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辅导外甥做数学,看到类似这样的题:有固定量的柑橘,2个人搬,XX天搬完,那么8个人搬,多少天搬完?
不知为何,看完这题的本牛马我突然灵光一闪,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有些企业的老板企图通过裁员来提效,不就是用这样的思路把职场当作变量控制的小学数学题嘛!
可别不信,有网友就发帖说自己在公司开会,公司CEO说本来以为100人的团队裁掉一半会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结果真这么操作之后发现没被裁的另一半员工的工作产出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提高。
对此有网友辣评:应该再让这家公司的老板裁一半的人,之后他就会发现25个人干0人的活,没人干活啦!
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太乐观,大家都清楚,更不乐观的是现在很多公司会无脑跟风搞裁员,问就是“为了降本增效”——裁一个人,然后把另一个人当2~3人用,节约用人成本。
我就想问,这样靠push少数员工产出大量工作成果的方式,真的值得信赖吗?是不是在资本看来,工作成果60分和90分没区别,因为都没满分,但是都及格了,只要及格就行?真是搞不明白现在的市场逻辑。
不过说真的,对于职场人本身来说,一味地追求外界的稳定,大概率不会得到什么理想的结果,因为只有动态的稳定,才算是真正的稳定。
而要让自己能跟得上“动态的稳定”,那么就需要自己在大环境下“顺势而为”,以及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
职场中的变数很多,自己能够掌控的只有自己,自己能努力到什么样的程度,自己能学习什么样的技能,都是自己说了算。
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自己每天工作忙得要死,空闲的时间都用来休息还会觉得不够,哪里有精力再去学习别的技能,或者做本职工作技能的提升?
怎么说呢,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这得自己克服。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职业思维能力是刚需,不能因为累而逃避。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效率优化,比如学会安排工作优先级、主动预判工作方向、时刻准备plan B、控制完美主义,管理好预期,更加果断等,让自己更快更有效的产出。
做到上面这些后,就能愉快的开始向外探索了,比如学习AI使用、视频剪辑、学习英语等,或者干脆开始认真健身。只要研究的足够多,足够深入,就能发现一些职业机会或者精神力量,让自己更加的稳定。
再来看顺势而为,先字面理解一下,它代表的是顺应自然规律、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大家理解周期规律,周而复始,花开花落,涨跌也是周期。说的再浅显一点: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时候,建功立业难上加难。
现阶段就属于天时地利人和都差一些,要是强行去做事,势必会付出更多的力,成了还好,不成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不说,自己的经济等也会受到冲击。
所以啊,顺势是顺着形势调整自己的行为:经济形势好,就业乐观,提高预期,经济形势不好,降低预期,不是一味一条路走到黑。
当下职场,整体的一个大趋势是:需要职场人身兼多项技能,不能是单一类别人才,复合人才更受欢迎。
典型的,比如法律从业人士如何有类似CPA相关的证书,将在法律圈里是绝杀;金融人士,如果有数学或者科技等学术背景,会更适应当下科技当道的大环境。
如果你是英语老师,或者你的英语特别好,学习非常有一套的时候,就能利用自媒体,将自己作为独立的教培机构进行经营,教大家如何学习英语,或者干脆做文化传播类别的视频,赚钱机会不就来了,路也走宽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职场人要学会“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只有当你了解的越多,就越能让自己从中找到赚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