人中只挑两个,这不仅需要超强的警卫素养,还需要一点运气,而这李连庆恰好通通都有。

中央警卫团挑人,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除过够格的警卫素养外,还要求一定的文化水平、仪态端庄、年龄限制、政治审查、性格因素等,其他的都还好说,可文化水平方面明显是李连庆的硬伤。

李连庆生于偏远乡村,幼时除了学习一身武艺外,再就是学一些捕猎、种地、杂活等,可没有念过一天书,连字也不识几个。

如果按照标准来看,李连庆十有八九是会被刷掉的,可前来选人的领导,还是于千万备选之人中看重了他,破格给了一个机会。

图|中央警卫团合影(旧照)

领导当时告诉他,必须尽快补足文化方面的短板,否则还是会被刷下来。

李连庆听后认真地点了点头,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成则进入中央警卫团,将来给国家领导做警卫,如果败了便只有脱下军装回家,如许多老乡庸碌一生,而今有了真正改变命运的良机,他自然不肯如此。

“有志者,事竟成”,李连庆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借着过人的刻苦,硬是磕磕绊绊把文化知识啃了下来。

图|毛主席与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旧照)

同时,在中央警卫团的其他科目上,也表现得极其出色,深得上级青睐。

这不,毛主席的警卫员中,刚有人即将离开,上级便准备让他补缺。

给毛主席当警卫员?

那可是毛主席啊,所有中国人心目中如神一般的存在,李连庆一时间难以置信,久久无法平静。

等到接受了这个消息,他又感到十分忐忑,担心自己会无法胜任,在这种压力之下,他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和训练。

图|毛主席正在研究世界形势(旧照)

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在毛主席身边做事,他在众人嬉笑的目光中,别扭地学着普通话;得知毛主席喜欢游泳,他这个大山里的“过地龙”,竟然每天都要在水中练习憋气和游泳。

这一切,都被上级看在眼里,对李连庆也更加器重,尽可能地为他提供一些关照,李连庆就这样一日日的迅速成长着。

1961年,李连庆正式来到毛主席身边,成为了他的一个警卫员。

在前往中南海的路上,哪怕他已经完成了一番蜕变,具备着更加优秀的警卫素养,可还是心里直打鼓,生怕面对毛主席时会出错。

图|毛主席正在讲话(旧照)

这不,在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他连手都不知道放哪好了。

毛主席看着这个年轻后生,没有一点的不悦,反而特别喜欢他的朴实劲,主动招呼示意李连庆坐下,随之主动地拉起了家常,这让李连庆的紧张感很快得以消减。

从这一刻开始,李连庆便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一切都要以毛主席的安全为重。

哪怕这份工作荣耀无比,可却无法向任何人说明,包括家中的所有人,也不如其他人般,有着相对的自由。

图|60年代广东农村(旧照)

自古忠孝两难全,忠字在前孝在后。

为了保卫毛主席,李连庆6年里几乎不曾回过老家,如果从1951年参军算起,就是16年了,以至于在家乡后辈的眼中,他已然成了“没出息的反面教材”。

还是1967年的时候,毛主席以了解广东农村的实际情况为由,给李连庆放了探亲假。

那一次回家,他眼见老母亲被岁月消磨得憔悴不已,眼见家乡人民的生活仍处于贫困之中,眼见别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可谓是五味杂陈。

图|60年代广东农村(旧照)

这一次回到北京后,李连庆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同样没有机会回家一探。以至于母亲去世,还是托人料理后事;妻子生产之际,他也未能亲伴左右。

幸而,无论是母亲还是妻子,都选择了无条件地支持着他,从来没有过任何埋怨。

李连庆在毛主席身边17个年头,一直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颇得毛主席信赖。

1966年毛主席去武汉视察期间,许多同志都纷纷劝说主席不要下水,毕竟这一年毛主席已然73岁高龄了。

图|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畅游长江(旧照)

