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鸿勋(1846.2.3~1910.9.9)清代官员。山东潍县人。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状元、历任修撰、湖南学政提督、云南永昌知府,调云南府,授迤东道,官至陕西巡抚,为官清廉。任上开办延长油厂,打出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
曹鸿勋长于书法间画竹兰,字学欧体,老益浑朴,并工汉隶。其书法用笔运锋速捷,潇洒爽畅,结体流美,错落有至,行草如天骥行空一日千里,超蕰度险,用笔更是飞动,又时出连笔,具雄奇狂纵之韵,反应出其书法的典型风格。首都故宫、颐和园、东华门、西华门、大栅栏等处都有他的墨迹。有《重修玉清宫碑》(俗称四面碑)、《十笏园记》等石刻传世。
《重修玉清宫碑铭》
一、作品基本信息名称与别称该碑铭全称《重修玉清宫碑铭》,民间俗称“四面碑”,因碑文长达2500余字,曹鸿勋以四面方碑刻写而得名。创作背景曹鸿勋于48岁时(约1894年)书写此碑,时值其书法技艺成熟期。碑文内容为记述潍县(今山东潍坊)玉清宫的重修始末,由清代学者胡征君撰文。碑刻命运原碑立于潍县城北玉清宫内,1959年玉清宫原址改建为聋哑学校,后于文革期间被毁,仅存拓片流传。二、书法艺术特色书体与风格曹鸿勋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宗,融合汉隶笔意,形成“雄奇狂纵,苍劲豪迈”的欧楷风格。其用笔迅捷爽畅,结体严谨而错落有致,行笔间可见飞动连笔,兼具法度与个人特色。艺术成就规模宏大:全文2500余字,字字工整俊秀,被誉“近代欧书经典之作”。碑刻布局:四面方碑的形制罕见,曹鸿勋通过巧妙布局使碑文气韵连贯,章法疏密有致,展现出高超的书写掌控力。后世评价该碑被认为是曹鸿勋欧体楷书的代表作,亦为清代碑学的重要实践,对后世欧楷研习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三、曹鸿勋生平与成就人物背景曹鸿勋(1846-1910),字仲铭,山东潍县人,光绪二年(1876年)状元,官至陕西巡抚。任内清廉有为,曾主持开凿中国陆地第一口油井“老一井”。艺术造诣书法:专攻欧体,兼习汉隶,晚年风格浑朴老健。其行草亦具“天骥行空”之势,雄奇洒脱。绘画:擅画竹兰,画风苍劲豪迈,与书法相得益彰。其他传世作品除《四面碑》外,尚有《十笏园记》等石刻,墨迹留存于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地。四、《四面碑》的文化意义地域文化象征作为潍县历史的重要见证,该碑铭不仅承载道教文化(玉清宫为全真教邱处机纪念地),亦反映清代地方士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书法史价值其融合碑帖的实践,体现了清代书法“崇古出新”的潮流,成为研究晚清楷书演变的重要案例。五、参考资料与现存研究目前,《四面碑》的高清拓片及注释版本可通过专业书法网站或文献库获取,其艺术分析多见于清代书法史论著及地方志中。对碑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可结合《道藏》与全真教历史研究展开。
如需进一步了解碑文全文或曹鸿勋其他作品,可查阅《中国书法全集》《潍坊地方志》等文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84d77109b7fe88894fcc8f15f84458.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19587dd507fb88c4d567f74b5d2a1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9e92a1c913bca1d2d6222914a809a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0d04c2f8a4389dec910e024f69c92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ee46435f398f6f2a6edbcd03f64f4f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a6b22e5c362e43d7d9790352e315d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5ed1cc2bea41c7f9e1e3a4e5debd37.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85d652e8f76ca6226b64f0d761b27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