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篇文章,以不同的角度浅析东印度公司在这场战争中的影响,和在历史中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最终胜利者阿富汗酋长国之间展开的。
阿富汗战争
英国人担心俄罗斯向南亚扩张,因此急于控制阿富汗,但当地部落成员是凶猛的战士。
这场战争代价高昂,包括1842年从喀布尔灾难性的撤退。
一、原因:伟大的游戏19世纪,锡克帝国的领袖兰吉特·辛格在几次军事行动中大大扩大了领土,其中包括击败阿富汗袭击者并控制了拉合尔。
网络素材(一)
辛格继续接管木尔坦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和白沙瓦。
与此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直接统治或通过与印度诸侯国的附属联盟网络,控制了印度其他大部分地区。
还在四次盎格鲁迈索尔战争、三次盎格鲁马拉松战争和盎格鲁尼泊尔战争等冲突中赢得了一系列胜利。
所谓的大博弈在这两个帝国之间展开,围绕着对中亚的控制展开。
网络素材(二)
波斯和阿富汗曾充当这两个帝国之间的缓冲区,但每个大国都试图以牺牲对手为代价在该地区获得影响力。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支持一个或另一个统治者反对敌对的派别,但另一个复杂因素是阿富汗人和锡克帝国之间关系的不稳定导致边界不断变化。
到1838年,英国人担心对方会打算通过介入甚至接管阿富汗来影响其印度的利益。
1837年,波斯在俄国的支持下,围攻了阿富汗北部的赫拉特市。
从那里开始,可能会将其影响力向东转移,并控制至关重要的开伯尔山口,这是一条位于后来被称为西北边境的山路,通往今天巴基斯坦平原的通道。
网络素材(三)
正是为了阻止这一可能计划,他们决定向次大陆的最北端派遣一支军队,这是一个荒凉的地区,从古至今一直困扰着许多强国的军事后勤。
1838年东印度公司的总督是奥克兰勋爵,他决定采取果断行动加强英国在大博弈中的地位。
奥克兰赞助了一次进入阿富汗的军事远征,并用武力将阿富汗统治者埃米尔·多斯特·穆罕默德赶出首都喀布尔,后者已经表现出独立于英国领导的统治的惊人迹象。
多斯特·穆罕默德还要求控制白沙瓦,白沙瓦当时是兰吉特·辛格的锡克帝国的一部分,这一问题可能导致整个次大陆北部爆发战争。
新的傀儡统治者是前阿富汗国王沙赫舒贾。
沙赫舒贾
兰吉特·辛格将提供至关重要的军事援助,沙阿·舒贾长期以来一直与他保持着良好关系。
博弈的第一步是1838年6月,当时印度公司与兰吉特辛格和沙赫舒贾签署了一项承诺保护现有边界的条约。
1838年11月,两支英军纵队。一支来自孟买,一支来自孟加拉,向阿富汗进发。
事实证明,英国人严重高估了当地对沙阿舒贾的支持。
在他们的殖民活动中,英国人也不是第一次相信,除了在他们自己和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间建立一个亲英的缓冲区外,他们还将“能够协助恢复阿富汗的统一和繁荣”。
在这两个目标中,英国人都非常失望。
网络素材(四)
二、入侵原因1839年3月进入阿富汗的英军约有21000名士兵,由约翰·基恩爵士率领。这支部队并没有遇到阿富汗部落首领的任何统一反对。
在阿富汗战争中,部队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预期的战利品来招募的。这场战争中没有公开的战斗,但这对英国人不利。
英国人装备有刺刀式滑膛枪、剑和大炮。阿富汗人严重依赖被称为语言的长管、相当陈旧但精度很高的火柴或燧发枪。有一个独特的弯曲枪托,可以让马更准确地射击。
网络素材(五)
英军确实面临骚扰袭击和狙击火力穿过隘口,但没有大军前来迎战。无论如何,多斯特·穆罕默德更愿意让英国人延长补给线,让地形造成破坏。
事实上,最大的考验是后勤方面的考验,因为这里距离基地很远。计划不周意味着英国士兵很快就只能得到一半的口粮,而营地追随者只能得到四分之一的口粮。
没有公路,物资必须用骆驼运输,但土地条件恶劣,饲料也必须运输,因此所需的驮畜数量激增。
正如该地区历史上经常发生的那样,进入阿富汗然后保持控制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目标。
网络素材(六)
印度公司军队于8月进入喀布尔,到9月,局势已经稳定到足以让孟买军队回国。多斯特·穆罕默德在听到加兹尼陷落的消息后逃离了喀布尔,但他并没有轻易放弃王位。
11月2日,他率领一支部队在紫色大理石击败了一小群骑兵。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因为这位前埃米尔无法从他的同胞那里获得任何团结的支持,他们一如既往地因家庭忠诚而分裂。
从那以后,当直接攻击喀布尔很可能导致英国仓促撤退时,多斯特穆罕默德因过于谨慎而受到批评,他于11月晚些时候向入侵者投降,不久后被流放到印度。
网络素材(七)
三、内乱与战争英国人现在发现自己不得不管理一个不想被外国人管理的民族。
他们试图利用贿赂来利用阿富汗各部落之间由来已久的派系,虽然一开始还算成功,但随着英国人日益成为共同的敌人,这种策略无法长期持续。
英国占领的另一个弱点是必须在偏远地区驻守堡垒,而这些堡垒几乎没有其他英国前哨基地的支持。
军事政变和随后的占领、沙赫舒贾的不得人心、奥克兰在阿富汗的改革以及对英国士兵和阿富汗妇女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愤怒,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动荡的局势,导致了1841年的民众起义和不折不扣的战争。
