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们曾阅读过《三国演义》,便会留意到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
东汉末年,天下陷入一场混战局面,彼时群雄纷纷崛起,四处战火纷飞。在诸多割据一方成为枭雄的人物里,不少人皆是举着“匡扶汉室”的招牌,以此为由据守一方,实际却各行其是,各谋其利。
然而有趣之处在于,在这些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人当中,既有像曹操这般身为士族大臣后代的,也存在着如刘备一样属于老刘家较为疏远的宗室成员。可奇怪的是,老刘家那些正儿八经的王爷们,却从未在这当中现身过!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为何在东汉局势稳定之时,尽享最大益处的刘姓王爷们,在东汉末年竟全都消失不见了呢?那些既手握钱财又拥有众多人手的刘姓王爷,之后究竟都去往何方了?
事实上,这一问题着实简单得很。
大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推恩令的施行使得东汉的王爷们基本都被大幅削弱,几乎没什么实力可言了。其二,东汉发展到中后期,皇帝们的生育能力普遍欠佳,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于是乎,等到东汉末年之时,那些与皇帝有着较为亲近血缘关系的藩王,差不多已经消失殆尽啦,几乎是一个都不存在了呢。
若想对这个问题有更透彻的理解,那就得简要梳理下东汉皇族各分支的状况。待逐一了解过它们各自的情形后,或许我们就能知晓:并非那些老刘家的宗室王爷不想拯救国家,实在是他们压根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东汉这段历史当中,就其前三位皇帝而言,刘秀、刘庄以及刘炟,他们的生育能力大体上都不存在什么状况。刘秀自身育有十一个儿子,刘庄则有九个儿子,刘炟也拥有八个儿子。
然而,自前三位皇帝之后,也就是从第四位皇帝刘肇起,后续的东汉皇帝们,其生育能力便迅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汉章帝离世后,最先由其四子刘肇继承皇位,其余七子皆被封王。不过,其中老二、老七以及老八这三人,离世时间相对较早,并且在去世之时并未留下子嗣。于是乎,他们亡故之后,其封地便径直被收了回去,所拥有的王位也随之被注销掉了。
如此计算一番的话,汉章帝的后裔,就只剩下五脉了。
接着,轮到老四刘肇继承大统了,他在执政期间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还缔造了声名远扬的“永元之隆”这一盛世局面。可没想到的是,老四仅仅活到了二十七岁便离世了,并且在他去世之前,膝下仅有两个儿子而已。
因长子常年患病,无力继承皇位,遂被封王。之后,此长子于封王不久便早早离世,且未留下子嗣。如此一来,他这一脉的王位在其去世后便也随之被注销了。
而说到次子,在其刚刚降生不久,便被推上了皇位。可谁知仅仅过了八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尚在幼年的小皇帝就不幸夭折离世了,也正因如此,他并未留下任何后人延续子嗣。
如此这般,老四这一支的血脉传承,便彻底中断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后人延续老四这一脉的香火,就这么断得干干净净,直接面临着绝后的境况了。
到了这个时候,汉章帝的后裔仅仅余下了四脉。
老四这一支血脉断绝之后,众人便拥立老三的儿子来继承大统。老三膝下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被接到京城,登上皇位成为皇帝。而余下的那两个儿子呢,由于其兄长做了皇帝的缘故,皆被册封为王了。
可惜的是,老三这一支系里的二儿子与三儿子,最终都绝了后嗣。三儿子尚未成年便不幸夭折离世,也正因如此,其原本可能承袭的王位便直接被取消掉了,不复存在。
二儿子年长些,其离世后过继了一个孩子来承继王位。王位传承三代,至汉桓帝之时,当时的王位继承者刘蒜,遭人告发有篡位之嫌,最终竟落得个自杀的结局!
