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阶段学习难度的,不是学科数目,而是学科难度,小学到初一三门学科到七门学科,但小四科并不具备难度,可以快乐学习,数学和英语虽略有提升,但难度仍然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但初一到初二,虽然只新增一门学科物理,但其难度明显增加,名不是新加入一门学科导致,而是难度的大提升。
初二上学期和下学期,是各有各的难法,上学期的难度,尚且可以勤能藏拙,下学期则形成较为明显的思维能力分层,包括体现在成绩上显性分层,以及掩藏在成绩背后的隐性分层。

整个初二阶段的学科难度体现,大致是数学一半,英语和物理共一半,期中上学期是数学六成,英语四成。下学期则是数学五成,物理三成,英语两成。
初二上学期几何的难,在于跳出原有的单线思维模式,而是直接考验逻辑推理思维,这就会在学生中形成初步的分层,一些逻辑思维缺乏的孩子无从适应同时,另一些孩子却感觉游刃有余,越学越有乐趣。
但这个阶段一些高投入,但思维能力一半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同样会表现优秀,漫长的暑假,以及模型化教学对于几何证明做题的影响,用更多的时间,记忆练习大量的模型,而不是在此过程中运用自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能力。看似优异的成绩,隐形差距在形成扩大。

英语是很多学生在初二阶段很容易忽视学科,尤其是一些有点贪玩不够努力的孩子,反而上学期的物理,更多是简单的知识普及,很容易来理解不需要过多的记忆与理科思维,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下学期函数难度并不高于几何,但更能筛选伪学霸,函数刷题套路对于提分效果不明显。加上物理进入力学板块学习以后,难度的突然提升,但总体难度仍然不如数学,只是源于数学难度的基础上,形成难度叠加,而且缺乏暑假这样的长假期抢跑,使得理科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即使过了上学期,也容易掉队在小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