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武则天虽然鼓励告密,重用酷吏,但女皇并不满足于此,她不能容忍曾经为她效命而今却是帮倒忙的酷吏继续存在。为了巩固统治,她开始打起了这些鹰犬们的主意。
1、酷吏周兴的把戏酷吏周兴是一个工于心计而又非常残忍的人。
自垂拱以来,被他陷害的多达数千人。天授元年九月武则天革唐命以后,刚刚授官尚书左丞,便上书请除李家宗正属籍,其凶狠刻毒,足见一斑。
周兴陷害他人,草菅人命,多是泄私怨,报私仇,大臣魏玄同被杀便是一例。
高宗朝,周兴曾以洛阳令被召见,高宗欲加擢用,但有人奏报皇上说,周兴起家于尚书都事,是流外之官,不宜任用。于是,高宗取消了任用想法,但周兴并不知底细,多次在朝堂待命,官员们看到他,都缄默不言。
这时,地官尚书、检校纳言魏玄同来到他面前,冷冷地对他说:“周明府可以回去了。”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周兴听到仍称他原来的官衔,心里一下子凉了。失意和恼怒使他妒火中烧,他狠狠地看了魏玄同一眼,心想:我今朝不得授官,一定是这老儿从中作梗,待有朝一日我周兴得势,决不饶他!
后来,周兴果真发迹,入朝为官,便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他了解到,魏玄同和叛逆裴炎关系甚治,亲同手足,就是在裴炎获罪之后,仍忠于友情,始终不渝,时人称赞他的美德,将他二人称之为“耐久朋”。
周兴抓住这个线索,大做文章。他阴险地向武则天告密说:“魏玄同企图步裴炎的后尘,图谋反叛。他曾在背地里对人说:‘太后老了,不如将君位奉还嗣君。’”
武则天听信了周兴的话,元昌元年(689年)九月,下令将魏玄同赐死于家。
监刑御史房济平日很佩服魏玄同的为人,便向魏玄同示意道:“魏大人何不告密,以求召见,向太后申诉冤枉呢?”魏玄同摇头叹道:“人杀无异于鬼杀,死且死矣,我岂能作告密之人!”
就这样,终于被周兴杀死了。
2、“请君入瓮”前后周兴不仅自己以法营私,还帮助其朋党陷害异己。
天授元年正月,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病了。武承嗣、武三思前去看他,韦方质因大病在身,未能起床迎接,武承嗣和武三思好大不快,愤然离去。二人走了以后,一位官员劝他说:
“武承嗣、武三思乃陛下近人,权宠无比,宰相们都怕他三分,今日你把他二人得罪了,万一找你麻烦可不得了!莫如去向他们赔个不是,将此事了结了。”
韦方质性情耿直,不媚权势,根本听不进去,他不平地说:
“我韦方质为官清正,于心无愧,不怕他栽赃陷害!再说,死生都是天注定,岂能曲事近戚以求苛免?”
