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的正月时分,曹操着手对水军展开操练活动,其目的在于为后续南下进一步达成统一大业做好充足准备。就在这一年的7月,曹操率领大军挥师南下,其目标明确,就是要将荆州之地夺取到自己手中。
公元208年8月的时候,刘表因病离世了。
彼时,曹操及其所率的军队尚在行军路途之中。当荀彧获知了相关消息后,马上向曹操提出建议,他觉得曹操应当轻装简从,抓紧时机赶赴荆州。毕竟刘表刚离世,得趁着这个当口尽快前往,不然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变故。
荀彧向曹操提出建议后,曹操予以采纳,旋即选择抄小道的方式,加快速度朝着荆州疾驰而去。
刘表决然想不到,他的离世,居然会在这世间引发一场多么巨大的蝴蝶效应。恐怕他到死都未曾料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会如同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一般,在后续的局势发展中掀起那般难以估量的波澜,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刘表离世之后,刘琮选择了投降之举。彼时,刘备与孙权达成联合,双方携手在赤壁之地一同对抗曹操。经此一战,曹操遭受重创,丧失了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契机。而也正是通过这场战役,天下三分的格局得以正式确立下来。
赤壁之战具体过程是怎样一番情形呢?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赤壁之战和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赤壁之战又存在哪些差异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那就得从曹操获取荆州这件事开始说起了。
曹操一抵达荆州,果不其然,刘琮那一群人就选择了投降。
说起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刘琮心里是有过挣扎念头的。他琢磨着,刘备此时正在樊城呢,怎么着也能算是一道屏障,多少能起点作用,所以就想着是不是还能靠这个情况再争取一下呢。
荆州的官吏对刘琮劝说道:“您且好好想想,刘备当真能抵御得了曹操吗?要是他没这个本事,那这番折腾不就白费力气了,又能有啥益处呢?可要是他有这个能耐,到时候刘备还会甘心继续听从您的差遣吗?”
刘琮听闻相关情况后,当下便选择了投降之举。
刘琮等人干的缺德事儿便是,他们已然投降了,却压根不告知刘备一声。一直等到刘备自己察觉到了其中的端倪,这时候刘琮方才派了个名叫“宋忠”的人去将真实情况告知刘备。
刘备得知此事后,惊得目瞪口呆,满心诧异道:“你们办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不早些告知我?居然还派个叫‘宋忠’的过来,这是诚心要给我送终不成啊!”
可实在是没辙,曹军已然近在咫尺了。刘备他们这群人别无他法,只能接着拼命逃窜,一刻也不敢停歇,毕竟曹军的威胁就悬在头顶,容不得他们有半点儿迟疑,唯有一路狂奔,寄希望能摆脱这迫在眉睫的危机。
刘备他们打算往何处逃窜呢?答案是东吴。
在曹操获取荆州之后,对于那些主动前来归降之人,他表现得极为慷慨大方。就拿封侯一事来说,他一下子就封了十多人为侯爵呢,由此可见其对待主动投降者的优厚待遇。
在曹操看来,刘表的离世无疑是一件好事。凭借着这一契机,曹操未费一兵一卒,便极为迅速地将荆州纳入了自己的囊中,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达成目的,对曹操的势力扩张而言,着实是极为有利的情况。
然而在这件好事的另一面,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便是胜利的果实获取速度过快,所经历的时间太过仓促了。
在成功拿下荆州之后,曹操旋即选择轻装简从,踏上了追击刘备的路途。
在这个时候,刘备的处境那可是相当狼狈啦。他整个人陷入了极为窘迫的状况之中,全然没了平日里的那种沉稳与从容,显得十分狼狈不堪呢。
刘备那逃跑的本事可谓是祖传的厉害劲儿。此次他在荆州可是待了挺长一段时间,在当地名望颇高。况且曹操以往还有屠城这般不太光彩的黑历史呢。正因如此,当刘备要离开荆州的时候,着实有不少人选择跟着他一同离去。
