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说法在老师口中通常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老师还是想鼓励学生在画画的时候多自信、果敢一些。但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和最终的考试结果直接挂钩,更多地还是在关注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和状态。
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你理解:
第一,「敢画」是一种自信。
这种自信一般会很明显地出现在初学者群体中。不拘谨的原因本质是不害怕犯错,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意味在里头吧。哪怕是画错了,也能果断落笔,愿意去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在这里,果断落笔有个好处,那就是长期练习下来能提高你对线条方向、力度的控制。干净、利落、有力,也是一种线条的“气势感”,和拖泥带水的碎线真的有很大区别。
在一个人的画风未定、或者技巧还不够熟练时,果断落笔往往就会导致错笔和失误,但实际上不只是画画,每一个学习和人生的成长阶段都是如此。
万事开头难,没有人一次性能做到十全十美,这个过程都是要通过反复训练、积累经验和事后复盘去不断深化的。
第二,「画得大胆」更多的是指画面上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落笔以外,这种情况更多地会出现在外出写生训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愿意大胆尝试,有些学生会选择不常见的视角、画面安排或形体比例,构图的张力会比普通学生看到实景一步步描绘下来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再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你没被评为「敢画」的问题:
你提到自己在每次画画都在向老师靠拢,那是因为你的画面更倾向于规范和稳妥,而不是那种有明显个性或尝试突破框架的表现。
努力靠拢不是错方向,学习阶段靠拢优秀的范画能快速帮助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更快理解比例、结构或明暗关系是怎么表达的。
但这种“一昧地模仿”的学习方式也会让学生缺少个人思考,就会形成“规范有余,个性不足”的画面。
我们可以将集训分为两种不同的学习阶段。一是基础阶段,这主要集中在模仿范画上,重点是练基本功;二是进阶阶段,这就需要学生在具备基础的能力之后,可以灵活运用学到的技法,表达自己的个性化。
其实细心一点也能观察到,画室里老师画画都很厉害,但他们都是各有自己的厉害之处。虽然是统一教学,但具体到教学风格、方法上可能就会有细节之别。这些细节就是支撑他们自己作为范画的不同特色。
另外,为什么「敢画」的学生反而考试不一定好?
还是回到考试的要求上,美术联考更多注重的是规范和稳中有进。规范是指基础上的东西,稳中有进则是指在基础能力达标的前提下,有自己的个性表现。说白了就是光有胆量不够,还要有技巧的支撑。
那又回到落笔的问题上来,绘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线,而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反复修改一条线、或拘泥于某个局部,反而没什么效果。
像袁武的速写,他的线条就是果断有力、且笔触大胆奔放,呈现出一种自由洒脱但又有控制感的状态。这种以线密度构成的安排一方面形成了画面的主次安排,又是一种节奏感。

他的线条既有长线条的果断利落,也有断续线的跳跃感。这种处理方式让人物形态显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动感。
你可以看到他在描绘人物时有很多类似于错线的线条,但这都是他刻意为之,留下重复、叠加或修正的痕迹,就是一种大胆地试探。


多重线打破了“单一线条”的平稳感,比如,人物的衣纹或肌肉走向,就形成一种线条交织、力量碰撞的视觉效果。观者就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力量和动势。
对于学习速写的学生来说,他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线条控制、人物情感表达和构图创新的典范。
所以,大胆让错笔发挥作用,一方面就是培养自信,另一方面就是一种不断反复学习的过程。规范不是不好,但我想老师更多地是想要学生允许自己犯错,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化错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