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大魔王董卓,仅带三千人马入京,为何就能迅速控制京城?

云深不知鹿 2025-01-24 12:01:32

公元189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这是历史长河中特定的一个日子,在那一年的这个时候,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一天也承载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诸多故事与未知,成为了历史画卷里不容忽视的一个时间节点。

当日,大将军何进与袁绍暗中谋划着要将宦官们诛杀殆尽,没成想消息竟不慎泄露了出去。于是乎,宦官们先行动了起来,把何进给刺杀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此之后,袁绍竟即刻带兵闯入皇宫,反过来将那些宦官们都给杀了。

自这场混战爆发起,从当日始,往后的数天里,洛阳城便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东汉高层全然陷入混乱局面,底层的士兵们也失了管控,相继哗变起来。刹那间,在这座东汉的京城里,冲突四处爆发。城内诸多建筑物被引燃,滚滚浓烟弥漫,笼罩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后世之所以将这场乱局称作“十常侍之乱”,是因为它是由何进诛杀十常侍而引发开端的。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参与这场混战的各方势力,最终竟都未能收获最后的胜利成果。直至三天过后,也就是二月二十八日的凌晨时分,并州牧董卓率领着军队来到洛阳城外,恰恰在此刻,碰到了正慌乱从京城出逃的汉少帝刘辩。

从那之后,董卓一声令下,其麾下的军队便快速开进京城。凭借着这支军队,很快就将各类叛乱一一平定,京城的乱局这才得以终结。可谁能想到,打这往后,董卓竟开始大权独揽,还挟持了皇帝,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整个帝国掌控一切的最高主宰者!

就在十常侍之乱落下帷幕之际,历史的舞台上又掀起了新的波澜,那便是赫赫有名的董卓之乱紧接着开启了!

后世一提到董卓,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东汉大魔王”这一称谓了。就是从他领兵入京那一刻起,东汉王朝便彻底走向分崩离析,进而开启了东汉末年的混战局面。然而鲜有人留意到的是,在洛阳发生流血夜的当天,董卓所带的军队,仅仅只有三千人左右。

需明确一点,彼时在洛阳城内,军队的实际规模可是远远超出三千人的!而且整个洛阳城以及周边区域,当时人口数量更是多达百万之上。那么,仅仅靠着这三千人,董卓究竟是怎样实现逆袭,从而将整个京城牢牢掌控住的呢?为何洛阳城内的其余军队,会坐视董卓一步步崛起而无动于衷呢?

这事儿啊,还得从董卓他本人这儿开始讲起呢。

董卓乃历史上极为出名的乱世开启者之一,其早年是陇西人,家庭在当地属于豪强之列。待到汉桓帝在位期间,桓帝展开了大规模针对西羌的军事行动。而董卓就趁着这个契机,投身军旅,在其中建立了诸多战功。

董卓凭借赫赫战功得以晋升至中层将领的层级,若对照现代军事制度来看,这时的董卓差不多等同于一位团长的级别。在西羌被成功击垮后,董卓又先后出任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职务,其履历着实丰富精彩。

然而关键在于,在此之后,董卓企图继续往上攀升的时候,竟发觉自己压根就没办法做到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在东汉时期的高层权力格局当中,是宦官、士族以及外戚这三方势力在轮流掌控着大权。他们几乎把东汉高层的所有位置都给占据了。在那样的局势下,即便是一位凭借赫赫战功的将军,又或是靠着突出政绩的官员,其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也就是和董卓差不多的水平罢了。

若还想继续往更高处前行,那就非得加入某一方势力不可。

没人清楚董卓彼时究竟遭遇了何种状况。不过最终,据史书记载而言,董卓因一些事情而犯下罪行,一下子就被彻底撤职,所有官职都被免除。其多年来的辛苦打拼,就这样全都化为泡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随后,他便动身前往拜见彼时担任司徒一职的大人,也就是袁隗。

袁绍和袁术有个叔叔,此人便是袁隗。

董卓在袁家那里拜了码头后,获得了袁隗的认可,如此一来,便暂且算是站到了士族的阵营之中。随后呢,当在朝廷里寻得靠山以后,董卓就以极快的速度冲破了自身仕途所面临的那层限制他上升的“天花板”。

