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关注新能源车动态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小米、小鹏、蔚来等国内崛起的新能源车品牌吧!尤其是当马路上出现越来越多绿色牌照,以及充电服务时,很难不感慨国产新能源车企确实是发展起来了。
要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肯定有蔚来的一席之地,它的推广宣传渗透率真的很高,连我身边不怎么了解电车的长辈们都听过这个牌子。继而让大众产生一个误解——蔚来很赚钱。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蔚来去年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达153亿元,自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亏损超过800亿元。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蔚来现金储备为422亿元。
在这个背景下,蔚来依旧获得了合肥国资33亿元的注资,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于蔚来品牌的看中。
怎么说呢,政府层面看中归看中,蔚来能不能走得远,还得看它自己的调控,毕竟外部给的钱再多也经不起内部瞎折腾。
这也让我想起最近吃到的关于蔚来的瓜:某即将离职的蔚来员工在公司内部论坛发布长文提出十条建议,呼吁公司应尽快从务虚转化为务实,以市场为导向。创始人李斌点赞此贴,并主动置顶这篇文章,飞书推送全员学习。
怎么说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现实中的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能有好的发展而大力砸钱,供他们报班升学,结果孩子自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纰漏,导致家长“花钱不出成果”。
对此,有网友直指要害说出蔚来几条变革要害,比如“砍掉手机线,蔚来手机就是白送车主大部分人也不会作为主力机,转头还是用自己的和华为。”“砍掉不盈利的部门,实在缺钱的情况下,牛屋也可以关掉。”
总而言之,这种改动的主要思想指导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其实,不管是公司还是职场人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决策失误的时刻,公司是通过融钱来解决,再不济就砍掉业务线保本。
而职场人作为个体,抗风险能力太低,所以出现决策失误这种问题时就比较难受,有些时候甚至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钱财去弥补过去犯的错。
典型的,比如有很多职场人因为受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或者行业等原因,选择裸辞后全职考研、考编,结果考了好几年都没上岸,再想回到职场的时候发现自己回不去一点。
对此有网友表示:先找个工作,甭管好坏,它是你与社会沟通的一个渠道,然后再工作的间隙备考,这样对自己更有保障一点。
除此之外,类似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职场之路发展不顺利的还有选错行业,比如我一个朋友因为本科+研究生阶段都学的是经济相关专业,所以择业的时候便顺理成章的进入了会计事务所工作。
然而真实的金融类工作和她想的完全不同,她非常受不了审计的加班强度以及工作内容,也不想升职(因为升职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去为项目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坚持到合同期满后便选择了离职。
本来想离职之后跳槽去其他行业工作,但因为没有什么目标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及也不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导致跳槽失败,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做会计、审计相关的工作。
在职场中,走弯路太过常见,几乎每一个职场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根本避免不了,只能时刻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与目标进行调整。
比如脱产考编考研没上岸时,需要做的并不是焦虑,而是想一下自己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以自己过去的成绩来说,再拼一把上岸的概率大不大,自己多努力一年要付出的沉没成本能否接受。
如果自己对于再全职备考一年上岸没多大信心的时候,此时就应该及时止损,先去就业,再调整自己的计划。
同样的,当你发现自己不喜欢现在的本职工作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喜欢及适合什么工作,再看看转型到那个工作方向自己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比如考证、人脉、工作经验等),前期工作准备差不多之后再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