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的核武器构想犹如投入欧洲安全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
波兰总理图斯克关于寻求核武装的言论,不仅挑战着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更将本就脆弱的欧洲安全架构推向未知深渊。
国防预算飙升至GDP的5%、筹划将常备军规模扩编至50万人、恢复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弹药使用,这一系列动作远超常规防御需求。
尤为敏感的是与法国探讨核共享机制,直接触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红线,尽管马克龙曾提议欧洲核保护伞,但将战略武器部署至俄白边境地带,显然具有不同地缘含义。
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反对"核扩散解决安全困境"的逻辑,比利时等国民间反核运动再起,而波罗的海三国则暗中支持波兰诉求。这种分歧暴露出欧洲安全观的深层矛盾:当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阴影笼罩,东欧国家与西欧核心国对威胁认知出现严重偏差。
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阵地完成战备升级,该型战术核武器打击范围覆盖波兰全境;白俄罗斯宣布重启核武器储存设施现代化工程,明斯克与莫斯科的军事协同明显加强。
波兰外交部指责俄方"制造核讹诈",却回避自身政策对战略平衡的破坏性影响。军事经济学的现实困境同样凸显。波兰军费激增导致公共债务突破GDP的60%,国内抗议削减福利的声浪日渐高涨。
尽管美国批准向波出售价值370亿美元的F-35战机与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但先进装备交付周期与人员培训的滞后,使军队战斗力提升面临瓶颈。
冷战时期欧洲的核恐怖平衡曾数次将人类推向毁灭边缘,而今波兰的核武梦是否会重蹈覆辙?联合国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发出警告:任何核扩散行为都将打开潘多拉魔盒,使全球军控体系崩解。
当欧洲多国民众在街头高举"不要广岛再现"的标语时,华沙的决策者们或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安全焦虑与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