没过多久,袁隗便将他征辟到司徒府担任掾吏。经过一阵子的观察,袁隗认为董卓办事颇为得力,能力也还算不错。于是在之后,董卓先是获任并州刺史,紧接着又被改任为河东郡太守一职。

而随后,就在董卓才刚刚晋升至太守级别的没多久,命运又一次对他青睐有加,开始眷顾起他来。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拉开了帷幕。自那以后,凭借着袁家给予的支持,董卓很快就投身到了镇压这场起义的战争行动之中。

实事求是地讲,董卓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能力,着实算不上很强。就拿镇压黄巾起义来说吧,汉末名将卢植已然把张角及其统领的冀州主力,围困在了广宗县一带。可谁能想到呢,等董卓接手卢植继续作战时,原本稳操胜券的包围战,硬是被他打得一塌糊涂,差一点儿就被黄巾军给反杀成功了。

倘若并非处于这一期间,恰好张角因病离世,并且紧接着南边的东汉主力能够及时赶来增援的话。那么冀州一带的战局状况,极有可能会呈现出更为凄惨的局面!

然而,就算董卓在前线打仗的表现糟糕至极,可上头始终有袁家罩着他。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时光里,董卓不但没遭受任何惩处,反倒还被汉朝中央给认定是立下了大功的!没辙,毕竟负责评定这一结果的人,恰恰就是袁家的成员呐。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董卓除了凭借军功有所收获外,还借着打仗的契机,培育出了一支只效忠于他自己的嫡系部队。不过呢,这支军队的规模着实不算大,到后来,董卓能够自如调遣的兵力,仅仅在五千人上下而已。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起初仅仅只有这几千人马,可谁能想到呢,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居然恰恰成为了董卓能够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

如此这般,一晃眼又过去了几年,时间悄然来到了公元189年。这一年才刚过完年,便从京城那儿传来了消息,说是汉灵帝已然病重,病情不断加重,已然逐渐到了弥留的临终时刻。

彼时在京城那处,局势恰是暗流涌动之态。缘由在于汉灵帝直至临终之际,都未曾明确立下太子。如此一来,待到汉灵帝驾崩之后,究竟由谁来承袭皇位这一问题,众人便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意见分歧。

外戚集团以何家为首,其力主立刘辩为继承人。在何家看来,刘辩乃何皇后所出,且年纪尚幼。要是刘辩得以登基称帝,何家便可更进一步,进而将所有大权都掌控于手中。

以宦官蹇朔为首的部分宦官是主张立汉灵帝的小儿子刘协的。他们支持刘协的缘由颇为简单。其一,要是立了刘辩,外戚集团便会得势,从而挤压宦官们的权力范围。其二,汉灵帝临终前明显更喜欢这个小儿子,其本人更倾向于将刘协立为太子。

在这样的情形下,双方意见产生了分歧,并且这分歧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如此,京城内部的局势便自然而然地紧张起来了。就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刻,士族集团作为三股力量中的一股,它选择站在哪一方,其重要性可就不言而喻啦!

在那时的士族集团内部,被众人一致认可的领袖非袁家莫属。而在袁家之中,当时担当带头人角色的乃是司徒袁隗,就是曾经对董卓予以提拔的那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究竟当时袁隗和何家达成了何种合作?双方具体谈了哪些条件?这些都无人知晓。

总之到了最后,袁家明确地站在了何家那一方。就拿出身袁家的袁绍来说,他径直投身到何进帐下,担任起何进的参谋一职。并且,袁家的其余众人同样没闲着,无论是明面上还是背地里,都在为帮助何家而全力以赴,付出了诸多努力。

就在这样一种局势当中,于当年的5月13日,汉灵帝终究是驾崩离世了。汉灵帝这一驾崩,使得那些原本就已按捺不住、暗中谋划的各方势力,即刻便纷纷迅速展开行动了。

首先,在宦官一方,蹇硕等一批宦官妄图封锁住相关消息,哄骗何进入宫,进而趁机对何进展开刺杀行动。然而实际情况是,还没等刺杀行动真正开始呢,何进便早早获知了这一消息,随后就赶忙提前逃离了。

何进提前离去,与此同时,汉灵帝驾崩的消息也渐渐传了出去。如此一来,宦官一方只得暂且搁置此前的计划。在这之后,汉灵帝的皇后何氏便凭借皇后的身份,开始出面主持相关大局了。