因韦方质未去陪礼认错,武承嗣、武三思二人怀恨在心,他们将此事告知周兴,请他代为雪恨,周兴巴不得替武家办事,当然满口应承,遂即寻了个理由,将韦方质流放儋州,籍没其家。
著名将领黑齿常之也是被周兴陷害而死的。
黑齿常之是百济人,身高力大,骁勇多谋,在百济时曾当过相当于大唐刺史那样的官。
苏定方平百济后,累迁左领军将军、洪州刺史。仪风三年时,跟随李敬玄、刘审礼攻打吐蕃,刘审礼战败,李敬玄欲引兵撤退,被泥沟所阻,兵不得出。
乱兵趁势进击,黑齿常之亲率敢死队五百人掩杀敌营,杀掠数百人,敌酋弃军而逃。高宗很看重他的才华,提拔他为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厚赐金帛。
调露年间,吐蕃派赞婆等入寇,驻扎在良非川,黑齿常之以奇兵夜袭吐蕃军,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数万,赞婆单骑逃走。此后,黑齿常之向皇上建言,认为河源地处要冲,应增兵镇守。
他的建言得到批准,于是设置烽火台七十所,垦田五千顷,每年收获百余万斛,并使边疆守备更加坚固。
垂拱年间,突厥又进犯边疆,黑齿常之率兵追击,与三万敌兵遭遇,黑齿常之沉着应战,以三百精骑突袭敌营,并点燃了烽燧。
当时正值大风,烽火熊熊,敌人以为援兵到来,趁夜逃去。不久,又在黄花堆大破突厥,迫奔四十余里,使敌人遗归碛北。
黑齿常之功绩卓著,誉满朝野,但就是这样一位猛将也遭到周兴陷害。
永昌元年(689年)十月,周兴诬告黑齿常之与鹰扬将军赵怀节谋反,捉捕入狱,处以绞刑。
黑齿常之平日对属下颇为亲密。有赏赐则分给部下,自己并不留存,因此深得属下爱戴。黑齿常之蒙冤而死,将士大为不平,都哭诉他死得太冤枉。
周兴等酷吏残害无辜,恶贯满盈,引起朝野上下的公愤,官员们恨不得餐其肉,饮其血。
天授二年(691年),御史中丞李嗣真向女皇上了一道奏疏,历数酷吏之罪,请求制止滥刑。
李嗣真说出了唐廷大臣们的心里话,也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尽管武则天未予应允,但在她心中也引起了震动。
在这不久,酷吏丘神勣因罪被杀,有人告发周兴与丘神勣通谋,武则天令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本与周兴是一路货色,但女皇的圣旨也不好违抗。况且,这般酷吏都是嗜杀成性的,所以默然受命。
随后来俊臣给周兴上演了一幕众所周知的“请君入瓮”好戏。
按法律,周兴当判死罪,武则天宽宥了他,改处流刑。天授二年(691年)二月,周兴被解送流放地岭南,刚到半路。就被仇人拦住杀死了。
几乎在这同时,武则天又杀死了酷吏索元礼,以平民愤。这样,罪恶昭彰的酷吏便只剩下一个来俊臣了。
3、最后的猖狂周兴死后,女皇并未马上杀死来俊臣,因来俊臣为武则天出过大力,武则天还不忍心将他置于死地。她采取的办法是:先限制他的权力,削减他的气焰,然后再伺机杀之。
来俊臣处死了周兴,并无自危之感,相反,凶焰更烈。
天授二年(691年)八月,他将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拘捕入狱,虔勖向徐有功申冤,来俊臣得知,不容分说,即命卫士用乱刀将张虔勖杀死。然后枭首于市。
九月间,又将岐州刺史玄弘嗣拘捕,也不问口供,先砍下脑袋,尔后才立假案奏报。天下闻之,为之钳口。
也是在这一年,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也死于来俊臣之手。
李安静是以刚直著称于隋唐间名臣李纲的孙子。武则天将革命时,王公百官都上表劝进,李安静唯独不肯,因之下狱。
来俊臣以严酷的刑罚逼迫李安静招供反叛罪状,但李安静始终不吐一字,义正词严地说:“我等唐家老臣要杀便杀,若问反叛罪行,无以奉告!”
来俊臣气愤至极,将李安静砍了脑袋。
次年,来俊臣向左卫大将军泉献诚勒索财物,泉献诚不给,来俊臣便诬告泉献诚谋反,处以绞刑。
本来,老牌氏族在当时已经衰落,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后,人们更不屑提起他们,先前以与氏族结亲为荣的旧俗也已被人们抛弃。
可是,来俊臣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份,仍遵循旧俗,用强迫手段娶了氏族太原王庆洗的女儿,这件事在当时被引为笑谈,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酷吏的堕落。
4、狄仁杰的作用来俊臣的恶行不时传到武则天的耳中,武则天只是报以淡淡的一笑。虽然嘴上未加评论,但对他的行动却开始进行了一些限制。
长寿元年(692年),来俊臣又以谋反罪诬陷宰相狄仁杰、御史中丞魏元忠等七位大臣,并由他自己来审问。
武则天曾有指令,凡是初审就承认给自己加的罪名,便同自首一样对待,可以不判死刑。来俊臣为了邀功,逼七大臣认罪。
狄仁杰很快招认说:
“大周既然建立,自然应当由新进官员掌握政权,我是唐室老臣,情愿接受诛戮,谋反是实。”
来俊臣见狄仁杰招供得这么痛快,便没对他再施刑罚。
一个叫王德寿的判官想趁机占便宜,鬼鬼祟祟地对狄仁杰说:
“大人的事已到了这步田地,且已免除死罪。我现在替来俊臣办事了,打算请你帮个小忙,把杨执柔也牵连进来如何?”
