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仙鹤草治疗泻痢、肠炎经验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02-20 02:31:15
【例1】万启南止泻、止痢。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泻下水样便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痢疾不同于泄泻,是以泻下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治疗上主要是以运脾化湿为主。仙鹤草其性收涩,且有止痢解毒之效,《滇南本草》亦言其可治“赤白血痢”。可以本品15~30g配伍葛根、芍药、白术、茯苓、薏苡仁汤等治疗,疗效较好。{周倩,万启南.万启南临床运用仙鹤草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11):18-20.} 【例2】陆为民运用仙鹤草清热凉血止下利。仙鹤草又名“泻痢草”,说明其治疗泄泻痢疾的作用,自古有之,陆师根据《本草纲目拾遗》:“葛祖方:……疟疾,肠风下血,崩痢……”,《滇南本草》:“……赤白痢疾。”临床常用于治疗泄泻、痢疾,并认为本品味涩收敛,能涩肠止滑泄,尤其用于久泻、久痢患者,又能收敛止血,对于血痢患者,尤其适用,依据辨证,临床多与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茵芩四金汤、四神丸、升阳止泻汤等配合使用;若久利久泻多与黄连配用,可清热凉血止下利,陆师常谓久泻脾虚患者,运化失司,湿邪内生,蕴久则有化热之可能,即使临床上表现热像不著,也不能完全排除“潜在”之热,结合肠镜检测结肠黏膜有充血、糜烂、出血点等,则更能说明肠道局部热像的存在,据《本经》云黄连“主……肠腹下痢”,《别录》云“主……久下泻”,且目前人们多食辛辣油腻之品,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肠道湿热难免,故取黄连清热燥湿、坚阴厚肠,与仙鹤草配用,增强清热止泻止利之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日益增多,症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乃大肠湿热内蕴日久,热伤血络所致,也可用仙鹤草与黄连、地榆等浓煎保留灌肠,局部用药,使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刘子丹,耿燕楠,宋红春等.陆为民运用仙鹤草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121-122..} 【例3】单兆伟运用“仙鹤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清化止血治痢疾。单老认为久痢乃湿热不清,余邪未尽,脾胃亏虚而成。 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若单用黄芪、 党参、白术等,守补中土,甘温壅气,可致中土气滞, 所以宜用升补之法,补中有升,清气得升,脾运复来,则浊阴自降。 补中的黄芪、党参、白术等,加入升麻或荷叶等,引清阳之气上行阳道;而久痢既有正虚的一面,也有邪滞的一面,在升补的同时,应注意 “清化”,“清”为清余邪,常用地榆、石榴皮、仙鹤草。 单老临床常用仙鹤草配白头翁、马齿苋、秦皮、椿根皮治下痢便血,配紫草、藿香、山楂炭治肠炎水泻。 单老认为,仙鹤草性苦寒,能燥湿,入大肠经,可除大肠湿热而止痢,与黄芩、黄连等配用可增清热止痢之功。 因本品既可补虚止痢,又有凉血止血之效, 其性平而不偏,无论寒性、热性出血均可应用。 同时单老主张久痢治疗当结合灌肠,局部用药,使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灌肠药用地榆30g、白及10g、石菖蒲20g、黄柏20g、仙鹤草60g,疗效颇佳。{徐艺.单兆伟运用“仙鹤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5,47(11):15-17.} 【例4】刘苏临床运用仙鹤草慢性结肠炎。仙鹤草治疗慢性结肠炎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脓血便效果明显,刘老师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仙鹤草100~120g煎汤调败酱草、三七粉、附子灌肠,连用十余天后脓血便消失,腹痛腹泻好转。刘老师认为此处正是利用仙鹤草的收敛止血、止痢解毒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其提取物具有消除黏膜水肿、促进溃疡愈合、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方绪胜,刘苏.刘苏临床运用仙鹤草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08):1074-1075.} 【例5】曹志群教授用仙鹤草鹿角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仙鹤草, 味苦、辛, 性平, 入肺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涩肠止泻、解毒消肿、补虚截疟, 主治便血、赤白痢疾及劳伤脱力等。《滇南本草》言其“治日久赤白血痢”, 《百草镜》载其“下气治血, 理百病, 散痞满, 跌仆吐血, 崩痢, 肠风下血”, 《生草药性备要》:“止血, 散疮毒”。有实验研究显示, 仙鹤草具有消除粘膜水肿、促进溃疡愈合、解除平滑肌痉挛、镇痛及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 该作用与仙鹤草中含有能生成缩合型鞣酐 (Phlobaphene) 的鞣质有关, 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另曹教授善用血肉有情之品, 认为其对人体的精、气、神颇有益处, 可调整阴阳、补益气血。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痢下赤白脓血, 赤为血, 白为气, 日久则气血耗伤, 脾肾亏耗, 故宜用血肉有情之品补之, 然血肉有情之品多味厚、滋腻碍脾胃, 故临床上曹教授常以温而不燥、滋而不腻的鹿角霜作为首选药, 《本草便读》:“鹿角胶、鹿角霜, 性味功用与鹿茸相近, 但少壮衰老不同, 然总不外乎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督脉, 添精益血。如精血不足, 而可受腻补, 则用胶;若仅阳虚而不受滋腻者, 则用霜可也”。鹿角霜, 味咸, 性温, 入肝肾经, 功能温肾助阳, 收敛止血。主治肾阳不足之脾胃虚寒、滑泻下痢等。《本草新编》载其“止滑泻”, 《本草汇言》言其“收涩止痢”, 《本经逢源》:“治脾胃虚寒, 食少便溏, 胃反呕吐”, 《本草经疏》:“咸能入血软坚, 温能通行散邪, 故主恶疮痈肿, 逐邪恶气, 及留血在阴中, 少腹急痛, 折伤恶血等证也”。有实验研究表明, 鹿角霜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激素样物质, 可增强人体机能, 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状红细胞的生长, 具有激素样作用, 能促进溃疡伤口的再生过程, 加速愈合。仙鹤草和鹿角霜皆有补虚功效, 一为补脾虚一为助肾阳, 可协助脏腑恢复正常功能, 同时又能收敛止血、涩肠止泻, 在温肾补脾治本的同时, 促进溃疡创口的愈合, 共奏补虚敛疮、涩肠止泻之功效。曹教授在临床上根据患者总体症状及体征, 辨证论治, 灵活应用, 选择合适的方剂加减变通, 在方中加入此药对, 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赵功明,冯炀,曹志群.曹志群教授用仙鹤草鹿角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211+214} 【文中药方谨供专业人员交流参考,患者或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6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