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看不懂CT报告?莫慌,国家重点专科主任一字一句给你解读!

曼殊阅览养护 2025-03-22 04:33:05

不知道你是否遇见过这种问题:发现肺结节,手里拿着CT报告,只知道有异常,却看不懂到底是啥情况,似是而非的理解,越看心理压力越大?就算是问医生,也很少有医生会耐心地给你讲解。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我作为公立三甲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从医已经40余年,现在退休返聘,近70岁的年龄,依然是门诊和病房一手抓,可以说,每次门诊都能遇见上述这种情况的患者,我也是尽可能的给患者答疑解惑。不仅如此,后台也每天都能收到直接发报告过来咨询的朋友,我也是抽时间给大家解释。如果你也有疑惑,可以把报告发过来。

今天呢,我也拿出来一张肺CT报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逐句跟大家解释一下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下面就是报告,为了便于大家看,我会把描述重新用文字描述出来。

检查所见: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处结节(Se/Im:201/181),较前缩小,肺窗测量大小约15mmx10mm(复测原为17mmX12mm),平扫CT值约35HU,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约57HU、62HU,周围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灶较前稍增多。双肺多发长径≤5mm的微小结节同前,左肺下叶外基底段(Se/lm:201/204)实性结节较前稍增大,大小约为4mmX4mm。余双上肺见少许条索状密度增高灶同前。纵隔内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大,大者位于2R区,无胸水征。

从检查描述上来看,该报告存在4个问题,依次如下:

红色文字部分:该处结节体积较大,但是与前片相比有缩小,可能提示治疗有效果或炎性病变吸收;周围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灶较前增多,可能与局部炎症、感染进展或者肿瘤反应有关;增强后CT值提升说明还是有风险,需要进一步排除恶性可能。继续采取中药软坚散结,并在短期(1-2个月)内复查薄层CT,看结节是否进一步缩小以及周围病灶变化,若无进一步好转,则需警惕恶性,必要时进行PET-CT或支气管镜活检明确性质;

蓝色文字部分:多发长径≤5mm的微小结节同前,多考虑为良性(肉芽肿、陈旧病灶等),但是也要警惕转移瘤或者弥漫性肺病;至于稍增大的4mm实性结节,则需要考虑是否为测量误差,本身结节就很小,误差的可能性大,无需过度紧张;

绿色文字部分:条索状密度增高灶,这个在CT报告上十分常见,考虑陈旧性病变,多为肺结核、肺炎等愈合后留下的纤维瘢痕,正常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

紫色文字部分:淋巴结增大可能为反应性增生(如感染)、肉芽肿性疾病(如结核)或转移瘤,可以先行排除感染和结核可能。

综合建议:主要结节已经出现缩小,可能是好转迹象,继续中药软坚散结,并在短期内复查,若持续好转,则可继续治疗直到消除;若复查结节未继续好转或者出现恶化,则要尽快明确性质,必要时手术切除。

以上便是对该报告的简单分析,不知道大家是否看的明白,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你的报告发给我,有时间我会详细给你解答。

最后,还是想告诉大家,绝大多数的肺结节都无需手术,大家不用过度紧张,积极利用随访的时间,通过中药软坚散结,复查时结节缩小或者消除就可以彻底放心,我们要给自己一个不手术的机会,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最大的问题。40多年的从医经历,无数的康复患者都给了我足够的信心,要相信,下一个散结成功的就是你!

0 阅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