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正经历空前震荡。3月28日,菲参议院公布调查报告,直指总统马科斯对前总统杜特尔特的逮捕行动“严重违宪”,此举将原本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推向公开化危机。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同日紧急飞抵马尼拉,试图为盟友“止血”,但街头抗议浪潮与军方态度转变已令局势失控。
调查显示,3月11日杜特尔特被捕时,菲律宾国家法院未签发逮捕令,警方也未接获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正式协作请求,该国早在2019年退出ICC,法律上无需配合。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总统亲姐)在记者会上直言,此次行动是“总统个人滥用职权”,目的系打击政敌。
逮捕细节进一步激化矛盾:现场视频显示特警强闯杜特尔特宅邸,过程中发生肢体冲突。此举引发支持者连续两周的全国性示威,马尼拉多条主干道被堵,抗议者高呼“释放杜特尔特”“马科斯下台”。民调显示,总统支持率已暴跌至34%,创上任以来新低。
军方态度成为关键变量。杜特尔特执政时期通过军饷倍增计划与装备升级,深度绑定军方利益。现任陆军总司令布劳纳被曝在逮捕行动前未获通报,陆军随后以“维持秩序”为由撤回部分街头部队。分析认为,若参议院启动弹劾程序,军方可能成为决定性力量。
马科斯家族内部裂痕加剧事态复杂性。伊梅牵头调查后,其子(众议员费迪南德·亚历山大)公开指责总统“破坏法治”,家族控制的北伊罗戈省出现反总统集会。这种罕见的内部分裂,暴露出权力继承矛盾的激化。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到访恰逢危机顶点。其在马拉坎南宫强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有效性,却被菲媒解读为“对马科斯的救命稻草”。然而,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新报告指出,菲律宾民众反美情绪因逮捕事件上升12个百分点,美军扩建基地计划在苏比克湾遭遇地方强烈抵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8日重申“反对域外势力干涉菲内政”,被视作对美菲军事合作的间接警告。值得注意的是,杜特尔特女儿萨拉仍担任副总统兼教育部长,其办公室近日与中方就教育合作项目展开磋商,释放出亲中派系持续活跃的信号。
随着5月中期选举临近,杜特尔特的政治前景引发关注。尽管身陷囹圄,但其提交的达沃市长参选资格仍有效,该市是其家族传统票仓,2024年地方民调支持率高达79%。若选举期间ICC仍无法提供合法通缉证据,菲司法部或将被迫放人。
国际刑事法院此刻进退维谷。根据《罗马规约》第17条,若成员国主动调查相同案件,ICC应暂停管辖。菲司法部3月26日宣布重启反毒战争调查,这为杜特尔特摆脱ICC指控创造法律空间。荷兰海牙消息人士透露,ICC检察官正考虑以“程序瑕疵”为由撤回逮捕申请。
当前,菲律宾街头冲突仍在升级,军方态度、家族博弈与中美角力多重因素交织,马科斯政权正面临自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以来最严峻的统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