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丝绵密,我站在妈妈房间门口,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那对熟悉的金手镯在我嫂子的朋友圈里闪着刺眼的光。两个月前,我特意从上海飞回来,花了3.8万买下这对金手镯,就为了给妈妈过一个难忘的六十岁生日。
1掏出手机,我又看了一遍那条朋友圈。照片里,我嫂子戴着手镯的手腕搭在方向盘上,配文是“婆婆的爱,沉甸甸的”。那个独特的雕花纹路,正是我托设计师朋友定制的样式,连金匠都说这款式少见。

记得挑选那天,我特意选了个周六。柜台的灯光很亮,映得金器流光溢彩。“要不要再便宜点的?”妈妈扯了扯我的袖子,眼神里透着心疼。我坚持要了这对最贵的,就想着补偿这些年在外打拼,陪伴她太少的愧疚。
柜姐包装时,我还特意选了妈妈最爱的大红色锦缎盒子。 那一刻的温情仿佛是隔着玻璃橱窗看别人家的故事,清晰可见,却怎么也抓不住。
2“妈,手镯的事,您能跟我解释一下吗?”我努力压制着声音里的颤抖。客厅里飘着一股若有似无的茉莉花香,是妈妈惯用的那款老广州双飞人花露水。

妈妈正在择着韭菜,头也没抬:“给谁是我的事,你管不着。”她的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今天买了什么菜。塑料盆里的韭菜发出细微的断裂声,像极了什么东西在一点点碎掉。
那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2008年的夏天,收到高考成绩那天。妈妈也是这样平静地说:“去外地上学太贵了,还是留在本地吧。”后来还是我硬撑着去了上海,靠着奖学金和兼职,总算在那座城市站稳了脚跟。
3厨房的抽油烟机嗡嗡作响,盖过了我的叹息声。记忆如同被打翻的调味罐,酸甜苦辣在舌尖上翻涌。那些年,我总觉得妈妈偏心,弟弟要什么她都满足,而我的要求总是被各种理由推脱。

“您是不是觉得我嫂子比我更像女儿?”我终于问出了这句压在心底多年的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指纹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水渍。
妈妈放下了手里的韭菜,终于抬起头。台灯的光线从侧面打过来,我第一次注意到她太阳穴的白发竟然这么多。“你在上海有自己的生活,而她,要照顾你弟弟一辈子。”
4那晚我失眠了,翻来覆去想着妈妈的话。床头柜上的老式闹钟滴答作响,声音清脆得刺耳。邻居家的狗叫了两声,又归于沉寂。

手机屏幕亮起,是老同学发来的消息:“听说你回来了,要不要聚聚?”我看着这行字,突然想起去年春节,我在上海加班,妈妈独自在医院照顾发烧的弟弟。而我嫂子,放弃了工作,一直陪在床前。
原来偏心的理由,不是爱得不够,而是她替我们都想好了未来。我这个看似独立的女儿,其实是她最放心的那个。而弟弟和嫂子,或许更需要这份实实在在的爱的重量。
手机相册里还存着那对手镯的照片,金光灿灿的,像极了儿时过年时,妈妈总会给我们兄妹俩一人发一个红包,里面装着一样多的钱。那时候,我怎么就没发现,她给予的爱,从来都是公平的呢?
天边泛起鱼肚白,我摁亮手机,编辑了一条朋友圈:“妈妈的爱,就像她腌的咸菜,看似偏咸,其实都是为了我们能在外面闯荡时,还能记得家的味道。”
配图是昨晚妈妈切好的韭菜,碧绿的,新鲜的,带着露水的痕迹。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多年前妈妈每天清晨为我准备的早餐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