从那之后,经由何皇后一手安排,她的儿子刘辩便径直被推上了皇位。面对这样的情形,彼时那些宦官们倒也没敢即刻就闹起来。要知道,在当时的京城范围之内,何家已然占据了优势地位,所以这些宦官还想着继续寻觅合适的时机呢。

然而此后,何家并未给对方留机会。才过了不到半月时间,何进便骤然出手,将蹇硕一举擒获,随后即刻处死。蹇硕既已被杀,那其原本统领的军队自然就没了主心骨,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于是没过多久,这些军队便被何进接手掌控了。

到了这个时候,何家已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差不多是将整个京城都掌控在手中了。就当下的情形来看,何家实际上已经具备宣布取得胜利的条件了。

可问题恰恰在于,当事情进展到这一阶段后,京城那处的混乱状况,竟然并未就此终止。

简而言之,何家在全面取得优势的局面形成后,内部却产生了分裂状况。何进自成一派,何皇后则属于另外一派。虽说这二人乃是兄妹,都姓何,可他们各自的利益,已然开始呈现出了颇为微妙的差异。

何进一方的想法是,要把余下的其他宦官统统处死。如此一来,何进便能在京城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了。但何皇后那边却持有不同主张,她觉得应该留下一部分宦官,只有这样,她自己的位置才能够稳稳当当的。

由于兄妹二人在利益诉求方面未能达成一致,没过多久,他们之间的矛盾便迅速地公开化了。而这一矛盾的公开,随之引发的便是京城内部又一轮的人员站队情况出现。

袁家所领衔的士族集团,在这之后做出了继续站在何进一方的选择。他们与何进的想法如出一辙,都力主把全部宦官都杀光。反观那些剩下的宦官呢,为了能找到庇护之所,便一个个接连地向何皇后表达自己的忠心。如此一来,没多久,这些剩余的宦官就都整体站到了何皇后那一边。

在董卓入京之前,洛阳内部大体上呈现的就是上述这些情况。也就是说,以上所描述的种种方面,便是彼时董卓还未进入洛阳之时,洛阳城内大致所呈现出来的相关状况了。

那么,在京城地区已然暗流涌动的那个时候,董卓又在做些什么呢?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董卓压根就什么事儿都还没去做!他不过是一直在一旁静静地观望局势罢了,并未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呢。

在汉灵帝尚未驾崩之时,他便已心生忧虑。董卓身为手握重兵的大将,汉灵帝担忧其日后会引发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于是,就在汉灵帝刚刚病重之际,他就颁下旨意,征召董卓前往京城,让其出任九卿之中的少府一职。

汉灵帝所做的此种安排,显然就是在搞明升暗降那一套。乍一看,似乎是把董卓擢升为封疆大吏了,可细细究来,其真实目的分明是打算剥夺董卓手中的兵权呐。

然而,董卓并非是愚蠢之人。他可精明着呢,在诸多事情的处理上,在面对各种局势的把控时,都能展现出其并非头脑简单、轻易能被糊弄的那类人,所以说,董卓实际上是有着自己的盘算和考量的,绝不是个傻里傻气的角色。

董卓乃是从最底层一路拼杀崛起的枭雄,他心里明镜儿似的,深知什么才是最为关键之事。于是乎,接下来董卓便上书陈情,称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军队,与自己情谊深厚,唯有他自己方能镇得住场子,因而他压根就没法离开。要是换作旁人去指挥这支军队,他们十有八九会发生哗变。

随后,已然病重的汉灵帝又一次选择了退让之举。其先是传下旨意,将并州牧一职封给董卓。然而,就在同一时间,汉灵帝又要求董卓把所率领的军队交出来,转而让这些军队听从皇甫嵩的指挥调度。

然而到了最后,汉灵帝对董卓予以任命,可董卓呢,硬是紧紧咬住不肯交出兵权。不但如此,他还以替国家戍守边境为由,宣称要前往并州北部去驻守。但有意思的是,当他行至河东郡后,便径直停了下来,就留在当地开始观望起来。

董卓这般回应,要是搁在汉灵帝身体康健之时,哪怕他麾下再多出五千人马,汉灵帝也定会将其斩首啊!这可绝非仅仅是寻常的争权夺势之举了,完全就是公然违抗圣旨,丝毫不加尊崇,这行径差不多就等同于造反了!