网络素材(八)
阿富汗部落首领们仍然一点也不团结,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英国人赶出阿富汗。
四、从喀布尔撤退1841年11月喀布尔的内乱导致一群暴徒杀害了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政治官员亚历山大·伯恩斯。
随着廓尔喀人在恰里卡尔和英国人在加兹尼的驻军被歼灭,骚乱迅速蔓延。
有一些小的成功,例如保卫特拉拉巴德的前哨基地,抵御由罗伯特·塞尔爵士率领的英国军队的抵抗,但事情已成定局为英国占领。
在喀布尔,随着越来越多的部落首领加入战斗,英国人对骚乱缺乏果断回应只会导致局势恶化。
网络素材(九)
沟通不畅、失误和物资损失意味着英国人失去了对这座城市的控制。
弹药和食物供应不足,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救济的希望,英国军队被迫在12月谈判从喀布尔撤军。
在这场条款争论中,东印度公司驻喀布尔特使威廉·麦克诺顿爵士被多斯特·穆罕默德之子阿克巴尔·汗谋杀。显然,英国的立场是绝望的。
更糟糕的是,冬季天气阴冷,喀布尔下着大雪,东印度公司军队必须在关口谈判才能到达印度的安全地带。
网络素材(十)
1842年1月1日,阿富汗领导人同意允许英国军队及其随从和平撤出阿富汗领土。
英国军队由威廉·埃尔芬斯通少将指挥,他因在叛乱处于早期阶段时没有果断平息而受到很多批评。
由4500名士兵和12000名营地追随者组成的英军离开喀布尔前往贾拉拉巴德。为了确保撤退是和平的,四名英国军官被扣为人质。
事实证明,更具侵略性的阿富汗领导人如愿以偿,并不断袭击英国纵队的后方因为它离开了这个国家。在混乱的撤退中,骆驼和补给品被袭击者抢走,英国军官的12名妻子和22名子女被扣为人质。
网络素材(十一)
其中,有一名女士,在她九个月的磨难中幸存下来,写了一本关于她被囚禁的畅销日记。英国人在穿越河流和荒凉的地形时没有帐篷,补给品也很少。
体温过低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到1月10日,最初离开喀布尔的16500人中只有大约4000人幸存。
1月11日,英军纵队在通过贾格达拉克山口时遭到袭击。1月12日,埃尔芬斯通天真地参加了与阿克巴汗的会议以谈判某种停火协议,当时他被扣为人质;将军后来死于痢疾。
1月13日,在该名称村庄外的甘达马克山上,只剩下大约80名士兵进行最后的战斗。只有一个欧洲人从喀布尔撤退后幸存下来,布莱登博士骑着一匹跛脚的小马来到了贾拉拉巴德。
整个军队的撤退和毁灭是大英帝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军事灾难之一。与此同时,沙赫舒贾于1842年4月被暗杀。英国对阿富汗的占领结束了。
布莱登博士和他的跛脚小马
五、报应由罗伯特·皮尔爵士领导的英国新保守党政府决心结束英国对阿富汗的干涉,但在对从喀布尔撤退的惨败进行还击之前。
经验丰富、一丝不苟的乔治·波洛克少将夺回了喀布尔。
波洛克在英尼战争期间吸取了宝贵的山地战经验,并于1842年4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率领军队成功通过开伯尔山口的将军。
这支军队被称为报应军,主要任务是挽救英国在该地区的面子。
它的次要目标是找回在喀布尔仍然活着的任何英国囚犯。军队在特津击败了阿克巴尔汗,并于1842年9月抵达喀布尔,在那里幸存的英国人质获释10名妇女,11名儿童,85名士兵。
阿富汗
10月9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报复行为,英国人用火药桶点燃并炸毁了喀布尔的大集市。之所以选择集市进行这种处理,是因为威廉·麦克诺顿的尸体曾在这里受到公开侮辱。
三天后,英军撤出阿富汗,重新穿越开伯尔山口。现在很清楚,未经当地好战部落首领的同意,英国人和傀儡埃米尔都不能统治。
因此,多斯特·穆罕默德于1843年重新掌权,阿富汗部落获准像往常一样生活,安全地生活在他们可怕的山区。由于俄国人和英国人都无法控制这样一个敌对地区,英国人采取了遏制政策,这种政策被称为“大师级不活动”。
六、笔者认为正如历史学家苏吉特·曼西在这里总结的那样,东印度公司开始后悔自己在山区的愚蠢行为:“阿富汗战争在印度的英国人在四年的军事灾难中损失了1500万英镑和2万人的生命”。
大英帝国的信心受到打击,东印度公司军队的声誉也受到打击,但殖民野心丝毫没有减弱。
他们现在专注于击败旁遮普邦的锡克帝国,自1839年兰吉特辛格去世以来,该邦一直饱受政治动荡的困扰。
网络素材(十二)
虽然赢得了第一次锡克战争和第二次锡克战争。锡克战争接管印度次大陆的另一大片。但英国人从未放弃控制阿富汗的梦想。
因此,尽管1857年与多斯特·穆罕默德签署了和平条约,但仍有两场冲突接踵而至,即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和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战争。
帝国的大博弈一直持续到20世纪,但阿富汗的重要部分仍然非常独立,似乎不可征服。
参考文献巴罗·伊恩,《东印度公司1600-1858年》(哈克特出版公司,2017年)。
博蒙特·罗杰,《拉吉之剑》(1977年)。
科里·梅琳达,《维多利亚世界百科全书》(1996年)。
丹尼斯·彼得,《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839–42》(鱼鹰出版社,2016年)。
曼辛格·苏吉特,《印度历史词典》(稻草人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