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饮 北宋 · 苏轼
屋雪号风苦战贫,纸窗迎日稍知春。
正如薝卜林中坐,更对芙蓉城里人。
昨想玉堂空冷彻,谁分银榼送清醇。
海山知有东南角,正看归鸿作小颦。
该诗作于正月初八,即民间传说中的谷子生日,古人有对鸟类、鱼类进行放生的习俗,以此祈愿一年稻谷丰收。苏轼在这一天邀请好友王子高欢聚夜饮,并创作了这首诗。
首联:“屋雪号风苦战贫,纸窗迎日稍知春。”描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贫寒与艰苦。屋外雪花飘飘,狂风大作,只有透过纸窗看到太阳升起,才感觉到一丝丝春天的气息。
颔联:“正如薝卜林中坐,更对芙蓉城里人。”诗人以薝蔔林中的一株自比,与芙蓉城里的人们相对而坐。表达了诗人与世俗世界的隔离感,以及他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颈联:“昨想玉堂空冷彻,谁分银榼送清醇。”诗人回忆起昨日的冷清与孤寂,玉堂空冷,无人相伴。而今日却有好友相聚,共饮清酒,这份温情让诗人倍感珍惜。
尾联:“海山知有东南角,正看归鸿作小颦。”诗人眺望远方,知道海山的东南角有他的归宿。而此刻他正看着归鸿(归雁),微微皱起了眉头,表达了诗人忧虑与期待的复杂心情。即使处境艰难,他仍然相信自己会有好的归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88902dd6459ab73c4d19fdc003036a.png)
次韵子瞻招王蘧朝请晚饮 北宋 · 苏辙
矫矫公孙才不贫,白驹冲雪喜新春。
忽过银阙迷归路,误认瑶台寻故人。
访我不嫌泥正滑,留君深愧酒非醇。
归时九陌铺寒月,清绝空教仆御颦。
首联:“矫矫公孙才不贫,白驹冲雪喜新春。”开篇便赞美公孙才(此处可能指友人)的才情出众,并不为贫困所困。接着以“白驹冲雪喜新春”描绘了一幅公孙才骑着白马在雪中欢度新春的生动画面,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颔联:“忽过银阙迷归路,误认瑶台寻故人。”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诗人将友人的来访比作是误入了天上的银阙(宫殿)而迷失了归路,又误以为是来到了瑶台(仙境)寻找故人。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友人的高雅气质,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颈联:“访我不嫌泥正滑,留君深愧酒非醇。”这两句转而写到友人的来访和诗人的款待。友人不顾泥泞来访,诗人对此深感感激;但留客之时,诗人却感到惭愧,因为所备的酒并不醇厚。这里的“深愧酒非醇”既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自责,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尾联:“归时九陌铺寒月,清绝空教仆御颦。”结尾两句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在寒冷的月光下,九条大道(九陌)上铺满了清冷的月光,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清冷而绝美。而诗人的仆人和车夫却因此感到皱眉(颦),可能是因为夜晚的寒冷和道路的难行。但这样的描写却更加突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afbf8a1a66c95509b6befd67d4a051.png)
正月八日坐局沽酒 北宋 · 张耒
为问里闾何蹀躞,上元楚俗习张灯。
新春此时最佳处,独我坐曹如定僧。
霜林梦泽苍茫野,烟草江边寂寞城。
小饮未能来唤藁,双眸终日冷如冰。
首联:“为问里闾何蹀躞,上元楚俗习张灯。”诗人开篇即提出问题,询问邻里间为何如此忙碌(蹀躞,形容小步走路或徘徊不前的样子),并指出上元节(即元宵节)楚地的习俗是挂灯。这里既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无法参与其中的遗憾。
颔联:“新春此时最佳处,独我坐曹如定僧。”诗人进一步强调新春佳节是美好的时光,但自己却只能孤独地坐在官府衙门里,像和尚打坐一样一动不动。这里的对比强烈,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颈联:“霜林梦泽苍茫野,烟草江边寂寞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霜林覆盖的梦泽(指云梦泽地区)苍茫辽阔,烟草萦绕的江边城市显得格外寂寞。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小饮未能来唤藁,双眸终日冷如冰。”结尾两句写到诗人本想小酌一杯以解忧愁,却未能如愿(唤藁,可能是指召唤仆人取酒或准备酒食),因此他的双眼终日冷漠如冰。这里的“冷如冰”既形容了诗人的眼神,也象征了他内心的冷漠与绝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d6dc30bb57dacdfeb25dbaef355acf.png)
这首苏之由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