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到了这个时候,汉灵帝即便对董卓的反应有所了解,可他却已经丧失了能够去惩处董卓的能力。

汉灵帝的精力被京城那一摊子烂事给彻底拖住了,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彼时汉灵帝自身的身体状况实在太差劲了,他已然丧失了去处置董卓的能力。

然而,如此一来,一个存在了千百年的谜题便随之浮现出来了。

身为地方带兵的将领,董卓如何就能笃定汉灵帝肯定没机会来处置他呢?难不成董卓的胆子真就大到这般地步,竟然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去赌?赌汉灵帝不会对他采取处置措施?

结合董卓此前的过往经历来看,能够明确一点,那就是董卓绝非是个热衷于赌命行事之人。如此一来,最有可能的情形便是,当时肯定有人向董卓透露了京城那边的状况,并且暗中告知他,让其保留住兵权,先在并州按兵不动,作一番观望。

最大的可能性是,那个把消息告知董卓的人,正是袁绍的叔叔袁隗。甚至可以说,就是袁家干的这件事!

显然,此类情况在正史上并无相关记载,均为后人所做的种种猜测罢了。但无论如何,在之后的数月时间里,一直延续到京城那边发生动乱之前,董卓始终是率领着军队,屯驻于河东郡,静静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态势。

在东汉时期,所说的河东郡,其位置大致就是如今山西临汾那一片区域。要知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二爷,他的老家山西解良县同样处于这一地带呢。只是当董卓在此地驻扎的时候,关二爷早就前往幽州了,已然踏上了跟随刘备一同闯荡天下的征程。

汉灵帝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之下,驾崩离世了。当时的局势也好,各方面状况也罢,总之是在如此这般的状态之中,这位帝王走完了他的一生,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汉灵帝驾崩这件事也就这样发生了。

汉灵帝离世后,京城的局势瞬间变得波谲云诡起来。特别是蹇硕遭诛杀一事过后,何进与何太后这对兄妹竟公然走向决裂,如此情形,无疑使得原本就复杂难测的局势愈发错综复杂了。

就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于京城这块地方而言,只要是谁能够将军队牢牢掌控在手中,那么谁便能够将所有事情都彻底处理妥当,稳稳搞定一切局面。

然而问题在于,此时何进与何太后所能掌控的军队数量,实际上大体相当。这关键是由于何太后还有另一位兄长,也就是何苗。何苗身为武将,在立场上是完全站在何太后这边的,正因如此,才致使双方可控制的军队数量相差无几。

何家如今这诡异的局面,实则和其内部早年的一桩旧事紧密相关。何家在过去属于重组家庭,何家老爹起初娶了一位女子,与她育有何进。而何皇后的母亲呢,早年嫁给了一个姓朱的男人,还生下一个男孩,给他取名为朱苗。

不过在那之后,他俩都经历了丧偶之痛。为了能把孩子好好抚养长大,这两位失去伴侣的人选择重新走到一块儿,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何皇后便是在这之后出生的。而在两人重组家庭后,那个朱苗也依照继父的姓氏,将名字改成了何苗。

但事实上,何苗与何进二人之间,压根不存在任何血缘关联!他们完全不是那种有亲属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关系呢,可别误以为他俩有亲属关系哦,实际上就是毫无血缘方面的瓜葛啦。

如此一来,在何进与何皇后的矛盾已然公开化的情形下,何苗必然是站在何皇后这边给予支持的。要知道,何苗此前就已经掌管着为数不少的军队了。待蹇硕被解决掉之后,他和何进差不多是将蹇硕手下的军队给平分了。

如此一来,彼时京城之中的军队便分化成了两个派别。在这种情况下,何皇后与何进二人,谁也没办法完全将对方压制住,双方处于一种僵持的态势,谁都难以取得绝对的优势掌控局面。

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之下,在京城这边,身为何进身边能出谋划策的得力之人袁绍,给何进献上了一个主意。

当下在京城这里,咱们明显占不到上风,那为何不尝试从外面调些兵马来呢?如此一来,不就能增加咱们在这边的军队数量了嘛。

没人晓得何进彼时究竟是作何想法的。说不定他真的就是在那一瞬间犯了糊涂,进而同意了这一提议!

