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局势风云突变,库尔斯克地区乌军主力陷入生死存亡关头。俄军近期发动多路突袭,成功切断乌军补给线并将控制区压缩至不足100平方公里,6500名士兵与指挥部失联,西方媒体称此为“俄乌冲突以来最严峻的战术包围”。
俄军采取“多点突破、纵深切割”战术,三日内在苏贾镇以南撕开乌军防线,摧毁所有桥梁及交通节点。卫星图像显示,俄军无人机部队已封锁乌军撤退走廊,仅存的陆路通道宽度不足500米。被围乌军中包含第92突击旅、第17重型机械旅等主力部队,这些曾获北约装备支援的精锐如今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战场信息战出现关键转折。自“星链”系统中断服务后,包围圈内乌军陷入通信真空。前线士兵匿名透露,部分单位未经基辅批准已与俄军接触,商讨投降及伤员救治事宜。尽管泽连斯基呼吁“海空停火”,但俄方明确拒绝局部休战提议,要求乌方接受“非军事化现实”。
分析指出,特朗普暂停对乌军援加速了战场失衡。乌军原计划用于反攻的M1A1坦克因缺乏配件沦为固定炮台,而俄军近期投入的新型“柳叶刀-3”无人机,已摧毁乌方23处弹药库。北约内部评估显示,若包围圈完全闭合,乌军可能损失超过5000名经验丰富的士兵,这将对后续防御体系造成毁灭性打击。
当前战局引发西方阵营策略反思。德国总理朔尔茨紧急召集军火商要求提升炮弹产能,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提议向乌派遣“非作战教官团”。但俄外交部警告,任何外国军事人员进入乌克兰都将被视为“合法打击目标”。这场牵动全球的地缘博弈,正随着库尔斯克硝烟步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