这其中大部分人皆是普通百姓,如此一来,刘备他们这一行人前行的速度可就慢下来喽。但曹操呢,他一心就盼着能快点见到这位老对手,为此连那些行军打仗所需的辎重都给抛下了,图的就只是能加快行进速度。
刘备一行人在逃命之际,徐庶的老母亲不幸被曹操所擒获,此事让刘备深感遗憾。徐庶向来极为孝顺,为能在母亲身旁尽侍奉之责,最终只得无奈地与刘备作别,而后转投曹操那边去了。
刘备的处境可谓危在旦夕,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操,此刻的他正志得意满,满心都是得意之情。而在远方的东吴呢,也并没有置身事外,同样在暗中谋划着、行动着,没让自己闲着。
早在鲁肃归附孙权之际,便已为孙权精心谋划出了隔江而治的战略规划。那时候的鲁肃,凭借其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针对局势为孙权想出了这样一种通过凭借长江天险,将势力范围划分开来,从而实现相对独立治理的战略构想呢。
彼时见到刘表刚去世,鲁肃敏锐察觉到这是个难得的契机,于是对孙权进言道:“荆州实乃绝佳之地,此等机会不容错过,您快派给我前去吊丧的任务吧。如此一来,我既能去探查一番那边的真实状况;二来还能试着去拉拢刘备呢。若能成功拉得刘备一同抵御曹操,那可就太棒了。”
就这样,鲁肃前往刘备所在的军中。待表达完哀悼之意后,鲁肃便与刘备开始寒暄起来,他随即问道:“不知您如今打算去往何处?”
刘备言道:“苍梧太守吴巨与我交情还算不错,眼下这情形,我且到他那儿去暂避一番吧!”
鲁肃提出了反对意见,说道:“那吴巨他自己都没个准儿,都不清楚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您要是去找他的话,那可就是白白折腾一回啦,倒不如跟我们孙将军携手合作呢,您看如何?”
诸葛亮当初便有一番规划,那便是与孙权形成联盟,携手共同抵制曹操。无独有偶,鲁肃也提出了相关提议,这一提议竟和诸葛亮此前的规划奇妙地达成了一致,二者在这方面可谓是不谋而合。
刘表的离世,恰似推倒了一枚关键的多米诺骨牌,使得曹操统一的进程由此加快。就如同在一系列紧密相连的局势发展中,刘表这一环的断裂,引发了连锁反应,让曹操向着统一的目标迈进的脚步愈发急促起来。
刘表离世后,其子刘琮选择了投降。如此一来,曹操极为迅速地便将荆州收入囊中。在这般局势下,刘备已无他法,只能被迫从荆州逃离,以谋求出路。
荆州这块地方,可谓是人人觊觎,曹操如此,东吴亦是这般。待曹操将荆州收入囊中后,刘备与孙权心里清楚,若不想被曹操灭掉,那就唯有联合起来这一条路可走了,否则便难有活路。
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与鲁肃一同赶赴东吴,此行目的在于和孙权商议孙刘联盟相关事宜。彼时形势紧迫,不容耽搁,二人便匆匆前往,以便能尽快与孙权展开关于孙刘携手联盟之事的探讨呢。
尽管鲁肃与诸葛亮皆期盼能促成孙刘联盟,携手抵御曹操,可在东吴内部,意见却难以达成统一。
在东吴内部,针对是否要抵抗曹操这一问题形成了两派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派人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觉得曹操所拥有的势力极为庞大,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咱们还是选择投降为好。
有一派人的观点是,咱们所拥有的地盘如此广阔,而且具备的条件又是这般优越,凭借这些,完全有能力去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所以无论如何,那是坚决不能选择投降这条路的。
孙权被两方人天天吵架这事弄得头疼不已。而在这总爱争吵的两派人当中,要说谁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那非张昭和周瑜莫属啦。这两人在各自阵营里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正因如此,他们所代表的两派之间的争吵才格外让孙权心烦。