很明显,当何进点头同意了之后,所有的事情便都不再受他掌控了,一切发展的走向已然脱离了他所能决定的范围,完全不由他做主了呢。

在获得何进暂且应允之后,袁家旋即着手推波助澜。紧接着,起码有四股军事力量同步行动起来。其一为泰山郡的王匡,他奉何进之令,于泰山郡征募了五百名弓箭手,时刻准备奔赴京城驰援;其二是东郡太守桥瑁,其在成皋地区屯兵,只是麾下军队的具体数量并不明确。

武猛都尉丁原所统领的军队,可算是第三股军队了。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丁原的情况应当是比较熟悉的。想当年在丁原帐下,有两位极为重要的猛将,其中一位乃是吕布,而另一位则是张辽。

而说到第四支军队的话,那便是董卓所率领的了。

就上述这四股军队而言,从过往履历去看,唯有王匡是曾隶属于何进帐下的。而董卓与桥瑁呢,在当下这个时候可都算是士族集团当中的人啦。至于丁原嘛,他之前曾得到蹇硕的提拔,可到了现在,他究竟效忠于何方,这还真的不太好去判定呐。

何进一番调动之后,没多久,那四股军队便一同开始行动起来了。然而,时间才过去不久,何进心里就泛起了悔意。

很明显,何进也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他心里清楚,要想控制住这些军队并非易事,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已经察觉到局面超出了自己所能把控的范围。

说到底,京城当下这般混乱局面,根源在于何家兄妹的内斗。但要是那些军队开进了洛阳城,往后京城之事是否还能由何家全权掌控,这可就没人能打得了包票啦。

于是没过多久,何进便又一次下达命令,要求董卓率领部队返回并州,前往北方的边境地带执行驻守任务!

可在这个时候,董卓又怎么可能听从他的命令呢?

就在这个时候,董卓直接率领着军队一路风驰电掣般地行进,还打着何进的幌子朝着洛阳逼近,并且放话出来要径直去诛杀宦官。与此同时呢,在袁家还有整个士族集团的大力推动之下,那些身处地方的士族官员们,也陆陆续续地开始动手,纷纷去抓捕各地宦官的同党成员了。

当目睹那一幕场景之时,身处皇宫之中的何皇后,内心也不由得泛起了恐惧之意。待知晓有好几支军队正朝着京城逼近过来,何皇后愈发害怕了起来。于是乎,在这之后,她便渐渐松了口风,开始应允何进,准备对那些宦官真正地采取行动了。

如此一来,余下的那些宦官便不乐意了。他们哪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呢,心里头可是一万个不情愿,觉得事情不该变成这样,于是纷纷表示不满,总之就是坚决不干了呢。

在当时的情形下,宦官们已然被逼至绝境,毫无退路可言。他们心里清楚,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拼上一把。于是没过多久,这些宦官便编造出何皇后要召见何进的谎言。待何进应召入宫后,他们便蜂拥而上,一下子就把何进给杀害了。

这下子,整个局面完全失去了控制。

实际上,从先前出现的诸多乱象里头,我们是能够瞧出一些苗头来的:不少事情,往根源处探究就会发现,实质上都是袁家在背后发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士族集团在推动着发展呢。

后世诸多历史学家纷纷猜测,此次乱局或许正是由袁隗领衔的高层士族官员精心谋划布局的。其意图在于挑起外戚与宦官相互残杀,进而让士族集团得以从中获利,坐收渔翁之利!就袁绍而言,极有可能是袁家安插在何进身旁的卧底。

就这样,在何进遭遇杀害的情况出现后,那些身处高层的士族官员心里便清楚了,属于他们的时机已然来临啦!

何进被杀后,守于皇宫外的其部将即刻获知了消息。随后,袁家的袁术径直率麾下军队,与何进的军队联合起来,强行对皇宫大门发起进攻。而与此同时,袁绍和他的叔叔袁隗一道,通过假传圣旨的方式,将宦官一方的几名将领骗来,随即便把他们给杀了!

