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她来了,她来了,她又带着北宋的那场繁华梦《东京梦华录》走来了,一年一荐,从未落下,因为梨白真的好喜欢北宋啊。
《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是孟元老,他是在北宋灭亡前期出京到江左避难的。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

靖康丙午年指得就是靖康元年,前一年的腊月底宋徽宗“强制”让位,成了太上皇,又在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听说金人马上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带着蔡京、童贯等人仓皇南逃。
大家想啊,这一皇帝都跑了,老百姓不更恐慌吗,孟元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跟着宋徽宗南逃到了江左的。
宋徽宗什么心情咱不知道,但是孟元老的心是碎的,逃亡之路尽是恐慌,身边也都是和他一样将要国破家亡的人,心中滋味是五味杂陈。
靖康二年四月,宋徽宗、宋钦宗被虏北上,北宋灭亡,留给孟元老等老百姓的就真的是回不去的故都汴梁了。

越是回不去越是十分想念,等着孟元老和亲戚们会面谈及曾经汴梁城的繁华、熙攘时,却发现“后生往往不然”。
年轻一辈儿麻木、漠然或者说不耐烦的态度刺激了孟元老,他觉得自己有义务记录下曾经汴梁城的盛景,又想到古人曾经梦游华胥国,觉得故国、古都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场华胥梦,所以就写了这本《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以下简称《梦华录》)一出,在南宋末年也有人依据此书描绘了南宋都城临安风貌、风物的书籍,像是《武林旧事》、《梦梁录》等,无论在结构还是立意方面都和《梦华录》大差不离,但梨白还是觉得《梦华录》语言最为生动,读者是能够体会到孟元老师真的为古都骄傲、自豪,也真的在认认真真怀念过去。

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梨白猜想孟元老在写此书的时候一定是悲痛万分的。。。。。。
有人称《东京梦华录》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梨白却觉得它是一部汴梁城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东京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想要“穿越”到北宋的小伙伴不可缺少的穿越指南,哈哈哈。
好了,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孟元老陛下的东京城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梦华录》共有十卷,内容保罗万象,有东京城的诸司衙门所在地、街巷商业业态、酒楼食店、寺庙道观,也有东京城的风物习俗、老百姓的饮食起居、娱乐生活等等。
其中卷六到卷十在梨白看来都能单独拿出来作书,记载的事东京城的岁时风俗,和最近梨白爱看的岁时书《清嘉录》类似,但是《梦华录》要写的更为详尽。
比如正月初一的元旦朝会,是的,彼时正月初一就是元旦,是要举办朝会大典的,除了在京的官员,各州“驻京办”的官员也会带着地方特色的贡品入朝献贡,还有各个国家的使臣,就和孟元老说得“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是一样的。

拜见完皇帝之后,像是大辽的使臣还会去大相国寺烧香。
大相国寺梨白之前就写过,是位于汴梁城市中心的一所历史悠久的皇家寺庙,也是一座受汴梁城老百姓和过往游客喜欢的“商场”。
《梦华录》中有一篇《相国寺内百姓交易》,就提及“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宋朝是封建社会中少见的不抑商的朝代,这也使得宋朝的商业经济蓬勃发展,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相国寺这个大商场什么都有卖的,小猫小狗、飞群走兽,有床上用品,也有穿戴的抹额、珠翠、头面,有马鞍刀剑也有罢任的地方官员带来的土仪特产,有品牌货,比如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还有古籍文玩金石等等。
据说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是大相国寺的常客,他们喜欢到此淘金石。

大相国寺其实在很多宋朝题材的电视剧中都有演绎,比如《清平乐》中宋仁宗的长女徽柔公主最爱的炙烤猪肉就是来自大相国寺。
是的,各位没听过,就是寺庙里面卖猪肉还卖出了名堂,在汴梁城超级有名,不光徽柔公主爱吃,欧阳修、万事都爱,还给其改了个掩耳盗铃的名字叫“烧朱院”,要不说宋朝人有文化呢。

再说回岁时,今年是闰农历二月,不然过几天“穿越”宋朝就是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的日子了。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说过“金明池练兵”的说法。
金明池确实是五代后周周世宗准备讨伐南唐的时候开凿的,就是为了在此训练水军,演习水战。
到了北宋,金明池成为了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之地。
琼林苑和金明池是位于新郑门外大街南北相对的一处园林,大家应该听着也耳熟,是宋朝皇帝延期过新科进士的地方。

三月一日,会开放金明池和琼林苑,每天在这里演习皇上驾临时的各种礼仪、庆典活动,就是彩排。
两处虽然都是皇家园林禁地,但是允许一般老百姓、士大夫参观游览,这一点还是挺人性化的。
关于逛公园这事儿《梦华录》中也有记载,是在正月十五看花灯结束后,汴梁城的老百姓没有休息,接着就出城逛公园了。
城外除了私家园林还有收费的公园、免费的公园,梨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最早的公园记录,最重要的是当时汴梁城人有这种逛公园、探春的意识,“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

既然说到了正月十五,我们也来说说《梦华录》中的元宵节。
年前追电视剧《清明上河图》的小伙伴们应该“感受”到了电视剧中描绘的宋朝电视剧,有的人可能还觉得有些夸张,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据《梦华录》记载,从冬至,汴梁城从上到下就开始准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孟元老对汴梁城的岁时、节庆是念念不忘的,在《梦梁录序》中就记载,“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车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车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隔着屏幕,大家伙感受到了汴梁城节日的欢乐气氛了吗?
过几天马上就要清明节,古代没有新历,那么清明节是怎么计算日期的呢?
《梦华录》记载,“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

