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群(1916—1979),原名于佩珊,是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在书法领域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
书法风格与特点:传统根基深厚:于立群的书法以楷书、隶书见长,深得汉魏碑刻的雄浑之气,同时又融入明清帖学的秀逸之风。她的作品笔力遒劲,结构严谨,线条饱满,既有金石味,又不失书卷气。融合碑帖之长:她早年研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后专注于汉隶(如《张迁碑》《石门颂》),并将碑学的朴拙与帖学的流畅相结合,形成了刚柔并济的个人风格。女性书家的独特韵味:尽管风格雄健,但她的作品中仍能感受到细腻与雅致,尤其在行书和小楷中,笔触灵动,布局疏朗,体现出女性艺术家的独特审美。与郭沫若的互动:郭沫若本人也是书法大家,两人在艺术上相互影响。于立群的作品虽独立成家,但部分笔法中可见与郭沫若相似的豪放气质,不过整体更偏重传统法度。代表作品与成就:她曾为多处名胜题写匾额、楹联,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出版有《于立群书法集》,其隶书作品尤受推崇,被视为20世纪女性书家的代表之一。在特殊历史时期(如抗战期间),她通过书法创作参与文化救亡运动,作品内容常蕴含家国情怀。评价:于立群的书法被誉为“巾帼不让须眉”,艺术评论界认为她突破了传统女性书法的婉约局限,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格局,同时保留了文人雅士的笔墨情趣。她的艺术实践为女性在书法领域的地位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补充:若想直观感受其风格,可参考她的隶书对联或楷书条幅,典型作品如《临石门颂》《毛泽东诗词》等,既有古意又具时代精神。
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是标准的名门闺秀。她的祖父是清朝光绪年间进士于式枚,曾任李鸿章幕僚十多年,官至正二品,从一品,对广西、广东的教育事业贡献很大。
民国后,于家逐渐衰落,但也不至于忍饥挨饿,于立群和她的姐姐,依旧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该学的文化,一点儿都没落下。
由于家庭受传统教育熏陶较大,于立群性格文雅、安静,喜好读书,也因此特别喜爱书法。从小,她就能写得一手精湛的隶书和颜体楷书。
于立群书法:万方奏乐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当郭沫若,见到这“小妹妹”的书法时,也忍不住,赞叹:这说法也真规矩,让一个人的生活也显得严肃起来!
于立群书法:书《清平乐·六盘山》。
在,和郭沫若结婚之后,于立群的书法并没有停步。相反,1950年之后,于立群写过大大小小数百篇以毛诗词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据说,她的字获得了诗词作者相当高的评价!
于立群书法:集毛诗词联。于立群有《于立群遗墨》行世。文从沈梦了解,她的事迹被列入《中国古今女美术家传略》中,文中称她“长期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中国女书法家之一”。
于立群书写《沁园春.雪》。
于立群书法:换了人间。
于立群书法:1962年书七律两首。
于立群书法:书《采桑子.重阳》。
于立群书法:1962年书于厦门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