可是李连庆却表示自己先去试试,回来之后再给出建议,他一番下水试探之后,认为毛主席游泳长江之事可行,这才有了那番壮举。

在李连庆的记忆中,毛主席曾发过一次大发火。

那是刚刚去到毛主席身边时,对于主席的一些生活细节不了解,某次主席连续忙了两天两夜,服了两片安眠药,好不容易才有了些睡意,却被李连庆想要把窗帘掩好的一番好意给打扰醒了,顿时就是一通怒斥,这可把李连庆给吓坏了。

在卫士长李银桥的安抚下,毛主席不久后就平复下了情绪,考虑到自己刚才的怒斥有些过分了,想要给李连庆道歉,李银桥劝说不用,可毛主席还是坚持。

图|毛主席与卫士长李银桥合影(旧照)

李连庆毕生都记得当时的情景,哭成泪人的自己战战兢兢来到毛主席面前,本以为要接受重大责罚,却不成想毛主席却笑着给自己道歉:

“我是想给你道歉的,你是小错,我是大错,我不该向你发火。莫哭了,是我不好,委屈你了。我知道你是对我好,我不该向你发火……”

“当时我站在门外手足无措,非常害怕以后不能继续待在毛主席的身边,我越想越害怕,每一秒都很煎熬,眼泪也不争气地往外流。及至毛主席向自己道歉,一时间便只剩感动和愧疚了,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淌。”

李连庆在多年后对这段心路历程仍然记得一清二楚。

图|北京各界人士前往人民大会堂向毛泽东遗体告别(旧照)

1976年,毛主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悲,而李连庆绝对是最为悲痛的人之一。

他无法想象自己朝夕相处的毛主席,就这样离开了大家,想到过往的种种,这个已经奔四的中年汉子,竟然如孩子般嚎啕大哭。

毛主席的去世,让李连庆颇受打击,他有意复员转业离开中央警卫团,想要回到家人身边,多珍惜和家人相伴的日子。

可没想到,同为广东人的叶剑英元帅却看重了他,通过组织选他为自己的卫士长,继续从事警卫工作。

图|李连庆(右一)与叶剑英元帅合影(旧照)

李连庆多年来深受毛主席教导,知道小我的利益为次,组织的利益为先,且身为一个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第一天职。

于是,便应组织的需要,来到叶帅的身边任职。

那一时期,正处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叶帅身为党和军队的核心,他的安全可谓是国家最高要务,而这一切都需要李连庆全权负责。

李连庆知晓责任重大,事事时时都务求极致,把多年所学发挥到了极致,以保证叶帅的绝对安全,让叶帅很是欣慰。

图|小平同志与叶剑英元帅共同出席会议(旧照)

小平同志恢复了所有职务后,就特殊时期的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了处理,这之间常常需要叶帅参与。而新时期的军队和国防工作,也离不开叶帅这根定军神柱。

也就是说,给叶帅担任卫士长,这一时期的李连庆肩上责任重大,而事实证明李连庆没有辜负叶帅的信任,把组织交付的任务完成得极好。

1986年10月,叶剑英元帅以89岁高龄病逝于北京,李连庆按照组织的指示,担任了叶帅葬礼的安保负责人。

在一切都料理妥当后,这才真正离开了中央警卫团,被安排去总政辖下的广州联络局,一直工作到1997年退休。

图|退休后的李连庆

李连庆退休前夕是大校军衔,退休以后组织给予了他副军级的待遇,他回到北京和家人生活在了一起,总算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了。

可时日一久,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李连庆,觉得晚年不该这么碌碌等死,他时常想起家乡,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可一时间却没有什么主意。

2008年春节,李连庆幼时的伙伴来北京探亲,被他热情邀来家中做客,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这些话都围绕着那个生养他们的禄步镇荷路村。

谈话之前,李连庆才真正意识到,即使他在北京工作了几十年,可家乡一如既往,多年的窘境不曾变化。

图|乡下孩子(旧照)

伙伴向他介绍,而今在村里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跑到大城市打工去了,但是能真正赚到钱的没几个。