在当时的情形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其中张昭所秉持的是主降的观点,而与之相对的,周瑜则坚定地站在主战的立场之上,二人对于局势应对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众人为此争论不休之际,鲁肃的一番话可是说到了孙权的心坎里:“要说投降这事吧,也不是绝对不行的。不过这得看是谁去投降,像我这样的人要是投降了,到曹操那边干上几年,说不定还能混个郡守当当呢,所以对我而言,降与不降其实也没多大差别咯。”
然而将军您的情况可就全然不同啦,要是您选择投降的话,至多也就是能被封侯罢了。可您想想啊,封侯与割据一方而能自称为孤、自称为寡的情形相比,这二者之间的差别那可着实是太大了。
在鲁肃的一番劝说之下,孙权原本的想法愈发坚定起来。经过深思熟虑,孙权最终做出了重要决定,那就是与刘备联合起来,一同对抗曹操,以此来应对当下的局势。
若不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张昭所提出的主张实属正常情况。要知道,彼时曹操可是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南下,对外宣称兵力多达八十万之众。并且,曹操在此之前差不多已经统一了北方地区,紧接着又顺利拿下了荆州,真可谓是气势如虹、风头正劲呐。
曹操对待主动前来投降之人,向来颇为大方。就拿荆州投降一事来说,之后便封赏了十五个侯爵之位。然而,要是选择抵抗但最终失败的话,那可就没什么好下场了,说不定就会落得如吕布一般被绞杀的结局,这种情况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故而张昭主张投降,不见得就是其存有多么自私的念头,或许仅仅是期望孙权能够选择一条风险系数最低的道路罢了。
然而在这乱世之际,仅仅凭借着那种常规的思维模式,显然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在这样动荡混乱的局势下,寻常的思考方式所能发挥的作用太过有限,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正常”思维的局限性在此刻暴露无遗。
刘备既然来到了孙权这边,曹操又怎会就此轻易放过他呢?要是曹操真就这么算了,那岂不是显得他惧怕孙权这个晚辈了,这在曹操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儿。
如此一来,摆在曹操面前的便仅有两种选择了。其一是让孙权投降于他,如此便能一下子解决掉孙权、刘备这两大军阀;其二则是将孙权与刘备一并吞并,同样可以一次性把这两个军阀的问题给彻底解决掉。
就如同诸葛亮所讲的那般,只要曹操不撤离,孙权便得即刻做出抉择。摆在孙权面前的路无外乎两条,其一是与曹操展开一场大战,其二则是干脆直接向曹操投降。
孙权被刘备的到来逼到了必须马上做出决定的境地。若再往前回溯的话,会发现这其实是由刘表之死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如同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一系列后续影响那般,刘表之死竟产生了这般意想不到的后续效应。
倘若刘表去世的时间能再晚一些,那他想必是会抵抗一阵子的。如此一来,刘备便不会匆忙逃离荆州,而是会与刘表一同抵御。而刘备要是协助刘表去对抗曹操,其自身的兵力必然会遭受一定的损耗。
很难说刘备是否还有实力与孙权结成联盟了。
曹操才拿下荆州,气势正旺,这可让孙权犯了难,不知该如何决断才好。若选择投降吧,他心里着实不甘;可要是抵抗的话,又实在没底,不清楚究竟能有多少获胜的把握。
就在这当口,周瑜回来了。他所展现出的态度,犹如给孙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般,让孙权顿时有了更强的底气和信心,仿佛此前的犹疑与顾虑都因周瑜的归来及他所呈现的态度而有所消减。
周瑜如此分析说:其一,马超、韩遂等人尚在,曹操此次出征,后方存有忧患;其二,曹军向来以陆战见长,可当下天气严寒,且草料匮乏,如此一来,曹军的战斗力定然会遭受影响;其三,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士兵势必会生病,其战斗力也必定会有所下降。
周瑜一番分析下来,孙权深受鼓舞,只见他猛地拔出佩刀,朝着桌角用力砍去,随着“咔嚓”一声,桌角应声而断。孙权神色冷峻且坚决地说道:“往后,若是谁还敢提及投降曹操之类的话,那便让他落得与这桌子同样的下场!”
