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丨代理人“两会”期待,最关注啥?

德馨思辨 2025-03-13 07:58:48

眼下,全国人民政治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两会”。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科技竞争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产业升级与消费转型同步推进的复杂环境,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2025年,如何应对多维度挑战,如何定调下一步发展,事关重大。

因此,2025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具体到保险行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在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来到了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时刻,何去何从?委员代表也把行业最重要建议意见带到了“两会”。

那么,在行业一线,作为保险产品触达消费者的关键纽带,也是行业沉浮最直接的感知者,保险代理人对于行业历史性的转型变革,怎么看?怎么想?假如他们有机会,会向“两会”提什么建议,有哪些期待?

近日,《今日保》走访数位一线将士,透过他们诉求,归纳了一组他们最想提的建议。虽然可能站的没那么高,看的没那么远,但实实在在是一线的心声:

1 期待一:改变管理机制,给代理人基础保障,目前代理制难留人

通过连线,可以深深感受到,保险一线对于外勤队伍管理机制问题十分敏感,意见颇大。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代理人模式下,保险营销从业人员能不能长期生存?这是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把保险当作毕生事业来做,但行业和公司真的把我们当作自己人了吗?

这一点我体会很深——原来是合同制的时候,公司各方面还都想着你,被划成代理制了,你就成了一个边缘人员的存在。说你是这个公司的人,你啥都不是;说你不是吧,你还在这为这个公司卖命。”

一家大型险企华北某省分资深经理林真说,行业要想留住人,尤其是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在社保方面给予他们一些照顾?现在各行各业工作都要有最基础的保障。

“京东都给快递员五险一金,我们保险代理人天天给别人送保障,自己的保障却没人管。”

另一家大型险企华中某省分资深总监宫正也有同感,她坦言,现在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了,未来还会更少。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都是代理制,不开单就没工资就留存不了。

“现在保险招聘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如果能够有基础保障,比如五险一金,或者有固定底薪,然后再加上绩效,那么招人会更容易一些。”

中小险企华南某分公司资深总监赵明也认为,个险要想发展,应该给个险代理人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

“可以没有社保,但公司得有自己的保障体系、合理的佣金制度,这样来到行业的人才能真正扎下根来,留存率才能提高;代理人有了长期打算,就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销售误导现象也会减少。”

2 期待二:完善佣金机制,提高代理人的职业价值感,目前佣金下降,代理人生存艰难

随着转型的深入,“报行合一”的全面落地,保险代理人的佣金也成为险企降本的重要一块。而一边是新单难卖、一边是佣金下降,双重夹击下,一些代理人不得不告别行业。

中小险企华南某分公司代理人王伟说,个险代理人的收入主要靠佣金,“报行合一”以后,佣金下降了许多,又开不出那么多单,所以只能离开。

“有人说代理人应该更加勤奋,通过增加活动量来促进开单增加收入——但事实上,这个想法很难落地。”

他希望行业能够完善佣金制度,更加尊重代理人的价值,提高代理人的存在感,提高他们对于保险营销这一职业的成就感、价值感。

大型险企华北某分公司资深总监关重认为,“报行合一”政策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被过度应用,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更何况市场需求上移,客户服务、开发成本逐年增加。”

中小险企华北某分公司资深总监唐争坦言,现在佣金降了一半,如果切断管理利益,自己的收入直接降低70%。

“尤其对于新人伙伴来说,如果佣金足够高,什么五险一金自己交也行,而现在佣金下降,又没有基础保障,那谁还来干保险?”

3 期待三:采取措施 遏制渠道间不当竞争,目前存在银保抢单现象,大客户被银保抢走了

行业对各渠道到底怎么定位?怎样避免渠道之间不合理竞争?这一问题备受代理人关注。

中小险企华北某分公司资深总监唐争说,今年“开门红”是他从业近二十年最惨的一届“开门红”,原本笃定签单的几位大客户最后都放了鸽子——

有的客户是因为接到税务局罚单或货款调不回来,资金不到位;而有的客户竟然是被银行抢走了。

“人家个险代理人花巨大代价经营大客户,从讲解保险、需求分析,到家办顾问、悉心客养,每一步都付出了太多努力,但到了最后的关节,被银行凭空抢走了。银保的业绩在飙升,但那是真的飙升吗?那只是虚浮的表面现象。因为银行做不了后期的服务,所有的银行都是为了完成保险指标,他们在收取中介费后,留下 3 个点、5 个点,剩下的点全都返给了客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根本竞争不过银行。大客户就一句话,‘你能像某某银行那样把利益都给我吗?’”