狄仁杰很惊异,问:“怎么牵连他?”
王德寿道:“你过去在春官供职,杨执柔就是你的属下,把他牵连进来就是了。”
狄仁杰恍然大悟。原来这王判官是想通过他来升官,心中一阵恶心,他愤然叹道:“皇天后土在上,你们竟让我狄仁杰干这种事吗?”
为了表示坚决拒绝,他直往柱子上碰头,血流满面,王德寿害怕了,只得赔罪。
因为狄仁杰已经认罪,管理监狱的官吏便放松了对他的看管,并得到机会向自书罪状的人借笔砚。
狄仁杰趁狱卒不在时,将被子里的丝帛撕下来一块,写上自己的冤情,放在棉衣里。
然后对王德寿说:“现在天气热了,请将这件棉衣交给我家里的人,让他们给我去掉里面的丝棉。”
王德寿并不怀疑,将棉衣转给他的家人。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接到棉衣,发现了里面藏着的帛书,就拿去向武则天告发。
武则天召见了他。看过帛书,立即传来俊臣进宫,问他:
“你说狄仁杰都招供了,可是他的儿子又拿着帛书来诉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俊臣想不到狄仁杰会告他的状,掩饰说:
“这些人总是不肯老实承认自己的罪过,对于狄仁杰,我确实没有用刑,他吃的住的都很好,连头巾和腰带都没给他去掉,如果不是事实,他怎肯承认谋反呢?一定是他反复无常,扰乱视听!”
武则天并不相信,她派一个叫周琳的人前去查问。在这同时,来俊臣赶到狱中,进行了一番紧张的布置。他叫狱卒给狄仁杰戴上头巾、腰带,立在一边,然后叫周琳进来察看。
周琳惧怕来俊臣的凶残,不敢到监狱里去看,只说了几句恭维话就走了。来俊臣又令人假造了一份狄仁杰的《谢罪表》,让周琳转交给武则天。
恰在这时,凤阁侍郎乐思晦的儿子被召见。他年方八、九岁,他的家已被来俊臣族灭。
他告发来俊臣的苛毒,说来俊臣总是按照预定的罪名逼出供词。
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前来,问:
“你既然叫儿子前来诉冤,为什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苦笑道:“如果我不承认,早就死于枷棒了!”
武则天又问:“那为何又作《谢罪表》?”狄仁杰回答:“没有这回事!”
武则天把《谢罪表》拿来让狄仁杰看,狄仁杰气愤地说:“此表并非出自微臣之手,一定是别人伪造!”
武则天明白了,免除了狄仁杰的死罪,贬为彭泽县令,接着又下达了对其他六位大臣免除死罪的诏书。魏元忠、崔宜礼、卢献、任知古贬到外地去做县令,裴行本、李嗣真被流放到岭南。
5、武则天的转变来俊臣自治狱以来,每次都博得武则天的赞许,这次却挨了一记耳光,心里好大不快,心想,难道是陛下人老了,心也变慈了,怎么替叛逆张目?
他想不通,到武则天那里去申辩,认为这样处理太轻,应将七大臣全部杀掉。
来俊臣说这番话时,表现得对女皇至忠至诚。但女皇丝毫未受感动,只是说,既已将他们贬官,也就罢了,何必杀头?