周瑜所言甚是,曹军士卒长途跋涉而来,果有不少患病之人。况且北方之人向来不适应水战,那些士兵们在船上个个都晕船,情况确实如周瑜所料。
曹操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心里那叫一个着急,突然,他猛地一拍大腿,当即就下达了命令,让用铁索把所有的大船挨个连接起来。您还别说,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后,船在行驶过程中变得十分平稳,那些士兵们也果真不再晕船了。
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献连环计广为人知,但其原型实则是曹操自己想出的这么一个聪明主意呢。也就是说,那个被传为庞统所献的连环妙计,最初的创意来源恰恰是曹操本人。
就在当天夜里,周瑜再度前去面见孙权。周瑜对孙权这般商议道:那曹操虽说对外宣称拥有八十万的大军,可这敌军所报出来的兵力数目,就如同在商场售卖东西似的,不把数字虚报个几倍上去,仿佛都不符合常理呢。
曹操在中原所率的军队,数量也就仅有十几万人罢了,那新收编的荆州军队,至多也就七八万人的样子。将军啊,您只需给我五万人马,我绝对有把握将曹操的那些军队一举解决掉!
起初,孙权并未给予周瑜五万人马,仅仅给了三万人而已。不过据孙权所言,这三万人所需的辎重粮草配备得极为齐全。并且,孙权还会持续筹备人员以及相关辎重,以此来保障周瑜作战期间的物资供应。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战的相关事宜上,孙权同样是有所筹备的。
孙刘联盟能不能达成,关键在于孙权这边的态度。而刘备那一方可没什么别的选择余地啦,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和孙权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曹操,不然的话,就只能坐以待毙等着灭亡咯。
然而孙权并非毫无选择余地。他其实能够选择袖手旁观,任由刘备走向覆灭结局,之后便静候曹操前来对自己进行处置;当然,他也拥有向曹操投降这一选项可供抉择。
所谓向下的自由,实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可即便如此,在当事人自身的视角之中,它却也算是一种可供其做出的选择呢。
公元208年12月,赤壁之战拉开了帷幕。在孙权一方,是由周瑜与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来统领军队作战的。而刘备这边呢,自然是刘备亲自率军投入到这场战役当中啦。
赤壁之战实际上是分成了两次来进行作战的。
孙刘联军与曹操的首次交战地点是赤壁。当时的情况正如周瑜事先所料,曹军里有多数人患病,这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曹操新收编的荆州水军和其原本的军队之间,也未能很好地完成磨合。
于是,在双方首次展开的交战当中,最终的结果是孙刘联军获得了胜利。之后,曹操选择把军队调到北岸,并让其与陆军进行合并。
在打仗的情形下,往往血厚的一方内心是盼着战线能够拉得越长越好的。心里想着的就是,即便不能一下子把对方打死,可凭借自身血厚的优势,难道还不能把对方给耗死吗?就如同近代所提出的论持久战,所遵循的其实也就是这样的原理呢。
然而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而言,必然是期望能够迅速结束战斗的,要是能打一场闪电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毕竟要是战斗拖延的时间过长,那对自身可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当下,孙刘联军恰恰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要知道曹操那边家底雄厚啊,就这么一直僵持下去的话,时间拖得越久,孙刘联军这边的处境可就会越发变得不利,愈发陷入被动的态势当中了。
彼时,黄盖向周瑜献上一计。黄盖讲道:“当下敌强我弱,与敌军长期僵持并非良策。但您瞧,曹操的那些战船皆是首尾相接的,若此时采用火攻之法,定能大获全胜呢。”
