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理财产品成“明星”?原因及未来趋势解析

普益欧 2025-04-02 14:50:36

2025年以来,权益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明星”。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发理财产品中,“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的发行占比超过76%,为2024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根据华夏时报报道,银行理财权益类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了70%以上。然而,市场分化显著,部分产品因行业拖累,近一年净值呈下跌趋势。

理财公司正加速布局权益市场。中国理财网信息显示,3月以来,多只含权理财产品密集上架,截至3月20日,全市场待售的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达220只,中银理财、招银理财等推出红利策略和量化权益产品。政策层面,《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资本市场,取消面签限制,拓宽销售渠道。

那么什么是权益类理财产品?近期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大的原因有哪些?当前权益类理财产品面临哪些难点?发展权益类理财产品,银行理财机构可以怎么做?未来权益类理财产品呈现哪些趋势?投资权益类理财产品,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详细聊聊!

一、什么是权益类理财产品?

权益类理财产品是指将80%以上资产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其收益主要来自股票价格波动和股息收入,风险等级通常为PR4(中高风险)或PR5(高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与固收类产品相比,权益类产品特点鲜明:

收益弹性高:权益类资产的波动通常远远大于纯固收类资产,牛市时收益显著,如华夏理财的AI算力指数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超70%。

波动性大:高波动就意味着当市场下行的时候,权益类理财可能回撤更大。当市场上行的时候,权益类理财也可能为投资者带来“纯固收”“固收+”类理财无法比拟的收益。

策略多样化:包括指数跟踪、红利精选、行业主题等,例如招银理财的量化红利策略结合高股息与量化技术。

二、近期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大的原因有哪些?

前面我们提到权益类理财产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波动性大,权益类理财产品波动受股市、债市的影响就非常明显。

从市场行情来看,首先受科技股行情主导。由于DeepSeek、AI算力、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板块领涨,带动相关产品收益飙升,但也加剧了行业集中风险。其次,受政策与资金面影响。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提振市场信心,但外部需求不足、房地产风险等仍压制部分行业表现。

从产品结构来看,一是高仓位运作,权益类产品通常股票仓位较高,市场回调时净值易受冲击。二是策略同质化,部分产品过度依赖单一行业或指数,缺乏风险对冲工具,导致收益分化显著。

三、当前权益类理财产品面临哪些难点?

目前银行理财发力权益类理财产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是投研能力相对不足。相对于传统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投资需要更加专业的投研能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目前,部分银行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投研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是投资者接受程度。由于权益类、偏股混合类产品的风险较高,目前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对相关产品接受程度可能相对较低。

四、发展权益类理财产品,银行理财机构可以怎么做?

在加强自身投研能力方面,银行理财机构需投入更多资源提升宏观研究、行业板块分析、大类资产配置以及风险控制等综合能力,通过分散投资等方式维持较高的安全边际,以更好应对权益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辅助决策。

在权益类产品的创设方面,银行理财机构可以借助其他资管机构投研能力提升权益类产品收益,如配置一篮子挂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宽基指数基金构建被动投资FOF类理财产品,或配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的科创、基建等重点行业领域基金;通过在“固收+”、混合类等产品中布局权益资产积累权益投资经验的同时,挖掘海外投资机会,逐步向纯权益类产品过渡,多元化投资者的权益投资体验。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银行理财机构需帮助投资者理解权益类理财产品的特点、风险和收益,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投资,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收益预期。

五、未来权益类理财产品呈现哪些趋势?

目前,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中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占比仍然较小,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方面,在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权益市场的吸引力有所提升,理财子公司有望逐步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推动相关产品的适度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样化需求的增加,此类产品预计在市场中可能逐步受到更多关注。此外,随着银行理财机构投研能力的不断上升,将促使银行理财更加注重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从而带动相关产品类型占比的缓慢上升。

但整体而言,其未来发展仍将取决于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以及投资者需求的变化。

六、投资权益类理财产品,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对于投资者参与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投资者需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相对固收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通常收益波动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且具备中长期投资规划的投资者。

其次,当前权益市场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呈现向好趋势,但投资者仍需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短期风险,避免盲目追涨,建议分散投资,以应对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第三,关注策略与底层资产,优选分散化配置的产品(如多行业覆盖、含量化对冲策略),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赛道。

最后,在选择产品时,建议充分了解产品说明书,明确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风险等级,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和目标进行科学配置。

总结

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与“高风险”特性并存,2025年的市场表现既受益于科技浪潮和政策红利,也受制于投研能力与客群偏好。对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短期波动,优先选择策略清晰、管理能力强的产品;对机构而言,需加强投研建设、创新产品设计,以平衡收益与风险。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深化和理财公司能力提升,权益类产品或从“小众选择”逐步迈向“主流配置”,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工具。但这一过程仍需市场教育、风险控制与长期资金引导的多方协同。

综合自:普益标准,兴业银行,部分内容由DeepSeek、豆包等生成。

0 阅读:0

普益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