来俊臣仍不肯罢休,又要求杀掉裴行本,武则天还是不予应允。
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叫霍献可的殿中侍御史,他是七大臣之一崔宣礼的外甥,也装作大义灭亲,用头撞殿阶请求武则天杀掉崔宣礼,武则天不理睬他,任凭他撞头流血,后来,霍献可还用绿帛裹住他头上的伤,稍稍在幞头巾下露出一点,希望武则天看到,以显示他的忠诚。
很可惜,武则天硬是装作看不见,连半句褒奖的话都没有。
处理七大臣一案,表现出武则天对酷吏来俊臣信任程度的降低,也表明了酷吏在武则天心中的位置已有了明显的改变。
这样的事情在女皇登基前是绝对不会出现的。那时候,她杀之犹恐不及,岂会开恩故人?但现在不同了,她已经当上了女皇,牢固地掌握了大权,不必那么神经紧张了。况且杀戮过多也非国家之福,这一点,女皇是切实地体会到了。
武则天决意限制酷吏之权,制止滥杀,还表现在她对大臣们宽刑的劝谏上。
长寿元年(692年),右补阙朱敬则向女皇上了一道奏疏,认为当今既已革命,众心已定,应减省刑罚,崇尚宽恕。
武则天以前曾不止一次地听列大臣们说过类似的话,但都未放在心上。今天,朱敬则一番话却深深地打动了她。她体味再三,深感言之有理,对朱敬则大加褒奖了一番,给予他三百段帛的赏赐。
也许是因为朱敬则榜样的力量,也许是大臣们看到女皇的施政宗旨有了改变的可能,继朱敬则之后,又有人上书朝廷。
长寿二年(693年),裴匪躬,范云仙两个官员因私自谒见了被软禁的皇帝睿宗李旦,被腰斩于市,自此公卿以下不得见皇嗣,只有太常寺的乐工得在左右。
这时,有人告发李旦有异图,武则天令来俊臣审问李旦身边的人,他们不胜酷刑,都想自诬。
一个叫安金藏的太常乐工对来俊臣大呼说:
“既然不相信我的话,那我把心挖出来证明皇嗣不反!”
说着便用佩刀割开肚子,五脏皆出,血流满地。
武则天闻听,命令以舆载安金藏入宫中,派御医将他流出的五脏置回原处,用柔皮线缝好,并敷上药,细心治疗。安金藏苏醒过来后,武则天还亲自前去探视,说:“是因为我的儿子自己不能申明原委,才使你受此痛苦啊!”
她命令来俊臣停止审理此案,免除对李旦的惩罚。
在这之后,又有人告发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派司刑评事万国俊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去查按,万国俊到了广州,大肆杀戮,一天就杀了三百人。武则天起初以为万国俊忠于所事,提拔他为朝散大夫。谁知,以后再去岭南的官员也效仿万国俊所为,杀死一千多人。
武则天得知,深觉杀人过滥,就下了一道诏书,允许流人未死者可以和家属一道返归乡里。
6、来俊臣之死与酷吏政治的结束与武则天刑罚思想的改变相补充,武则天于神功元年(697年)将来俊臣斩于街市。
来俊臣被杀的消息一经传出,时人无不拍手称快,仇家争着去割来俊臣的肉,不多时就别尽了。他们还挖出来俊臣的眼珠,剖出他的五脏,将他的尸体践踏成泥。
这种情景使武则天很受触动,深觉来俊臣恶贯满盈,罪有应得。
为了争得民心,她下了一道制书,历数来俊臣的罪状。
武则天在制书中,把一切罪过都推在来俊臣身上,自己却洗了个干净,其权术之高明,足见一斑。
来俊臣灭族之后,士庶男女互相庆贺,都说:
“今后平安无事,用不着提心吊胆不敢睡觉了,不然的话,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大祸临头!”
来俊臣之死,标志着武则天时期一代特殊官吏——酷吏命运的终结。武则天处斩来俊臣的制令,既是对酷吏的宣判,也是对其政策改变的宣言。
女皇因政治的需要起用了酷吏,同样是因为政治的需要将酷吏送进了坟墓。她借助酷吏之手消灭了怨敌,现在她需要借用鹰犬们的头颅平息危机。
多谋的女皇十分欣赏自己高明的政略,但她并不满足,深宫的帷幕内,女皇又筹划起巩固统治的大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