黄盖的想法得到了周瑜的赞同。随后,黄盖便给曹操送去了投降信。而周瑜这边呢,为曹操精心准备了十几艘小船,这些小船里面堆满了柴草,并且还浇上了油,最后再用布把外面蒙上,乍看上去,根本发现不了其中有什么异样。
等到了约定的那一日,黄盖率领着那些满载着各类可燃物的小船朝着曹营进发而去。巧的是,当日恰好刮起了东南风,借助风势,火势迅速蔓延,不光烧毁了众多曹军的船只,而且那熊熊大火还顺势蔓延到了陆军的营帐之处。
孙刘联军紧紧跟在后面对曹军展开追击。曹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撤退行动,别无他法,只得下令烧掉自家的船只,而后顺着华容道一路撤了回去。
在《三国演义》当中,黄盖确实进行了诈降且放了火,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苦肉计这一情节。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黄盖诈降并成功放火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只是大家印象中与之相关的苦肉计,在原著里并没有这回事呢。
事实上,就连华容道这条逃跑路线都是确凿无疑的。当时曹操安排老弱病残去用草铺就道路,可铺完路后,他全然不顾这些老弱病残,直接驱使骑兵从上面通过。就因为如此,孙刘联军最终根本没能追上曹军。
赤壁之战实际上并没有充斥着诸多的惊险情节,也不存在大量巧妙至极的计谋。曹操之所以在这场战役中败于孙刘联军之手,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其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曹操起初带去的陆军对水战颇为生疏,至于荆州的水军,虽说具备水战能力,可他们与曹操麾下的将士们尚未经过充分磨合,如此一来,同样难以达到最佳的作战状态。
并且曹操等人来得极为仓促,正如周瑜所讲的那般:曹军乃是长途跋涉而来,属于疲惫的军队。可东吴这边的军队呢,恰恰能够凭借着自身以逸待劳的优势来应对,处在较为有利的态势之中呢。
那么,究竟是谁致使曹操准备不够充分,就匆匆忙忙地与孙刘联军宣告开战了呢?答案便是刘表的离世!
曹操在正月的时候就开始操练水军了,一直到七月才南下出征。从正月到七月,这段时间其实并不算很充裕,毕竟要完成水军的训练以及做好诸多出征前的准备事宜呢。
八月的时候,刘表因病离世了。曹操察觉到了一个可乘之机,那就是他觉得能够凭借进行恐吓的手段,去逼迫刘琮投降,如此一来,便能够径直拿下荆州这块地盘了。
相较打仗而言,接受投降显然是更为划算的选择。曹操为了能达成这更有利的方案,选择轻装简从,还特意抄小路以便加快行军速度。但如此行事的结果便是,使得军队越发疲乏了。
荆州投降的消息被刘琮隐瞒起来,如此一来,刘备抵抗的机会就被断绝了,没办法,刘备只得逃离荆州,前往东吴投奔。而曹操呢,一心想要追上刘备,为此,他不断地催促军队加快行军速度,继续向着目标快速行进。
当刘备前往东吴之后,曹操与东吴方面便不得不提前去做一个抉择了。摆在孙权面前的路就两条,要么选择向曹操投降,要么下定决心和曹操展开一场决战,再无其他的可能选项了。
孙权要是决意和曹操展开决战,那曹操便只能与孙刘联军交战了。他哪能轻易就撤退呢,难道还能说先等上一阵子再打不成?人家孙权不过是子侄辈的,都有胆量跟他曹操叫板开战,这种情况下,曹操又怎好意思拒绝迎战呢?
宝马哪敢跟轮椅去飙车,就这胆量,以后吃饭还是乖乖坐到小孩那桌去吧,可别在这充大胆啦!
曹操心里很清楚自家军队已然疲乏,真要是交战的话,极有可能处于不利局面。也正因如此,在开战之前,他故意对外宣称自己拥兵八十万之众,并且还写信给孙权,言语间透着威慑,称要“与将军会猎于东吴”呢。
曹操之所以做出这些举动,无非是妄图凭借自身的赫赫威势来威慑住孙权,心中最理想的状况便是孙权能如同荆州那般,直接举城投降,如此一来,他便可以省去诸多麻烦事。只可惜,孙权正值年轻气盛之时,心里头还是怀揣着几分不小的野心呢。
那么,当我们重新回到故事最初的起点就会察觉到,让曹操陷入这般窘迫境地的,实际上是那个突然离世的刘表!
曹操一生所受到来自刘表的影响,竟还不如刘表之死所带来的冲击大呢。刘表在世时,或许未曾给曹操造成多么了不得的状况,可谁能想到,刘表这一离世,反倒对曹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超过了刘表活一辈子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