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临界点的税收筹划失败案例

志勇看商业 2025-01-09 19:12:50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自己的客户,去年他们被税务要求补税,后来陆陆续续的处理了好久,暂时搁置了,结果今年年初税务又找到他们了,说市局系统又查到了,还得补材料。

这是一个南方卖豪车的企业,豪车是有豪车税的,消费税的一种,起征点是车辆的零售价格达到13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就需要缴纳豪车税,税率为10%。

假设车售价135万,不含增值税啊,一般消费者看到的售价都是含税的,咱们为了好算,就说不含增值税的,他如果车正好卖135万,那就到了豪车税的起征点,每辆就要交10%的税,肉疼。

恰巧我们这个客户的车当时基础款售价是150万,他就不想交这个豪车税,但也总不可能为了不交豪车税给车降价吧?

他就四处去学税收筹划的方案,最后学来的方法,就是拆分。

把150万的车款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豪车税起征点以下比如120万,另一部分30万按会员服务去卖,整体售价还是150万,这样不仅省了豪车税,30万按服务做,还省了一大半增值税,看似不错吧。

然后他们就收到了这个,哈哈。

你说,他学来的方法有没有错?没有,人家教的逻辑是对的,临界点嘛,拆分嘛,谁来都是这个思路,没问题。

但是教的和学的都实际没拆过,没有实战经验啊,很多所谓的税收筹划方案都是这样,理论上可行,实际落地不了。

得出拆分这个结论很容易,税收就像一个数学题,简单的推算就能得出答案,可是现实不是纸面的数学题啊,税务局不是傻子啊。

那么多车企,那么多豪车,人家搞这个豪车税的时候,人家不知道你们会拆分啊?人家的税局系统,直接预警了,然后就是下通知说他们属于没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拆分属于避税,要补税。

这就是所谓市面上讲的税收筹划,理论听着都对,他给你演算的时候也确实能少交很多税,但是做起来全错。

这就像一场攻防,得知己知彼啊,税务部门的专业水平和系统是非常厉害的,别拿别人当傻子。

而且这种拆分方法的局限性,不仅在税务部门的稽查,还在终端客户啊。

是不是很多人教增值税税收筹划,也会告诉你,通过合同拆分把本来100万的产品,拆成一部分产品一部分服务,从而降低增值税?

我之前分享过一个经典案例《拆分合同税收筹划的违规案例》,据说是四大做的呢,你们可以去看看,也是我亲身经历,其实这个方案四大做的没毛病,近乎完美了,但是还是疏忽了两点,算是错在企业本身吧。

你们拆分合同,降流转税,问过客户同意不同意么?是自己过家家呢么?一切,都不能影响成交!这就是拆分的局限性。

如果你是tob,拆分很难,因为你的销项税对人家来说是进项税,你拆个毛线啊。

除非你有极强的垄断地位,或者你面对的客户是c端,欺负老百姓不懂,就像这个卖豪车的或者这个租车的。

说白了,店大欺客呗。

但是,也难,租车的那个遇上了我,算他倒霉。

卖豪车的那个,销售端反馈真的很难跟客户沟通,买得起豪车的都有一定的税务知识,人家很多也都是用企业买,都懂,还有一点就是车大票金额低了,影响车的价值,二手价值,抵押价值等等,都是难题。

往往最终的谈判也就只能是再让出一部分利,豪车税省下来一人一半,而且这里面如果销售沟通有漏洞,就会有巨大的被举报风险。

买车嘛,难免有纠纷,有了纠纷没得到满意的解决,人家客户就会去举报,这种举报100%受理,人家手里有合同有发票有证据,也有沟通记录,全是指向性明确的证据,而且这种举报的处理有时效限制。

很多税收筹划对中小企业没意义,想真的落地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增加的管理成本可能比省下的税还多呢,完全划不来。

这就是很多税收筹划的局限性,不仅脱离了税务的实战,还脱离了企业实际经营的实战,不能为了税收筹划影响成交,影响销量,降低效率。孰轻孰重要明白。

很多事如果那么简单,那国家可能就都收不上税了,如果你在自己的领域足够优秀,你就会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其背后的复杂性,无知者无畏,高手满眼都是风险点,他知深浅,所以不会胡说,只有不知深浅的傻子、骗子,才会跟你说某某事很简单,做到123简单的三点,就能不用交税,就能把企业运营好,就能投资挣大钱。

豪车那个拆分能不能降低风险?有没有更真实合理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案?

能。有。

我会在知识星球:“皆为匹夫”,分享我们给这个卖豪车的服务方案,会分享如何降低拆分风险,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

我不在公众号写,不是我想卖关子,是因为这些不符合公共媒体的价值观,倒不是说是什么歪门邪道,但总归有一些灰色地带嘛,不能在这里公开教别人攻防啊。

去年七月的时候,只是因为评论了一些问题,我就被约谈过,要求删除文章。

对我来说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匹配,划不来,所以在这不能乱写,只能讲讲故事。你没发现你们很多留言都显示不出来么?我没删过一条,全都自动和谐啦。

而且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打内心,不太愿意做这类业务,我不觉得他这个豪车税属于不该交的税,但他们给的太多了,我们也就做了,哈哈。

我以前觉得用知识星球讲这些东西话太丢人,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事,会不会,和用不用,怎么用?是两码事。

我觉得你们应该会,尤其是要会这种攻防思路,实战的经验,你可以应用在各种地方,而不是仅仅简单一个豪车税。

所以我分享的不仅是技巧而是一种思路和学习方法,未来的企业情况和税收政策千变万化,光学技巧不够用的。

可能你们觉得从知识星球的角度讲1888元挺贵的,但是你去外面上一个税收筹划,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尽职调查的实操课,单上一门你去看看多少钱,他还未必讲真东西,脱离了实战的教学没意义。

我也不怕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说这话的人都没做过tob业务,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是不决定你能不能接到活。

水平高的人一大把,有的是,这个行业根本没有秘密,我会的别人都会,别人也不可能有我不知道的武林秘籍,大家在专业上比的顶多是经验,单从能力讲,往往差异在其他综合能力,知识面,以及对商业的理解。

tob市场,资源才是你能不能接到活的决定性因素,你去看一下事务所的合伙人,好像很少有是因为审计做得好,当上合伙人的吧?大多不都是手里有上市公司的资源业务,当上合伙人的么。律师也一样啊,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案源更重要啊。

企业里升职的可能不是那个专业水平最过硬的,为啥啊?因为,除了专业能力,你还需要掌握更多其他的能力,比如沟通协作、做ppt,懂很多课外知识,会说的就是比会做的吃香。

所以我们星球分享内容的结构是:40%专业实操知识、40%综合成长知识、20%江湖最新消息。即分享术也分享道。

往往跟你竞争的人都是不仅会说,还会做,知识面广,专业能力过硬,其他能力也出色,然后人家还有自己的资源。

现实就是这样,我不想忽悠年轻人,考下 CPA 没有升职加薪的比比皆是。

不过成长的先后顺序确实是需要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然后慢慢积累资源,这个是没问题的。

你们就当我是在推销吧。

0 阅读:0

志勇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