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师真奇怪,不教“点”的写法,却道出了“点”的千变万化

四海易文字 2024-05-26 05:14:04

书法中的“点”变化万千,优秀的书法作品,点的变化,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孙过庭《书谱》有述:“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一个点影响一个字,一个字会影响一行列。点的使用,往往给人有两种感觉,一种人认为“点”是最容易学的,另一种人认为点是最难表达的,这两种声音,取决于书者对点的理解。

有书友认为,蘸上墨水自然落纸,点便生成;书法家王简教授认为,点最快捷的表达,都离不开“三过笔”的呈现,起行收三个步骤,表达必须完整。大字的“点”需要内涵的支撑,把行笔的线路表达得淋漓尽致;小楷的“点”虽然是一瞬间完成,微妙细小的动作,一部分呈现在纸上,一部分在空中掠笔带过。就如张艺谋有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行驶线路的发力点,一个都不能省略,否则就落纸无物。

许多人练习点的写法,单纯的靠记忆,靠死记硬背去抓外形。书法中点的变化是无穷的,人的记忆有限,死记硬背自然不如活学活用,哪怕记忆力再好,点画在脑海中都是“死”形,点的作用必须配合字的变化,更不能把它当成“构件材料”来应用。书法的点并不是单一的形状,更多起到了连接、穿插、呼应、点缀、补空、配重等功能。

老子《道德经》中,第四十二章有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书法中点的变化,在相互作用下产生新的线形(线性),多点为三,最终由“三”化生出万千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到有、从混沌到有序的渐变,此理同书理相通。

(此篇内容属于个人的观点,笔者知识面有缺陷和盲区,阅读使用需谨慎,特此说明)

书法培训队伍随着国展省展赛事逐渐变得庞大起来,优秀先进的教学观点,在培训教学中得到实践检验。书法中的点是无形的,无形的点就用无形变化的方式来训练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奥妙,书写起来的灵动多变,要超越死记硬背的方式。“永”字八法衍生出来的《永点八法》,方法来自于《永字八法》的变化。四海易术把他叫做《永点八法》这个名字,没有其他的用途,一是方便记忆,二是告之点的变化的来源。

之一:点当横写

横画有“俯仰平”的中段变化,起笔和收笔各有姿态,横点也是充满了变化,每种书体的横画各有不同,将各种不同的横进行压缩,减少中段的长度,保留起收的用笔。横的变化有多少,横点的变化就有多少,取决于书者对横画的掌握程度。

第一个例子:黄庭坚

第二个例字:苏东坡

之二:点当竖写

书法中竖有“相背直”,把横画的“俯仰平”竖过来就是“向背直”。有的老师为了混课时,把这两个概念在教学中就要讲半个月。竖画的变化同横画的变化是相通的。竖点的由来,就是竖的缩小版,将竖的中段进行缩短,保留起笔收笔的变化。

例字:王羲之《兰亭序》

之三:点当撇写

不能忽略撇点的变化,撇中段一样存在“俯仰直”,把俯撇和仰撇搭配着使用,增加撇画的变化。撇点是根据撇画变化而来的,把长撇进行缩小,撇点短小灵动,行草书利用的最多。

之四:点当捺写

捺画有一波三折,捺点是通过捺画而演变过来的。捺大体的分为两类,一是顺捺,二是反捺。书写的特点是,减少一波三折的弧度,将“燕尾”的部分进行含蓄化处理。正常情况下长捺是长线条,调整局部的空间,书法创作中,将长捺、短捺配合捺点综合应用。

之五:点当横折写

横折是《永字八法》的一个点画,横竖的交接通常称为“折”,交笔时出现横在上,竖在上,横竖平行的三种情况,懂得这三大变化让掌握了横折的技巧。反之懂得了横折的技巧,自然就懂得了横折点的变化。

之六,点当钩写

“钩”在点画中是难点,有斜钩、平钩、卧钩、正钩、反钩。行草书的钩点随处可见,相比而言,钩点难以掌握,内含“切顶翻”的技巧。书法的技巧来自于精微之处,得了钩点的原理,再去刻意练习。

之七:点当提写

提点很容易理解,提点就是把撇点倒过来,改变上下的方向,教学中老师喜欢把撇和提分开来讲,其实原理是相通的,可以参考撇的写法,只是改变用笔的方向。

之八:《永字八法》的点画上做加减法

综点的运用,将永字的八个点画进行加减法处理,小楷讲究散淡高雅,化横为点,化竖为点,特别是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内部的笔画多用点来处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另大楷讲究内涵,点画先融合在省减,让点变化无穷。

之九:点的禁忌

“滴水点”是大忌,蘸墨点纸,墨水浮在纸面上,只有一丝力量感,这样的点是没有质量的。

古今书者对笔画也非常重视,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笔阵图》,有一段笔画练习指导纲要。“横”如千里阵云,“点” 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戈”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说明了点画是势、速度、力量综合而成的。

水平有限,观点不一定正确,“红字”是四海易术书写,有不到位的地方,请在评论区批评指正,四海拱手!

0 阅读:2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