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战略转向示好中国,专家提醒警惕“承诺陷阱”

诗珊谈国际 2025-03-29 16:14:48

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密集释放对华缓和信号,却遭遇双重打击: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印度钢铝制品加征100%关税,国内制造业占比跌至13.2%创十年新低。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正迫使这个南亚大国重新校准外交战略,但历史教训警示,印度的政策转向需要经受时间检验。

2020年启动的300亿美元"生产激励计划",本欲复制中国产业升级路径,却在实施四年后面临全面溃败。印度工商联合会数据显示,电子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38%,远低于预期的75%。更尴尬的是,印度军方采购的"国产"无人机被曝核心部件100%来自中国大疆,暴露出产业链的致命缺陷。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从2020年的15.1%下滑至2023年的13.2%,与《印度制造》设定的25%目标背道而驰。

曾经将印度视为"民主堡垒"的西方国家,如今展现出真实面目。特朗普政府拟对价值320亿美元的印度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重点打击其支柱产业,钢铁出口将损失46亿美元,纺织业23万岗位面临消失风险。欧盟紧随其后,暂停了持续六年的印欧自贸协定谈判,要求印度先解决对中国钢铁制品的转口贸易问题。这种转变迫使印度贸易逆差在2023年第三季度扩大至287亿美元,外汇储备消耗速度创1991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快。

在西方背弃的压力下,印度外交出现戏剧性转折。外长苏杰生三周内五次提及"健康竞争",莫迪在《印度快报》专访中承诺"解决边境问题不超两年"。

更实质性的是,印度突然批准搁置三年的中企5G设备采购,并重启藏南地区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发现,印度军方同期仍在向中印边境增派3个M777榴弹炮团,这种"微笑外交"与军事部署并存的策略,揭示其两面性本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报告显示,印度过去五年单方面撕毁的国际协议达17项,包括取消中企高铁项目、冻结小米48亿元资产等。这种政策反复已导致其在国际信用评级中位列金砖国家末位。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马凯硕所言:"印度的战略文化充满机会主义,与其建立深度合作需设置‘违约熔断机制’。"

当前局势折射出国际政治的现实法则,没有永恒盟友,只有永恒利益。印度此次战略转向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根本调整,既要观察其边境撤军进度,更需审视对华企业政策连贯性。毕竟在2017年洞朗危机后,印度也曾上演过"先示好后毁约"的戏码,这种历史记忆让每个商业决策都需附加风险溢价。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5-03-30 11:47

    印度靠得住,猪乸会上树。

诗珊谈国际

简介:五星闪耀皆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