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风云再起,阿萨德政权残余势力与现任朱拉尼政权爆发激烈冲突,德鲁兹武装与库尔德势力南北夹击,将全国拖入三线混战。这场被外界视为“后阿萨德时代大清算”的动荡,暴露出叙利亚脆弱的和平不过是权力真空期的短暂假象。
阿萨德旧部的反抗绝非偶然。在西部沿海的拉塔基亚、塔尔图斯等阿拉维派传统聚居区,前政府军“老虎师”高级军官米克达德与第四装甲师宿将吉亚斯,分别组建“海岸盾牌旅”和“解放叙利亚军事委员会”,迅速凝聚数万武装力量。
两位指挥官直言,朱拉尼政权表面塑造“正义之师”形象,实则对阿拉维派展开系统性迫害——秘密搜捕前政府军人、掠夺平民财产甚至针对妇幼施暴的暴行,迫使曾经的权贵势力不得不“为生存而战”。
米克达德透露,其部队中三成士兵是因家属遭迫害而加入抵抗。吉亚斯则通过地下网络联络前情报官员,获取朱拉尼武装的部署信息。“他们以为阿拉维派会沉默地消失,但我们仍掌握着军事经验和组织能力。”
朱拉尼政权当前的困境,本质是地区大国角力的副产品。俄罗斯被指通过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向阿拉维派提供空中掩护,其战机多次拦截朱拉尼的武装直升机。分析人士指出,俄方意图在亲西方政权掌权后,仍通过阿拉维派控制叙利亚西海岸,确保塔尔图斯港的军事存在。
与此同时,以色列高调支持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及德鲁兹人武装,试图遏制土耳其借朱拉尼扩张影响力的野心。安卡拉则向朱拉尼提供无人机和情报支援,试图巩固对叙北部的控制。
三方博弈使得叙利亚沦为“代理人战争”的试验场:库尔德武装从东北部推进,德鲁兹人在南部牵制,阿拉维派在西部起义,朱拉尼的兵力被切割成碎片。
朱拉尼政权的溃败源于其权力基础的致命缺陷。其核心武装“沙姆解放组织”虽在西方镜头前展示“温和”形象,但实际推行教派清洗政策。阿拉维派社区遭系统性掠夺,基督徒教堂被改造成军事据点,这些行为彻底激化少数群体与新政权的矛盾。
更关键的是,朱拉尼未能兑现战后和解承诺。前政府官员透露,其政权高层将国家资源私有化,通过油气田控制权与土耳其进行利益交换,而非用于重建民生。大马士革大学教授法迪·哈迪德指出:“当新政权比旧政权更腐败时,反抗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局势的最大悬念在于土耳其的下一步动作。土总统埃尔多安近期召集安全会议,讨论“叙利亚领土完整面临的威胁”。卫星图像显示,土军正在边境集结装甲部队,而以色列则向戈兰高地增派“铁穹”防空系统。若土耳其直接介入,叙利亚可能从代理人冲突升级为地区战争的导火索。
外部干预从未给叙利亚带来持久和平。从阿勒颇的废墟到伊德利卜的难民营,十年的战火已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当阿拉维派士兵高喊“要么自由要么死亡”时,国际社会更需反思:真正的和平,究竟该建立在谁的意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