随后,袁绍又选择与何皇后的另一个哥哥何苗携手,二人各自统领着军队,径直朝着皇宫进发。何苗在此之前虽说和何进之间相处并不融洽,可他压根儿就没动过杀害何进的念头。毕竟他心里十分明白,何进要是遭遇不测,这对于何家而言,无疑也是一种重大的损失。

就在这样的时刻,他将自己麾下的军队全部调动了起来,而后径直朝着皇宫的方向迅猛杀奔而去。

在袁绍、袁术、何苗等人的合力进攻下,皇宫没过多久便被攻破了。随后,他们所率领的士兵纷纷涌入皇宫,而这些士兵一旦见到宦官,便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全部砍杀,无一例外。

至此,袁家成功借助大势,将整个宦官集团的势力一举彻底清除干净了,这一番举动,无疑让袁家在局势之中占据了极为关键的位置,而宦官集团经此一役,也算是彻底覆灭,再难掀起什么风浪来。

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就在这帮人刚冲进皇宫没过多久,先前何进的两名部下,便领着军队与何苗碰面了。紧接着,有人高声呼喊,宣称何进遭到刺杀,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何苗。如此一来,众多隶属于何进的军队,径直朝着何苗冲杀了过去!

就这般,经过一场混乱的战斗之后,何苗当场便丢掉了性命,直接殒命于此了。

站在后世的视角去看,这个局真的是极为精妙,精妙到让人不禁为之赞叹,其布局之巧妙、设计之缜密,仿佛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从后世的眼光打量,着实是令人称奇不已,真可谓是精妙绝伦呐。

起初,袁家凭借外戚集团所拥有的势力,径直闯入皇宫,一举将宫中的宦官们全部铲除。随后,他们还施展了若干手段,成功挑起了外戚集团内部存在的矛盾,进而直接致使何家内部发生了激烈的火拼争斗。

即便站在后世的视角,直接去翻阅史书,我们也依然会感觉这段历史繁杂混乱得很,根本弄不明白究竟是谁在对谁下手,其间的种种状况实在是让人一头雾水,难以理清头绪。

彼时京城之中的那些士兵,显然更是对局势摸不着头脑。他们心里就认准了一点,那便是得忠诚于自家上司。于是乎,在那一阵子,京城内的各路势力纷纷彼此展开攻击,整个局势混乱到了极点,简直乱得没法再乱啦。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皇宫之中,那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宦官们,竟干起了挟持汉少帝以及何皇后的勾当,随后便朝着皇宫之外仓皇逃窜而去。

最终,他们一路奔逃,来到了京城外的邙山之上。在这纷繁复杂、混乱不堪的局势里,有一件事完全出乎了袁家的意料,而这件事便是他们逃到了邙山这件事,这大概是袁家在整个乱局当中唯一未曾料想到的情况了。

然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竟然将历史彻彻底底地改变了。

与此同时,在得知京城那边已经开始动起手来后,董卓即刻率领兵马,朝着洛阳城内奔杀而去。经过两日的行程,待到黎明之时,董卓终于领兵来到了洛阳城外的邙山一带,恰好与从城中逃出来的宦官以及汉少帝等一行人碰了个正着。

当董卓碰到汉少帝的时候,他立刻就对那些宦官下手了。之前手握大权的十常侍,不是被当场斩杀,就是投河自尽了。之后呢,董卓便护卫着汉少帝等人,朝着洛阳城内折返而去。

就这样,董卓率领着军队,挟持着汉少帝,大摇大摆地正式踏入京城啦!

在董卓入京之前,其所处的全部历史背景便是如此。透过这些背景我们不难发觉,原来在入京之前,董卓不过是袁家的一枚棋子罢了,相当微不足道,真正掌控局势、犹如执棋之人的实则是袁家!

设想一下,倘若当初带兵进入京城的并非董卓,而是换作其他某位武将的话,那么接下来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便是:士族大臣会以极快的速度掌控住所有局面,将宦官以及外戚势力全部连根拔除。在此之后,他们大概率会把汉少帝与何皇后架空,进而去践行自身怀揣的那些理想,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内部会接着展开争斗的可能。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那时率领军队进入京城的董卓,并没有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

当踏入洛阳城内的那一瞬间,董卓终于首度展露出了他那狰狞的獠牙!

这位边境武将是从底层一步步艰难攀升上来的,而此刻,他终于迎来了生平头一回能够彻底抛开束缚、无所顾忌地“掀桌子”的契机。此前的种种经历都成了铺垫,如今,属于他的这样一个改变局面的难得机会,实实在在地摆在了面前。

当董卓入京之际,其身旁仅仅带着三千精锐而已。不过,这三千精锐可是对董卓唯命是从,全然听从他一人的调遣。更为关键的是,彼时汉少帝以及何皇后,都已然落在了董卓的掌控之中。

就这样,在董卓踏入京城,初次与那些士族的高层大臣碰面之际,董卓便直接开始掀桌子了。

史书记载,彼时身为太尉的崔烈,眼见董卓率军队把汉少帝重重围住,便赶忙呵斥董卓,命其速速退下。然而最终,董卓竟破口大骂起来,说道:“我不辞辛劳赶了三百里路,千辛万苦才救下皇帝,凭啥要退下?难道你就不怕我砍掉你的脑袋吗?”

