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展厅里,来了一位外形酷像武僧的书法高手,其楷书让人称绝

四海易文字 2024-05-05 02:53:19

十三届国展楷书类作品在郑州开幕,在展厅里,有一件作品引起了很多人注意,驻足观看的人很多,不停拍照。仔细地欣赏了这件作品,从整体到局部,没有花哨的设计,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两条屏拼接形式,正文和落款统一字径,不搞流行书风的“大小配”,没有局条装饰,没有过多印章的点缀,纯靠手上的功夫来打动欣赏者。

这件作品作者来自河北廊坊,他就是————张秀国老师,张秀国老师很早就是中书协会员,五体中他的楷书最为出彩,多年前他就以一手精美的楷书多次入选国展,特别是中小字的作品,用手磨墨汁加上明清的仿古宣,写出来的作品直逼古人,很多书友称张老师书法完全可以当为范本使用。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的长相是父母给的,虽然外形没有文艺的风范,但实际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高手,张国秀老师入选过多次中书协学所主办的展赛但为人非常低调,待人接物诚恳朴实,正是这种为人处事的风格,让他的才华和外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法这门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拿起毛笔写几个字就可以见到书者的功夫,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张秀国老师的书名,全靠行家般的功夫让人佩服,业内的人士对他的书理见解、书写技法无不认同;业外人士见到了张老师的书法直呼像古人墨迹,雅俗共赏。

十三届国展开幕,在展厅里有一位长者,带着一副金边的眼镜,嘴巴里咕噜咕噜的说着,说自己展厅里逛游了两圈,像这样的作品才是国展该有的样子,很多作品虽然入展,但确实欣赏不来,言外之意认同张秀国老师的书法,这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侧面也反映出很多书友对传统书法的认同。

笔者关注书法展赛多年,张老师的书名早有耳闻,前年在网络上也听过他的一堂课程,讲得非常生动,内容是他对楷书渐进的观点进行了论述。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提出的:“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谈到:“先习数寸者……笔力能拓,起收使转,笔笔完具。像这种古今书家论点很多。张秀国老师反复提出了,“大字靠意,小字靠养”,意思就是说,大字书写起承转合,线条的中段要加内容,意识形态产生的字势。小字在大字的基础上进行缩小,掌握了其中的内涵,点画在瞬间中完成,其中的意识不是靠练,而长时间的书写,“养出”了一掠而过的笔性。

中字和小字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需要有大字的内涵支撑,直接上手写小字,忽略了大字的内涵,久而久之,表现形式就会越来越直白,缺少内在的思想表达。

正是如此,我们可以从张秀国老师的书法中可以看出,入展的这件作品虽然是中字,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提按的顿挫,笔画的粗细,方折尖钩,干脆果敢,细心观察充满了变化,把森严的笔法做得如此精熟,熟练中没有一点俗气。

一种书体长时间的修炼,很容易染上俗气,修炼的同时注意笔法字法的变化,领悟古人的精神,注入个人的感悟,这样的书法须带有书者思想,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述:“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书法不是纯技巧的表现,如果是这样,缺乏生命力。

老一辈的书家评论书法作品的优劣,常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活”具有思想且灵动,不活就呆板,缺少趣味,变成线条的拼凑组合。张秀国老师的书法,用朴实的传统形式,笔意间的活泼自由,突破隋唐智禅师笔法的森严,古朴中不失灵动,做到“激活”古法,笔者认为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书家介绍:

张秀国,1980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书法家,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廊坊书法院副院长,廊坊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会长,逸心书社成员。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1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