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高琼的一路繁花:做过强盗的文盲将军,澶渊之盟的大功臣

梨白谈文化 2025-02-25 11:24:52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最近梨白在看高诵芬女士的《山居杂忆》,其中据她讲她的祖辈就是北宋名将高琼,是促成宋真宗澶渊之盟的大功臣。

梨白一想还真是,在写到寇准“算计”推了宋真宗一把促成辽宋和谈签订澶渊之盟,这其中的重要人物就是高琼。

大家都知道宋仁宗的皇后曹氏有一外甥女高氏被她收作养女,最后嫁给了宋仁宗的养子赵宗实,这段姻缘还在民间传为佳话,说是皇后嫁女,皇帝娶媳。

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理解,怎么说着说着高琼又说到宋英宗的皇后高氏身上去了?因为高氏的曾祖父正是高琼,高氏的祖父,高琼的长子高继勋也同样战功赫赫,在西蜀一带有赫赫威名,被称为神将。

扯得话题有点远,我们再拉回来,都说虎父无犬子,有神将的儿子,高琼自然担得起虎父。

谁都有青春年少时,但高琼的年少那真是,狠人一个,《宋史》总结他这段经历是“勇鸷无赖”,也因此沦为了强盗。

做强盗的事情被败露之后,高琼马上就要在午门被砍头。彼时正值夏天雨季,大雨滂沱,看守一时间松懈,就让高琼掣断锁钉逃了。

那句话怎么说得来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于是高琼的“后福”就来了。

人家高琼真不是个有勇无谋的傻子,也懂得乱世中择良木而栖的道理,于是就开始跟着王审琦南征北战。

王审琦是北宋开国名将,他的故事以后在和大家分享。

很快高琼因为勇猛有将才,不识字而通晓军政被彼时还是京兆尹的宋太宗看中,召到麾下做了贴身侍卫,这就是以后得天子近臣了。

高琼也确实对宋太宗忠心耿耿,因此被宋太祖嘉奖,御赐了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尽心侍奉太宗。

高琼的一生如果说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选择很重要。

很快宋太宗即位,高琼的官职也因此水涨船高,先是被升为御龙直指挥使后来又相继升迁,天武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改任神卫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等。

徐洲数十个骑兵叛乱,高琼一箭就射中对方首领,将叛军全部抓捕送到了许州城,让正准备北伐的宋太宗想起了这位老下属,急召入京,授任马步军都军头,兼任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率船千艘赶赴雄州。后又建筑易州城。班师回京后,任天武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

当然老高也有吃味儿的时候,端拱初年,他升任左厢都指挥使,改兼富州团练使。这年秋季,出任单州防御使,后改贝州部署。

但彼时和他一起出京任职的官员在几个月之后都被召回京,只有高琼还在地方,这就让他有些闷闷不乐。

然而宋太宗还是记得这位一直追随自己鞍前马后的老臣的,端拱二年就将其召还京师了,还破例赏赐茶药,三个月之后得高升,这是之前和他一起出京地方又被召还京师的人所不能比拟的。

高琼人虽然粗但是人家神经不粗,在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也在太原。

根据朝廷旧制规定,度使兼任军职者位居上,但是高琼因为潘美是老臣,特地上表请求让自己位居潘美之下,被允许。

所以小伙伴们,读书很重要,做人、情商也很重要,不逞一时之能,有进有退的路才能更好走,走更远。

很快就到了宋真宗即位,加官彰信军节度,充太宗山陵部署,后又复任并代都部署,由此可高琼的地位在两代帝王更替的时候也没有受到影响。

大家都知道,因为石敬瑭的原因,燕云十六州被拱手给了辽人,这也使得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缺少了军事缓冲地带,摩擦不断。

景德元年秋,辽国的萧太后和辽胜宗率军南下,宋廷一时之间方寸大乱,开始商量对策。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结果满朝聪明人,还有人提出了迁都南下的主意。

别说,宋真宗还真考虑了,没办法,他爹几次北上想要收复十六州,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驾崩还有可能与北伐时的箭伤有关,没有经过腥风血雨的宋真宗怎么能不怕。

面对畏战的宋真宗和有着逃跑迁都嫌疑的王钦若、陈尧叟等人,还好宰相毕士安和寇准定了基调,还表示谁要是劝着皇帝南逃,就把谁嘎了。

两个宰相,特别是寇准请示宋真宗,不光不能逃,还要北伐,对方又是太后又是皇上参与战争,所以士气足,陛下,你该出马了。

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

“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渊,进发之期,不可稽缓”。(《续资治通鉴长编》)

不知道是真被寇准逼急了赶鸭子上架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景德元年九月,宋真宗终于开始北上。

结果好不容易十一月人终于到了澶州,宋真宗又不动了,大臣们也都开始吵了起来,“吵架”的内容是宋真宗到底要不要过黄河。

是这样的,澶州被黄河天堑自然分成了南北两城。宋真宗到达澶州南城的时候,萧太后率领大军也到了北城。

于是朝中又形成了两种力量,一部分人表示宋真宗去北城太危险,这部分人一定意义上说中了宋真宗所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来都来了,不和对面萧太后等人来个“正脸”相对,来的没有意义,这一部分人的代表就是寇准。

正当双方吵的不可开交,“战况”胶着的时候,三朝老将高琼站出来说话了。

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

这话可谓直接点明了宋真宗心中所惧怕的来源,高琼表示敌军已疲惫,陛下应亲往前线,以督勉将士,杀敌成功。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父亲老将的信任,宋真宗果然登上了澶州北城城墙,将士们因为得见圣颜鼓舞了士气,最后果然大胜,也促成了宋辽之间澶渊之盟的签订,所以高琼绝对是功臣之一。

除此之外,高琼还在戍边策略方面给了宋真宗很多建议,都得到了宋真宗的认可和嘉奖。景德三年的时候,高琼病危,宋真宗想要上门探病,被宰相们阻止才罢,去世后,高琼被追赠侍中。

《宋史》对于高琼的评价是不识字但精通军政,也颇为独裁,很少和手下人商议。同时也提到了高琼很善于教养儿子,有子七人,分别是继勋、继宣、继忠、继密、继和、继隆、继元,其中咱们提到的高继勋还有二子继宣最有名,后者曾经大败西夏军,斩杀敌人一千多人,和兄长一样是北宋军二代中的佼佼者。

今天关于北宋名将高琼我们就分享到这里了,写这篇小文主要是梨白和最近读的高诵芬女士《山居杂忆》的一个联动,这也是读书的魅力,读着读着就读到了一个熟悉的事情或者人,再来考究一番,更有意思了。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宋史》

0 阅读:12

梨白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