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心传】清热生津益气的竹叶石膏汤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5-04-12 20:05:05

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石膏、人参、麦门冬、半夏、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

竹叶石膏汤见于《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本方所治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瘥后虚热,正虚邪恋,气阴两伤。胃失和降,气逆欲吐。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为法。方中竹叶之甘寒,清心除烦,兼以生津,石膏之大寒,清余热之邪,生津止渴,共为君药;人参益气生津,补病后之虚,麦冬养阴生津,添胃中之津液,二药合而双补气津,是为臣药。半夏助脾气,转输津液,蠲饮而止呕吐,参、麦得之,生津而又不腻滞,互补并行,有利无弊,是为佐。甘草,粳米以和胃气,助中州之化,防寒凉太过,为使药。诸药合用,津液生而中气足,虚热解而呕吐平,余热得清,气津得复,胃气因和,实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之法。

本方是一首疗效优越的清补之剂,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良方,既在于清,又在于补,扶正祛邪,重在调和,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是病后调理之方,为治余热之缓剂,临床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脉虚数,舌红苔少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凡是病后余热未清,或者气阴两伤,莫管内伤杂病还是外感温邪,皆可用之。常用于肺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等外感热病的恢复期多见本方证。以及肿瘤放化疗后、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肉萎缩性疾病、营养不良、日射病、口腔炎、小儿夏季热、红斑狼疮、糖尿病、神经衰弱等患者。口苦、口臭加黄连,龙胆草;口干口甜,或口中异味,加佩兰,菖蒲;口干舌燥加元参,天花粉,石斛,山楂;口烂,口痛,口腔溃疡加黄连,栀子,牡丹皮,薄荷;牙龈肿痛加升麻、白芷;牙齿出血者加茜草、小蓟、白茅根;纳呆,恶心加陈皮、竹茹、神曲,或焦楂,砂仁,白叩,麦芽,藿香;饥饿胃痛加生地,川楝子,白芍;脘胀加厚朴;便秘加槟榔,大黄;大便不实加山药、莲子、薏仁、扁豆;梅核气、心烦不安加海浮石、海藻、苏子、栀子;烧心呕逆、胃酸偏多者加吴茱萸、石决明、滑石;风燥咳嗽、咳痰呕逆者加薄荷、桑叶;咽痛,加牛蒡子、桔梗、玄参、杏仁、浙贝、枇杷叶;咳嗽声嘶者,加玄参、僵蚕、木蝴蝶;气有两虚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治阴虚胃热病】由于胃之阴虚津伤,燥热内生,而表现有胃热,口干、口渴、呃逆,脉数为主之症候,或见于热病之后,或见于素体阴虚胃燥、或病久胃热内生,治以清热养阴、和中降逆。使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热清胃也和。胃中灼热,饥饿,口干,呃逆者,本方加黄连、荷叶,或丁香,柿蒂,甚者加旋复花,代赭石。 纳呆,恶心者,加陈皮、竹茹、神曲,或焦楂,砂仁,白叩,麦芽,恶心,呕吐,更加藿香;甚者重用半夏15克,藿香15克。呕吐痼疾,频发难已,胃中无痛、无胀、也不恶心,惟食后即吐,此谓神经性呕吐,每用此方,重用半夏20克,若兼口咽干燥,舌红脉数,加石决明,旋复花,代赭石,效果甚好。饥饿胃痛,得食痛减,或痛止者,若阴虚胃热,术食自救,以本方加生地,川楝子,白芍佐丁香,饥傮,呕酸,更加石决明,吴茱萸;脘胀加厚朴;便秘加槟榔,大黄;大便不实加山药、莲子、薏仁、扁豆等。

【治胃火】胃火上冲,引起头痛,面红目赤,可重用石膏,并加白芷、川芎、菊花、桑叶;头晕面赤,心烦失眠,重用半夏20g,加龙骨、牡蛎、夜交藤、炒枣仁;头晕、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夏枯草、牛膝、龙胆草,甚者再加羚羊角3g;耳鸣者,加磁石、牛膝、石菖蒲。此外,神经性呕吐属阴益气逆者,可用本方加旋覆花、代赭石、石决明、柿蒂,甚者加全蝎、地龙解痉平逆;梅核气、心烦不安、咽中如堵、吐咽不下,可用本方加海浮石、海藻、苏子、栀子,能使阴复气降,中焦枢机一转,诸逆悉平。

胃火上炎兼阴虚肺燥者,也宜使用本方。口疮、涎多,本方合导赤散加萆薢;舌苔黄厚,心烦口臭,加佩兰、茵陈、栀子、黄连;牙龈出血或鼻衄,加大黄、白茅根、小蓟;牙痛不肿者,加白芷、升麻;热毒壅盛肿痛者,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肿甚者,加穿山甲、皂角刺、玄参、浙贝母。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属虚寒证者较多,一般喜用甘温辛燥之剂,但若久病郁热,灼伤胃阴,见脘胀、干呕吐逆者,用本方加味多能获取良效。若胃胀可加厚朴、槟榔;纳呆加神曲、麦芽、石菖蒲;腹胀便秘,加槟榔、大黄;腹胀便稀加广木香、砂仁、山药。饥饿时胃脘疼痛若为灼痛,得食则减者用本方加生地、丁香;痛甚者,再加白芍、川楝子;刺痛便黑加五灵脂、蒲黄、三七;呕血加大黄炭、黄连、茜草;烧心呕逆、胃酸偏多者加吴茱萸、石决明、滑石。

【治气管炎】支气管炎无论急性、慢性,凡见阴虚肺燥,都可用本方加味治疗。如属风燥咳嗽、咳痰呕逆者,用本方疗效甚佳,若有表证,加薄荷、桑叶;咽痛,加牛蒡子、桔梗、玄参;咳甚,加杏仁、浙贝、枇杷叶;痰中带血,加白茅根、茜草,并重用麦冬30g;胸满咳逆,加鱼腥草、银花与葶苈子;久咳不止,若见胃气不和者,当用本方加浙贝、海浮石、紫菀,以润肺止咳、降逆和胃;咳嗽声嘶者,加玄参、僵蚕、木蝴蝶;如为痨嗽潮热又须加知母、鳖甲、地骨皮、贝母;气有两虚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

【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通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热痹范畴,《证治准绳•痹》认为“热痹者,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处方:竹叶10g,生石膏30g,法半夏、沙参各10g,土茯苓30g,大枣10g,甘草6g。

【治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反酸以及胃烧灼感,部分患者其病机和胃阴亏虚、胃气上逆有关。此方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养胃阴,半夏降气逆。

【治干燥综合征】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可用于治疗阴虚燥热之病症。

【口腔溃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脾在窍为口”,口腔溃疡多由心脾之积热。竹叶、生石膏合用清心脾之热,麦冬、甘草养胃阴,大枣、甘草护中。

【治失眠】【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正气未复,气血津液不足之证。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眠差,口干唇燥,纳少,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长义堂*王世杰整理研究)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哇.中医好历害的医方心传。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