在董卓极为蛮横的情形之下,彼时身为太尉的崔烈,那可真是毫无办法。要知道,虽说崔烈的官职已然颇高,可关键在于,他在这个时候压根就没掌控着军队呢,面对董卓这般跋扈,也就只能干瞪眼,根本没法拿董卓怎么样啦。

紧接着,董卓顺势对汉少帝以及何太后予以保护,随后一同回到皇宫居住。而在此期间,皇宫整体的布防事宜,绝大部分都被董卓接手接管了起来。

公元189年的八月二十八日,董卓率领着军队,正式踏入了京城。至此,董卓开启了其带兵入京的这一重大行动,而这一事件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此拉开了帷幕,后续诸多局势的发展也因董卓此次入京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当中,董卓会凭借着他那堪称神乎其神的手段展开一系列操作,从而将整个洛阳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也会把整个东汉王朝折腾得乌烟瘴气,彻底给搞坏了。

入京之后的那几天时间里,董卓接连完成了三件事。

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掌控皇宫。在董卓的一番操持下,没过多久,皇宫原本的守卫力量就全被董卓替换成了他自己的人。通过这样的手段,董卓便能凭借汉少帝刘辩的名头,去下达诸多的命令了。

第二件事是关于董卓凭空调兵的情况。董卓手底下仅仅只有三千人马,就想靠着这区区三千人去掌控整个京城,这明摆着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儿,毕竟京城那么大,三千人的力量着实有限呢。

彼时的董卓耍了个小心机。他安排自己手下的那些军队,每到夜里,便偷偷地撤离京城,前往京城之外安营扎寨。待第二日天一亮,再声势浩大地开进京城来。

如此一来,在所有人看来,董卓仿佛在不间断地往京城调兵呢。京城之中的各个势力,对董卓愈发心存忌惮了。究竟董卓调进京城的军队有多少,大家都全然摸不着头脑。

第三件事乃是对京城内溃散军队进行收编。在之前的那场乱战里面,何进、何苗还有数位宦官首领都已经被直接杀害了。如此一来,他们所统领的那些军队就彻底失去了管束,士兵们也都没了可以追随的首领。

在董卓持续不断地进行“调兵入京”的操作后,那些原本处于溃散状态的士兵们,逐渐察觉到了董卓的厉害之处。于是,借着这样的契机,董卓顺势开始对这些士兵展开收编行动。

在那之后,董卓的势力如同火箭般迅猛崛起!仅仅过了短短数天的时间,京城内大半的军队就已然被董卓牢牢掌控在了手中,其势力扩张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而第四件要做的事呢,那便是要除掉丁原!

约略在董卓之后不长时间,又有一位名叫丁原的将军,同样是率领着军队开进了京城之中。而在当时的京城范围之内,丁原所拥有的势力,亦是极为强大的。

看到相关情形后,董卓便派人去与丁原帐下的大将吕布取得联系,接着对吕布展开了一番劝说,最终使得吕布听从其言,出手刺杀了丁原。

在丁原遭到杀害以后,董卓凭借着吕布的助力,成功将丁原所统领的全部军队都收拢到了自己麾下。

到此为止,京城之中的军队,差不多已然全都被董卓所掌控了。

上述这些情况,仅仅耗费了董卓短短几天的时间罢了。就在八月二十八日的时候,董卓才刚刚率领着军队进入京城。然而到了八月三十日,董卓便已然基本上将整个局面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了。

于是在八月三十日这一日,董卓把京城之中的大臣们都召集了起来,专门召开了一场会议。

会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为:废除汉少帝刘辩,另立汉灵帝的小儿子刘协为皇帝。

就在这场会议之中,诞生了《三国演义》里那为人熟知的经典场面,即董卓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然而袁绍却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这一提议。

就在这个时候,董卓将手中的剑指向了袁绍,满脸凶相地以此威胁袁绍,那架势仿佛马上就要将袁绍砍杀了一般。面对如此威胁,袁绍毫无惧色,当即高声回应道:“这天下强横霸道之人,难道就只有董公您一个吗!”