被拉到京城当上皇帝的大儿子,在其称帝后,于史书中被称作汉安帝。汉安帝仅有一子,此子便是汉顺帝。而汉顺帝也只育有一子,即汉冲帝。汉冲帝幼年就登上皇位,可没多久便夭折离世了。
如此一来,经过一番推算便可知,老三这一支的血脉,到了后来也是彻底断绝了后人,并且就连王位也没能留存下来。
到此为止,汉章帝的后裔仅留存下三脉了。这三脉具体所指的,乃是排行老大的一脉、老五那一脉以及老六这一脉。
老三那一支脉绝嗣后,众人只得另行寻觅合适之人来继承皇位。一番斟酌后,选中了老大的一位曾孙。可谁能想到,这孩子继位后,只因称梁冀为跋扈将军,便惨遭梁冀毒手,被其下毒害死了。
东汉时期有个小孩被毒死了,而这个不幸遇害的小孩正是汉质帝。
此外,除了那个不幸被毒死的曾孙,老大其余后人的状况同样凄惨。老大在世时,据史书所记载,仅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后来为老大添了三个孙子。
在这当中,大孙子仅育有一子,也就是遭人毒害的汉质帝。二孙子并无后人,其王位也随之被注销掉了。而三孙子同样仅有一个儿子,即被拉去给他人继承王位的刘蒜。后来到了汉桓帝时期,刘蒜因被人举报谋反,最终落得个自杀的结局。
如此算来,老大这一支系,也就彻底没了指望啦!
到此为止,汉章帝的后裔当中,仅仅留存下来老五以及老六这两支脉络了,其余的支脉要么断绝,要么已在岁月变迁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不复存在,如今也就只剩这老五和老六两脉延续着汉章帝后人的传承了。
汉质帝被毒死后,众人便在仅存的两脉里挑中了老六的后人。这老六一脉,人丁颇为兴旺呢。就拿史书记载来说吧,老六可是足足生了十六个儿子,在当时也算是子嗣繁盛的了。
可问题在于,依据汉朝的相关管理规定,老六身为王爷,他的那些后人当中,仅能有一人可承袭王爵,其余的十几人就只能被封为侯了。不过呢,后来由于老六的后人当上了皇帝,便通过各种办法,为老六这一支脉又多争取到了几个王爵之位。
最终的结果是,老六这一系,其前头所生的三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都获封了王爵。
在这当中,老六的大儿子承袭了老六河间王的爵位,且此爵位一直延续至东汉灭亡之时。而老六的二儿子呢,其后裔有三人。在这三个后人里,年纪最长的那一位,后来被迎至京城,继承了皇位,也就是汉桓帝。
然而存在这样一个情况,汉桓帝对待他的两位亲弟弟,态度着实算不上特别亲厚,给予他们的封地也并不多。就这样,其中一位弟弟的王位一路传承,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而另一位弟弟呢,在汉灵帝时期,不幸卷入了谋反之事,结果其王位直接被取消掉了。
老六的第三个儿子情况倒有些不同,相较而言要安稳一些。在后续的发展中,他不仅获封了王爵,并且一路顺遂,这种安稳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时期,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都未曾出现大的波澜。
另外,老六这一支里,还有个未封王的四儿子,其地位也不容小觑。要知道,后来汉桓帝居然绝后了!在汉桓帝离世之后,众人便从其四儿子的后代当中,选出了一个孩子来继承皇位,而这个孩子便是汉灵帝了。
总体来讲,老六这一支系的发展状况还算挺好的。一直到东汉末年那个时期,其家族依然有好几个王位得以传承下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将家族的势力等进一步发展壮大了。
老五的王位传到其孙子那一代时便绝后了。但在此之后,东汉中央并未将他的王位收回,反倒安排他人来继承这一位置。就这样,老五的王位得以延续,一直传到了东汉末年。
上述内容便是汉章帝后人的最终情况了。透过这些人的结局可以发现,在东汉末年时,真正能将王爵传承下来的着实没多少,仅有老六的后人还算得上有点出息,勉强为家族争了些颜面。
若再往旁系去推究,刘秀以及刘庄的其余后人,等到东汉后期之际,与皇帝的亲属关系已然极为疏远啦!就拿汉献帝来说吧,汉明帝刘庄,那可是汉献帝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呢。如此一来,汉明帝其他后人跟汉献帝之间的关系能有多远,显然也就不难想象了。
可即便这般情况,大家或许仍旧心存疑惑:哪怕亲戚关系已经极为疏远了,那说到底不也还是老刘家的人。等到东汉末年之时,眼睁睁看着自家日益衰败,他们怎么就不能够站出来守护自己的家族呢?
