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在对集团废钢公司经理杨某进行离任审计时,在核实统计提供的收货、拉运、回炉、付款记录过程中,发现数据有较大出入。按正常业务流程,收货、拉运、回炉数量上应该是一致的。而此时,收货的数量比拉运和回炉的数量大,且我方付款记录显示对方收款人均为个人。
带着疑问,我们约谈了这条业务链上的统计员和业务员,约谈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个人收款人的信息含糊其辞,不愿透露详细情况。
当我们审计陷入僵局时,我们梳理业务流程,重构场景,将碎片化的疑点进行链接,紧紧盯着数据后面的「人」的作为。我们与银行对账,与相关人员访谈,对收款人账户及相关信息再做深层次追查。我们的底气是铁证,因而取得配合。
当我们最终做实铁证时,我们意识到这是一起集体舞弊窝案。
我们的正面交锋很成功,涉案的该公司经理、统计员、业务员在铁证面前承认虚构废钢收货的事实,并交代找亲戚朋友借用个人卡,用于收取虚构业务的款项,达到私吞公司资金、中饱私馕的目的。
我们把这一审计战果迅速运用到类似的产生废钢的项目上,我们仍然从核实拉运记录入手,很快发现某轧钢车间主任与倒运废钢承包户违规销售螺纹钢切头等废钢,并私分货款的事实。
废钢公司的案例是虚构废钢收货的交易,则收货量一定大于回炉量。轧钢车间是盗卖生产线上产生的废钢,则回炉量小于生产线上产生的废钢量。
经过走访轧钢车间工作人员、核实废钢倒运票的数据,发现从车间拉运出的废钢量与炼钢回收量不一致,最终目标锁定承包废钢倒运业务的左某,将本应倒运至炼钢回炉的螺纹钢切头私自拉至废钢公司出售,且收取款项与车间主任秦某及废钢公司业务员仇某私分。
顺藤摸瓜,我们又加班核实了所有轧钢车间的废钢倒运记录,发现四个车间主任、两个车间统计员都收受过废钢款,且全部未上交,用于个人挥霍。
此案件涉及赃款300余万元,参与人员15人,其中废钢公司管理人员全军覆没,承包户及某车间主任涉嫌犯罪,锒铛入狱。
为什么往往在这些回收环节很容易出问题呢?是制度缺陷所致。
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天生缺陷,会计制度规定,生产线上的下脚料如废钢、二次资源、包括工业垃圾…,回收部分冲减成本,或者增加其他业务收入。但很少有人过问:到底应该回收多少?还有多少没回来?但凡有回收这类业务的企业,都有这样的共性问题。
我们看数据一定要呈现场景和人。物料废钢如何被初始化?如何计量确认?如何被报告?这一个个的场景和场景中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钱的关系让我们好奇和警惕。
哪里有资源,哪里就会有诱惑,就会有投机,有利益的追逐,有权钱交易。哪里的管理缺陷出现一条缝,立马就会出现一个洞!这是人的趋利避害天性使然。
业审融合方能重构场景,关联的维度越多,孤立的事件就越少。
真正的舞弊大案往往来自高层。此案的高层就是一个工厂的高层,他不受下级的监督,幸亏集团有审计。如果像武钢集团的邓崎琳舞弊,武钢的审计就无法查处他了。真可谓:高管舞弊猛如火。就像我们持家过日子,贼偷三次偷不穷,一把大火烧精光。
舞弊审计,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其身后的利益集团和潜规则。我们必须有一张心中的舞弊人际关联图,利用谁?争取谁?调查谁?孤立谁?打击谁?保护谁?
本次废钢审计的事实触目惊心,涉及范围之广,涉案人员之多。内部审计攻其一点,全面突破,锁定人的责任,盯着人的行为,演绎人的场景,考查人的动机,核算人的舞弊直接成本 ,其价值创造是传统审计的N倍。
来源:快乐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