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大众就和小鹏牵手成功了。事实上,去年三季度开始,大众就跟小鹏碰头商谈了,但是瞒过了所有媒体人。
媒体人觉得很失败,居然没有一点提前的爆料流出。两家车企联姻,几乎所有人都很开心,唯有江淮可能会觉得很落寞。
大众和小鹏,这一次绑定得很紧密。财大气粗的大众,出资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股份,成为仅次于何小鹏、阿里巴巴之后的第三大股东。
作为回报,小鹏要以老师的身份,向大众输出自己的新能源造车技术。据悉,大众从明年开始,将向小鹏支付技术服务费,以便通过小鹏的造车平台造车,搭载小鹏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能力。
40年来,中国车企和外国车企的学生和老师身份,首次颠覆互换。
中国自主车企,从“技术换市场”,到向外资输出技术,小鹏汽车是第一个。对于小鹏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喜讯。
有了大众的采购和认可,自己的造车技术得到了背书,身上的“技术”标签贴得更牢固了。这样的合作,也能给销量承压的小鹏提提气儿。
而且,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鼓了掌。合作消息一出,小鹏汽车股价一扫近期阴霾,一度暴涨超40%,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股价,均创下一年以来的新高。
对大众来说,这同样是天大的喜讯。
虽然燃油车全球无敌,但是大众电动汽车销量却非常拉垮,不仅被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些新能源标杆车企远远甩开,而且还大大落后于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
大众不缺钱,造车经验也丰富,缺的是新能源技术。
7亿美元对财大气粗的大众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它可以换回大众迫切需要的新能源造车技术。这对大众来说,是非常划算的一次合作。
小鹏和大众都笑开颜,但背后无人理睬的江淮汽车显得很落寞。
2017年,江淮终于“追上”大众,双方合资成立江淮大众。蜜月期里,双方联手推出多款新车,而且大众还江淮将欧洲备受欢迎的子品牌西雅特引进到江淮大众生产,不过后来不了了之。
与一汽、上汽依靠大众赚得盆满钵满不同,抱上大众大腿的江淮汽车,销量不仅没有飙升,反而每况愈下。
2016年,江淮汽车热销64万辆,但随后一路下滑,2017年2020年分别为51万辆、46万辆、42万辆、45万辆。
在江淮汽车看来,这都是因为自己与大众抱得还不够紧导致的。于是,安徽当地引入大众深度参与江淮汽车的混改。
2020年年底,大众同时对江汽控股和江淮大众注资,对江淮大众的持股由50%增至75%。江淮大众,也由此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
在大众品牌和技术的加持下,江淮汽车销量确实有所回暖,但是2021年和2022年都徘徊在50万辆左右,与以前64万辆的巅峰时刻依旧相去甚远。
随着大众和小鹏的联姻,三年前大众和江淮那场曾被世人看好的双向奔赴,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
江淮汽车这些年越混越差,旗下的瑞风、星锐、思皓等品牌车型,市场存在感很低。江淮一度成了“代工”的代名词,沦为大众、蔚来等车企的“代工厂”。
江淮也很着急,一边又抱紧华为大腿,开发售价百万元的问界MPV,一边打造自己的钇为新能源品牌。
不过,前者走的依旧是代工的老路,后者雷声大雨点小,没有真正自力更生能力的江淮,还在挣扎中求生。
江淮做商用车吧,乘用车没法玩,现在已经是白热化阶段了,错位竞争
中国的企业被世界所看到了,德国的大众汽车也和我们的小鹏汽车来合作了。
新能源商用车,是下一步爆发节点,现在抓住还可以做一个先机
甚至有人还喷小鹏的名字,一个名字能有技术重要吗?人家大众都只看技术
早就说过坐等江淮大众合资公司gama over !!!!
这一次大众向中国本土企业出资的情况,足以说明了小鹏的技术是非常过硬的。
MPV就是商用与乘用交叉节点,一会MPV市场成熟以后就会快速向商用车市场渗透
大众和小鹏的战略合作不管是对中国企业还是跨国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飞跃。
江淮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