接下来就得谈谈第二个原因了,那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推恩令。
自西汉起,汉朝便始终推行着推恩制度。其具体内容为,当一位王爷离世后,他所拥有的封地将会被直接划分给其全部儿子。在此之中,会有一个儿子分得较大份额,同时继承王位,而其余的儿子同样具备分得一部分封地的资格。
东汉时期,这种推恩制度依旧持续得到执行,并未中断,一如既往地按照既定要求和方式施行着,延续着其在相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在西汉时期,推行推恩令的主要目的乃是解决地方藩王权势过于强大的状况。时光流转至东汉,这一推恩令制度依旧发挥着作用,同样对东汉的诸多藩王的势力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弱。
就拿刘秀和刘庄的儿子们来说吧,他们所获的王位有可能一直传承到了东汉末年。然而到了东汉末年那个时候,历经数代人的传递,他们这些王所能管控的封地范围已经极为有限了,说不定连一个乡那么大的面积都达不到呢。
就凭这样的实力,又该如何出兵去守护老刘家?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东汉所施行的“双轨管理制度”。从名义来讲,东汉的王爷是拥有实际封地的。可事实上呢,封地当中的人事任免权力以及财政方面的大权,统统都被中央政府所把控着。如此一来,这些王爷实质上压根就没多少实权,也就仅仅能有点钱财罢了。
因而,待到东汉末年之际,那些属于老刘家的诸位王爷,压根就不具备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王位来兴兵起事的能力。
当然了,就这种情况而言,老刘家的先辈们也并非没有考虑过。想当年刘秀当政之时,实际上就已经意识到宗室若是太过衰败,将会致使国家政权出现不稳的状况。于是在东汉前期,头几位东汉皇帝,都曾针对这套藩王制度采取过补救措施,给它打过补丁呢。
察举制便是这样一个补丁。
概括来讲,倘若你姓刘,不论跟皇帝的亲属关系疏远到何种程度,在参与察举制考核之际,你通过的几率往往就会更大一些。而要是顺利通过了这察举制的考核,那么此后你便能够按正常流程步入仕途当官,进而得以掌控官职所赋予的权力。
于是乎,待到东汉末年之际,便呈现出一种颇为有趣的情形:那些拥有王位的刘氏后裔,大体上毫无建树可言,亦未曾起兵去挽救汉室江山。恰恰相反,倒是那些凭借察举制,一步步艰难攀升上来的刘氏后人当中,涌现出了数位割据一方的枭雄人物。
就像荆州之地的刘表、益州一带的刘焉以及幽州区域的刘虞,他们无一例外都处在这样的情形之中。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渐渐丧失。彼时在位的汉灵帝察觉到宗室衰败得厉害,汉朝中央已很难继续维持统治局面。于是,汉灵帝做出了废史立牧之举,选派那些“冒出头”的刘氏后人,让他们去担当封疆大吏之职。
就实力层面而言,州牧所具备的力量,相较于正常情况下老刘家的王爷,那无疑要强出许多!王爷呢,顶多也就只能将一两个郡当作自己的封地罢了。然而州牧却大不相同,其能够直接对一个州的军政大权进行统管呢。
可最终呢,老刘家的这几位封疆大吏,全都特别不争气呐!
益州的刘焉先一步进入蜀地,可入蜀没多久就离世了,仅留下能力欠佳的刘璋这一后人。幽州的刘虞呢,在识别人才方面着实糊涂。天下大乱之际,袁绍都打算倾尽所有拥立他称帝了,然而刘虞却予以拒绝,最终还被公孙瓒给杀害了。
再看荆州的刘表,这更是无需多言了,其在《三国演义》里可是主线剧情涉及的重要人物。他掌控荆州差不多有二十年之久,然而在这漫长的二十年当中,他压根就没产生过向外扩张的想法,仅仅是一味地在荆州坚守罢了。
故而在东汉末年之际,老刘家的诸位王爷实则根本就不具备起兵的实力。与之相反,那些身为老刘家封疆大吏的人,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实力可比一般的王爷强上许多呢。可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却并未能够把握住这样的好机会,从而没能去实现再造大汉的壮举。
兴许,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气数已尽”的状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