寒食节宋人会用面食做枣饣固,用柳条穿起来,叫“子推燕”,用来记载在大火中烧死的介子推。
寒食、清明前后,京城人出城扫墓、祭祀也为踏春,这个时候城外时令的美食就是麦糕、乳酪、乳饼等等。
既然说到美食了,咱们也说说《梦华录》中记载的美食。
宋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是美食的分水岭,宋人对烹饪方式进行了改革,随着海外贸易的日渐繁华,在烹饪中所运用的香料、食材也越来越丰富,丰富到大家伙从原来的一天两顿到一天三顿。

所以坊市制度瓦解后汴梁城的大家小巷都是酒楼、正店、食肆、茶坊,还有专门的吃食门店,比如《梦华录》单独开一篇的《肉行》、《饼店》、《鱼行》等等。
彼时,在宋朝规模很大的酒楼叫正店,《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孙羊正店。《梦华录》中记载了七十二正店,有经常出现在史籍笔记中的樊楼(还曾用名白矾楼、丰乐楼),它以内西楼最高处可以看到宫廷大内而著名,大家可以想想它有多高。

除此之外还提到了欧阳修曾经提及的仁和店、专门拿出一章书写的会仙楼,即便是两人吃饭,杯盘碗箸也都是成套上,全是银制。
所以那些一直花大价钱去学什么西方贵族的仙女们,咱们的老祖宗可比他们讲究多了,在文明这块儿,同时期,西方和宋朝没法比。
彼时汴梁城已经是百万大城市了,而在南宋时期西方最发达的城市威尼斯人口也不过十万。

再说回酒楼,这几年拍的宋朝题材电视剧,像是《风起洛阳》、《清平乐》、《清明上河图》,起码在街景、服化道具方面是很用心的。
细心的小伙伴会在这些电视剧的酒楼前面看到用木头搭建的支架,上面扎着彩带,那就是汴梁城比较大的酒楼了,“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
酒楼的规模也很大,任意去到一家,光是主廊上就有百步,然后就会看到南北天井,两边的走廊上全是小包间,一到晚上灯火通明,规模之大便是同时容纳百人、千人用餐也可以的。
就问小伙伴是不是大酒楼?!

大酒楼的菜任意点,大多都能满足需求,就是不能或者缺少食材也会让人马上去买,满足顾客。
这一点孟元老印象很深刻,“逐时旋行索唤,不虚一味有阙,或别呼索变造下酒,亦即时供应。”
店里头除了自家的服务员,还有一些街坊妇女,为酒客斟酒赚点零花钱,还有百姓闲汉跟着官宦子弟进酒楼,帮着“买物命妓,取送钱财”。
大家有没有觉得后者很像现在的跑腿?说到跑腿,怎么能没外卖呢?
《梦华录》《民俗》一篇中就讲到,“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酒者,此日取之。诸妓馆只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
这里之所以在《民俗》中提到了外卖,是想表明宋人,东京汴梁城的人都很诚信,即便是贫苦人家、连夜喝酒的人还有妓馆的人叫外卖也都使用银制餐具,童叟无欺,不会因为身份的问题就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这一点梨白觉得现在有一些店还没有宋朝人做得好呢。

北宋特别到了中后期,工商业发展势头是非常迅猛的,以至于有美国和日本的学者认为那个时候中国就已经进入了近代中期。
说到外卖我们就来看看《梦华录》中记载的人们对于外食、外卖的态度,“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是的,大家都喜欢出去吃,只因为外面的美食诱惑太多,像是《梦华录》中提及的百余家店铺中一半以上的和饮食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梦华录》中记载的菜肴有3、400道之多,有的菜肴现在我们还能吃到,比如洗手蟹(就是海边的生腌螃蟹)、再比如炸蟹,不知道比避风塘蟹怎么样,还有类似新疆面肺的灌肺等等,这样看我们中华美食也从来没断过茬儿。
现在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喝奶茶吃甜品,那时候也有,什么鸡皮麻饮、纱糖冰雪元子、生腌水木瓜、荔枝膏、金丝党梅都有,州桥和马行街的夜市凌晨一点才关门,四五点就又开了,要不汴梁城的老百姓怎么会天天在外面吃呢?

说完了吃,接着说上面汴梁城老百姓的娱乐休闲生活,他们可不是天天抱着手机搁家傻乐。
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勾栏瓦舍,然后就有小伙伴和秦楼楚馆联系到一起,起码在宋朝还真不是一回事,他就是一个娱乐场所。
瓦子是主场所,里头包括勾栏(游棚),也就是说一个很大的娱乐城,用栏杆划分区域,有说书的,有唱歌的,这里头还分小唱、嘌唱、散乐等,有举大鼎的,有搞杂耍的,有皮影戏,还有玩虫子的,要是能拍视频,绝对比现在一些极其低俗的视频要好玩的多。

瓦子里面不光有表演的,还有很多催生、衍生出来的业态,“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唱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娶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怎么样,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很心动,想要“穿越”宋朝。
还别说,汴梁城的老百姓都很欢迎你,要是去绝对唱上一首“汴梁(开封)欢迎你。”
《梦华录》记载,汴梁城的百姓“人高义,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欺,众比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
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则相借措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总之,汴梁城老百姓就是主打一个热心肠。
关于《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北宋汴梁城,梨白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也是我每年都会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后续咱们还会继续分享《梦华录》中记载的北宋,比如交通、消防、美食、政府部门等等,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关注梨白哦~

对于《东京梦华录》大家有想说的记得在评论区交流,期待大家的转赞评,给大家比心了。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东京梦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