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得不说四组尘封千年的艺术瑰宝——北齐徐显秀墓壁画、北齐娄睿墓壁画、北朝九原岗墓壁画和北齐水泉梁墓壁画。
一、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图源网络
徐显秀墓的壁画横空出世,是南北朝美术考古史上的一大盛事,也为全世界考古界、艺术界注目。一眼望千年,墓道墙上壁画的线条、色彩、风化的肌理等,引证了历史传承的东方的审美。

图源网络
北齐徐显秀墓从墓道、天井、甬道直至墓室,满壁图画。画家采用铁线勾勒和晕染技法,描绘人物、马匹、乐器等;绘制仿若实物,线条疏密有致、色彩浓淡富有层次。穹窿项的墓室空间,分层描绘了天空、仙界和人世间的华美图景,充满幻觉而浪漫。壁画还有故事性的记录、描绘,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身后是旷野的星空、天上飘舞的粉莲花,激昂的胡乐、娇羞的少女、威武的仪仗,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观此墓壁画,叹为观止,一千五百年前那种对于线条、色彩的理解和绘制的方法,为艺术表现的传承,特别是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极有价值的资料;对于中国绘画发展的研究,也富有深远的意义。

图源网络
如果仔细观察墓室内的部分壁画细节,我们还可以找到北宋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收,特别是连珠纹和一些佛教元素图案的使用,这些形象在各个地区的发现品中多有重复,表明是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流行纹样,其文化特征主要可以追溯到波斯和栗特文化
二、北齐娄睿墓壁画

图源网络
娄睿墓中原有壁画400多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仅余200多平方米,而其中的鞍马出行图壁画,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

图源网络
游骑图正中有位骑赭红色骏马的长者, 他脸面修长,浓眉俊眼,高鼻梁,留着连鬓络腮胡,正在悠然前行,神态从容。为首的从骑缓步欲停回头探视,长者身旁的四个人则全神贯注于他的举止,唯恐不周,身后二人回头张望,眼神中流露出高度警觉的神情。画师通过单层墨线勾画,平涂浓淡色彩和运用明暗映衬手法,表现出马的健壮体魄,颇具立体感。马的眼神处理也恰到好处,比如枣红马的双目炯炯有神,即使观看者变动位置,也似乎感觉到它一直在关注着观众。
这个引导图绘有两位骑士,前一人扬鞭疾驰,注目前方,后面奔腾的枣红马仿佛受到了什么惊吓,挺胸欲立,臀部顺势下蹲。骑马人则躬身向前俯,以保持平衡。画师几笔之间就把人与马的瞬间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鞍马出行图保存较好,构图得体,人物主次分明,马匹神态各异,塑造得惟妙惟肖,富有个性。画面气势磅礴,技艺精妙,说是时期绘画最高水平还真一点没夸张。

图源网络
从娄叡墓壁画看,已完全摆脱了外来画法的影响,而赋与传统画祛的表达方式。单线勾勒、重彩填色的国画特点十分突出,凹凸明暗的晕染法的运用也相当纯熟。因之娄叡墓壁画的第四个特点,是吸收了外来绘画的营养,发展与提高了的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
三、北朝九原岗墓壁画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坐北朝南,为砖砌单室墓,主要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组成。而其中价值最高的,主要分布于墓道两侧壁、墓门上方门墙正面、甬道内壁和墓室内壁四周。
墓道东、西两壁壁画自上而下共由四层:
第一层为众多神仙怪兽伴随墓主人升天的情景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在壁画墓里绘制神仙世界图像由来已久,这种画像体现着古人的想象力,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死观,作者用不同色块填绘,结合流畅的线条富于变化,整个画面无不展现着祥云缭绕的仙境,灵活生动。
第二层北段为“狩猎图”,南段为备马出行场景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第三、四层绘有将领、仪卫图。

图源网络
墓道北壁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门楼建筑。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北朝九原岗墓壁画虽非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但其画工在沿用中原传统画法的同时,又挥洒写实,将画面置于山光水色之中,呈现出北方胡族的鲜明特色。它是非常难得的北朝绘画资料,对于研究北朝社会生活、绘画艺术、民族融合、服饰的外貌及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四、北齐水泉梁墓壁画
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共揭取壁画62块,总面积约80平方米。该墓葬壁画气势恢宏、人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研究价值。

图源网络
之后,又历时两年多,经过专家的成功修复,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重现于世。山西博物院还专门实景复原了该墓葬,让那些喧嚣的仪仗、热闹的乐伎,重新守候在宴饮中的墓主夫妇身旁。

图源网络
甬道内绘有文吏、持剑仪卫及远景骑行马队。绘制的人物面相丰满、形象高大,头戴的黑色帽巾或长或短,身着长袍。甬道东西两壁的壁画内容相同,形式对称。

图源网络
无论是对虚幻世界的想象,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真实反映了北朝时期晋北地区先民的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历史。此外,胡人牵马扶车画面说明了在北朝时期,该地区以汉人为主导、胡人为辅助的民族融合景象,对研究边塞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交融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