村民们的收入还是很少,只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准,有些特别贫困的,过得很是让人心酸。

李连庆送走伙伴后久久无言,考虑了许久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震惊的决定:带着自己所有的存款,回到家乡去尽力做事,争取让家乡换个面貌。

老伴和孩子们都努力劝说,一把年纪了,就好好养老吧;一身老骨头了,就别再折腾了。

图|李连庆正在晨练

可李连庆一点都不动摇,在得不到他们支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乡之路,宛若57年前离乡远行投军时那般坚定。

回乡之后,李连庆向村民们言明了自己的真心实意:“我这次回来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享受新鲜空气,而是想在有生之年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他与村中几位最有威望的老人,经过商量之后,决定先修整一下村子里的祠堂,在广东人心目中,祠堂就是他们的根脉所在,是自己所在家族的象征。

翻修祠堂,能让村民们从精神上获得鼓舞,有利于下面的一些进程。

图|李连庆

之后,李连庆又联合大伙一起做了几件大事——通自来水、修公路、挖鱼塘、建蔬菜种植大棚、建“达道书屋”和休闲运动广场。

在这些大事基本完成后,李连庆已经在乡亲们心目中有了极高的地位,他便打算实施另一件大事——重新分配粮田。

原来,荷路村当初分田到户以后,这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着旧时的模样,许多家庭人口变多田地不足,许多家庭人口变少田地空置,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才是许多村民们始终无法脱贫的原因所在。

然而,修祠堂、通自来水、修公路等众多事宜,村民所付出的实质性利益,并不是太多,而所得到的方便却是实实在在。

图|李连庆在养牛场

轮到田地这件事情上,便不是那么好说话了,农家人对田地有着一种执念,那些人少地多的家庭,怎么愿意把属于自己的地分出呢?

李连庆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可是带着一众村领导,一家一家地跑,磨破了嘴皮子,且做出了许多的保证,这才最终啃下了村里的那些“顽固派”,成功实施了田地重新分配的壮举,让村里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以上这些都是针对村子的现实状况,而做出的一番改善,可若真想要让村民脱贫致富,还是要找找新路子。

李连庆经过一番考察,最终决定办个现代化养牛基地,为村民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带动其他人也来养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图|李连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筹集资金、选择场地、寻找合作伙伴、学习技术、进行推销等,李连庆这个快八十岁的老头子不停奔波,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一步步解决了这些难题,把养殖基地成功办了起来。

于是,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一个个回来在养殖基地做工,同时学习养牛技术。

一旦觉得有所成之后,就出去自己搞小型的养殖厂,与养殖基地进行相关合作,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子。

村民们都亲切地把李连庆称作“牛司令”,李连庆在养殖基地中,从来不把自己当大老板,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工人。

图|位于广东高要市禄步镇的荷路村

他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什么脏活累活,只要自己能干的,从来都是义无反顾,非常得大伙尊敬。

为了家乡,李连庆前后共计出资130多万元,让家乡从内内外外来了个大变样,再加上鱼塘、蔬菜基地、养牛基地等措施,为乡亲们开辟了众多致富的渠道,随着一年年的发展,曾经以落后杂乱著称的荷路村,早已变成了“广东省文明村”。

而为村民带来这一切的李连庆,却从来不把这些功劳全算在自己头上,始终坚持他是起了个带头作用,剩下的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哪怕是自己一手筹建的养殖场,他也不会留给子女,而是打算交给村里的后生,希望家乡能越来越好。

有许多记者专门前去采访,李连庆的回答总是不离毛主席:“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几年,受他老人家的影响,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追求”;“活一天,就要为人民出一天力。毛主席说过,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笔者看来,李连庆这样的人,已然在毛主席、叶帅的伟大人格影响下,具备了同样的伟大人格,而家乡则给了他一片土地,把这份伟大呈现给了世人。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李连庆老人的所作所为有些傻,可每一个伟大的人,不都是如此的“傻”吗?

-完-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10

永旋说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