唐争说,银行不只是返佣吸引人,他们的核保也非常松,双录也和个险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客户说我们在银行买保险怎么就没这么费劲?买大病险双录也就30分钟,增额寿、年金险10分、20分钟就搞定。那么为什么银行就可以松到这种程度?而我们就严格到这种程度?对于这些问题,顶层应该重视起来。”

一家中小险企华中某分公司资深总监刘勇也有同感:个险业务正在被银保和中介严重挤压。“银行客户经理15分钟就能卖掉年交100万三年交的终身寿,而如果我们要想要拿下这样的大客户,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经营。从水面上看,一方面银行大客户多,而且对客户的资金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客户对银行信任度高。而从水面下看,银行与个险的竞争更是不在一个维度上。”

4 期待四:让即交即领的产品重回到市场,目前产品吸引力低,越来越难卖

长期以来,保险产品是保险代理人关注的焦点。近两年随着行业转型变革步伐的加快,产品政策频频出台,也给保险代理人带来了困扰。

“代理人为什么从900多万降到了200万?而且这200万怎么能够存活、能不能长期留下来还不一定。我觉得这里边产品问题是重要因素。2017年监管下发134号文,原来即交即领的产品必须要过了5年封闭期才能领。

随后又赶上三年疫情,老百姓几乎没有钱了,这咱产品就越来越难卖了。还有现在的浮动性分红产品,也把灵活性锁死了,对于客户来说资金灵活度降低了,万一有资金需求,退保就是一个赔,这给保险行业带来特别不好的局面。”

一家大型险企华北某分公司资深部经理汪华说,产品不给力,无法匹配客户需求,代理人真是在边缘上生存。“新‘国十条’提出大力发展商业年金险,那么是否应该重新审视134号文,让老百姓喜欢的即交即领的产品重新回到市场上。”

与汪华感到的“产品越来越难卖”相同,另一家大型险企华中某省分资深总监于芳也感到产品冲击带来的队伍变化。

“现在无论是医疗险、重疾险,还是养老险,价格都比以前高了好多。我们团队有好多伙伴都要守不住了,要去做健康产业了。”

汪华说,前段时间她的一位老客户为刚刚出生的小孙子买保险,一算买60万保额,再加上一个附加险,保费要一万多,与以前比几乎涨了一半。

“客户嫌太贵,想要保额少一点,但又一想保太少了‘保而不保’更没意义。虽然客户最终还是一咬牙买了,但非常不满。”

汪华感叹到,不是每位想买保险的客户都能“一咬牙”的。“保险距离普通客户越来越远了。但越是普通人越要做好风险防范,越需要保险。所以还是应该考虑产品越来越贵这个问题。”

5 期待五:树立行业正面形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目前抹黑保险的恶意炒没人管

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行业形象。采访中发现,一线代理人格外关注行业形象问题,期待监管层出手发声、强化宣导,树立行业正面形象,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好的环境。

“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都会出现黑保险的内容,有人恶意去炒作,而却没有监管部门出来出声。在当前这个流量时代,网络越发达,只要有一个不好的,那就全都传出不好的。如果不去管理,那就会出现问题。”

一家大型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总监宫平认为,一方面监管应该出手管制恶意抹黑保险的乱象;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宣传保险公司理赔数据,谁得到理赔,谁没得到理赔,没得到的原因是什么,让人们了解保险,明白保险的功用,树立行业正面形象。

中小险企华中某分公司资深总监肖峰也持有上述观点,认为保险行业应净化发展环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监管、职能部门要多发正面声音,扼制恶意负面、片面的舆论。”

对于如何重塑行业形象,大型险企华北某省分资深总监关重认为,应加强代理人职业形象独立宣传,而不仅仅是宣传保险行业。“应该成立中国保险代理人协会,类似于医师、教师工会、协会、公会,独立注册,绕开且独立于保险公司。”

6 期待六:放宽代理人执业权限,拓展到证券信托领域等

基层管理者也在呼吁拓宽代理人的职业范围。

一家大型险企华北某分公司资深总监关重就表示, 希望“进一步改革与落实放宽保险代理人的执业权限,比如证券如信托等,在取得相关资质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联系一线还听到许多其他重要的意见建议,比如中小险企华中某分公司资深总监肖明呼吁在保护保险代理人权益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约束代理人行为的法律法规。

原大型险企副总裁峥嵘建议:

“应该学习其它一些保险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对于个人客户,必须强制进行需求分析后再销售保单。这样,可以大面积减少保险销售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提升保险业的口碑,让消费者满意。”

后记:尊重规律与共享价值

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保险代理人的呼声已超越个体利益诉求,直指保险业深度转型的结构性矛盾。

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如何重构百万代理人的职业尊严与发展动能?答案聚焦于两大核心:遵循规律与价值共生。

首先需尊重代理人作为"专业服务者"的成长规律,以知识体系重构替代人海战术,印证专业壁垒构建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其次应建立多方价值共享机制,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单年检+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将代理人专业能力转化为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从销售员到风险管理顾问的角色蜕变。

展望未来,唯有让前线代理人成为专业价值的承载者与共享者,才能推动保险业从迈出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实质性跨越。

0 阅读:1

德馨思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