在当时那个时候,除了袁绍站出来公开反对之外,其实掌权的卢植同样明确表明了反对的态度。然而最终卢植的境遇比袁绍还要糟糕,袁绍起码得以逃脱,可卢植却径直被董卓给抓了起来。所幸后来在蔡邕等人出面求情的情况下,才把他给救下了。

然而,袁绍与卢植的反对之举,终究未能拦住董卓的步伐。就在九月初一这一日,董卓大张旗鼓地举行了废立仪式,把汉少帝刘辩正式废黜掉,转而将刘协拥立为皇帝,使得汉室的皇位传承就此发生了重大变故。

在董卓成功将皇帝废黜之后,仅仅是这一瞬间,董卓的声望便如同火箭般蹿升,一下子就达到了最为鼎盛的状态,在那一时节,其威望可谓是无人能及,瞬间就攀升到了顶点之上呢。

需明白,在汉朝过往的历史当中,能取得这般成就的,仅仅只有霍光以及王莽二人而已。然而到了此刻,董卓居然也达成了此项成就。就因如此,在那一瞬间,整个东汉王朝都因董卓的这一情况而大为震惊!

随后,在将汉献帝拥立起来之后,董卓旋即又接连做了三件事情,由此进一步强化了他自身所拥有的权威。

一开始,被废的汉少帝以及何太后就被董卓给囚禁起来了。仅仅才过去两天的时间,董卓便下达命令,把何太后给直接用毒毒死了。

其次,董卓下达了新的命令,针对当初党锢之祸里被杀的“党人”,正式给予平反。并且,董卓还做出安排,把地方上诸如黄琬这类重要的士族领袖,全部委以重要官职,还让他们回到京城来担任相应职务。

另外,董卓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把曾经那些遭到镇压的党人的后代,全都予以提拔并让他们入朝为官,给予了他们诸多的优厚待遇。有众多的士族当中的知名人士,都经董卓之手得到了提拔,还被任命担任地方太守这一官职。

到此为止,董卓的声望与威望已然攀升到了最为巅峰的状态,其在各方势力以及众人眼中的影响力,可谓是达到了极致,再也没有比此刻更高的程度了,就这样,董卓的威望成功地抵达了顶点之处。

彼时董卓刚刚入京,众人对其之名尚不算特别熟知。不过很明显,董卓所让出的那部分利益,着实让众多士族心动万分。需晓得,在当年汉灵帝在位之际,所引发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差点就致使东汉走向分裂啦!

汉灵帝向来不被诸多士族所喜。彼时董卓却下达命令,不仅为这些士族平反,还赋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于是在这之后,不少士族官员短时间内纷纷转而支持董卓。但也有像袁绍等一小部分士族,依旧坚定地反对董卓,甚至起兵与之相抗衡。

当然啦,这都是之后才发生的事儿。

总而言之,董卓入京仅仅才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其权势便如同吹气球一般迅速膨胀,已然抵达了巅峰状态。当下的董卓,一方面已然将京城的全部军队牢牢掌控在手中,还顺利完成了废立皇帝这等大事。另一方面,他又对士族们给予了诸多利益,由此也收获了大量士族的拥护。

例如声名远扬的名士蔡邕,在此期间便选择投靠董卓,进而成为董卓帐下的幕僚。

就这样,在十一月一日这一天,董卓又一次给自己擢升了官职,他强行让汉献帝封其为“相国”。如此一来,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便全都落到了董卓手中,所有相关事务他都能够直接进行掌控处理了。

从客观角度来讲,董卓在入京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着实是相当高明的。仅仅历时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便成功地将局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这般手段确实不容小觑,可见其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在后世史学家当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董卓那么快就废掉皇帝,着实显得有些过于心急了。要是董卓当时能够晚一点再去废黜汉少帝,先着力去多培育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嫡系心腹势力的话,那么后续的历史走向,说不定就会和实际发生的情况大不一样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起码就控制京城这一方面而言,董卓无疑是做得相当成功的。

在董卓成功掌控京城,还顺利将皇帝废黜之后,没过多久,袁绍等一干人便联合起来兴兵举事,其目的正是为了讨伐董卓。就这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侯讨董”这一重大事件,由此逐步拉开了帷幕。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