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常说到年龄了,中式审美就觉醒了?

姚钢钢课程 2025-01-08 02:50:20

2024 年你「觉醒」了哪些「传统审美」?

中式审美的内核和特色,其实就是我们眼中所谓“中国风”的那些独特味道。中国风和中式审美都是和传统文化所相关的,但后者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美丑进行判断的观念体系,包含对意境、品格等深层次的美感理解。

它们就像一锅慢火熬煮的汤,越品越浓,越琢磨越有味道。

这是一种审美趣味,随着时间沉淀的一种体现。年轻时,我们更容易被炫目、多彩多变的事物吸引,因为它们满足了新奇感和即时满足;而随着年龄增长、甚至是步入社会以后,人开始会更加倾向于追求内在的平和与稳定,这种需求就和中式审美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提笔表达这种看透风雨、安然处之的心境,也只有经过岁月沉淀的人,才能多少有些体会和感受。

尤其是现在拥有快速传播的媒介,信息扩散的速度逐渐变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变快。很多时候,这种快消品一样的审美就像追求效率的流水线,让人觉得新鲜,也眼花缭乱。

讲到现代生活,传统二字好像就变得离我们生活很远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让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这就让原本坚持下来的一些习俗文化在人们眼里看起来更加复杂、耗时。想起以前过春节,还要进行很多准备活动:蒸年糕、祭灶神等等……如今大多人早已简化或省略这些步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虚拟社交等新兴科技的使用。

中式审美离不开谈论传统。传统一个是慢下来,去品味生活中的细节的过程,这种“静”相较于快消时代的“动”来说,其实反而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年龄的增长会让人更倾向于寻找文化根源,像中式园林体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哲学。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对本土文化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从而进行觉醒,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

「觉醒」是一个好的趋向,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回归不仅仅是单一的回归,更多地是一种文化创新的表达,也叫“新中式”吧。

传统审美的回归,个人的体会感觉还是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式家具的复兴

在整体的室内空间布局上,装修的色彩搭配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棕色等,同时也会搭配一些浅色,如白色、米色等,以营造出层次感和对比度。

具体到家具上,比如就会在现代设计语言的基础上在线条与体块之间探索出具有东方韵味的哲学设计理念。

第十五届红古轩杯铜奖——墨梅丨新中式沙发椅

红棉设计奖——《乾坤·旋转茶台》

传统服饰的日常化

从“爱好者圈子”走向了日常,将中式元素融入日常穿搭。常见的有改良旗袍、刺绣马面裙、宋锦马甲、香云纱外套等等……

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在寻找与自身文化的连接。

古怪舍原创设计

又渡春工作室

传统手工艺的热潮

从广绣、蜀锦到景泰蓝,这些过去被视为“过时”的技艺,如今通过创新设计焕发新生。

广绣

蜀锦

泰景蓝

从服装到服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蕴含。

饮食中的“中式之美”

从摆盘到用料,传统中式美学在饮食领域的回归也愈加明。

+1.视觉设计

今年的热门网红餐厅,逐渐从奢华的西式餐点,到精致的江南小吃、宫廷糕点为主题。粉墙黛瓦的装潢、青花瓷的餐具,让用餐变成了一场与历史对话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种中式审美强调“和”的概念:食材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生。这种细腻的美学观念,正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所稀缺的。

不过关于「觉醒」,年龄增长这种说法也有些片面。审美的觉醒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不一定是只由年龄决定。比如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生活环境的作用。长期接触传统文化氛围熏陶的人,可能在较年轻的时候就有中式审美的寓意了。

2024已然过去,希望2025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份觉醒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中式美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