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那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要是开展诸如评选谁最能打、谁的文采最为出众、谁的个人武力堪称最强之类的活动,想必每一项评选都会引发极大的争议呢。
但倘若要进行评选,选出谁是最为“文武双全”的那一个人,恐怕会极为罕见地不存在任何争议。
要知道,能有资格获得这个头衔的,唯有刘备的老师卢植!在那长达一百多年的东汉末年时期,你去看,比卢植能打的人当中,可没谁能比他更具文化素养;而比他更有文化的那些人呢,又没一个能如他这般能打。
并且,要是我们认真去了解卢植的故事的话,便会察觉到:在卢植所拥有的诸多身份里,担任刘备的老师这一身份,或许是其一生中最为不值一提的那个了。
与同时代的诸多名人相比,卢植显得格外特别。因为其他人的故事或许有着各种各样的起始缘由,而卢植的故事,其开端全然在于他自身,是由他自己开启了属于他的独特故事篇章,这一点和同时代其他名人皆不相同。
在东汉末年时期,有件事着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平民想要出人头地极为困难。唯有世家豪强的子弟,才具备读书识字的条件,进而才有入朝为官的可能。因而同一时代的不少人,在史书对其故事进行记载之前,往往都会先提及他们的长辈以及祖上的身份呢。
举个例子来说,皇甫嵩作为汉末三杰之一,他的叔叔乃是皇甫规。再看曹操,其父亲曹嵩还曾出任东汉的太尉一职呢。还有刘备,他家祖上的渊源在史书上同样记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然而,仅仅只有卢植是与众不同的。
史书当中并未对卢植的家世有任何记载。并且在东汉历史上,于卢植之前,也未曾出现过特别出众厉害的卢姓之人呢。如此一来,待到卢植后来得以发达了,即便他有心想要去攀附一下亲戚,却也根本找不到可以攀附的对象。
自然,就卢植日后所取得的那些成就而言,他自己压根就没必要去攀附什么亲戚关系。倒是在后世的时候,有不少人都想着要认他当作自家的祖宗呢。
在求学的进程之中,卢植之后便拜了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为师。
有这样一个人,其名为马融。
东汉时期,经学制度颇为发达,发展至王朝中后期,涌现出了众多经学家。当时东汉明确规定四书五经为国家的标准课本。然而,四书五经成书年代久远,其中内容在人们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
就这样,到了东汉的中后期阶段,便有一部分人出现了,他们专门针对那些经典著作去撰写注释内容。而这一批人呢,被人们赋予了一个称呼,叫做“经学家”。要是用现代的情况来打比方的话,四书五经就如同教科书一般,那么这些经学家所撰写的相关内容,便相当于如今市场上售卖的“教辅资料”啦。
在那些编写“教辅资料”的人当中,东汉中期有个极为厉害的人物,那便是马融啦,他堪称是这帮人里面最出众的一个呢!
马融在写教辅资料方面相当厉害,就因为这点,他这一生可是收了众多学生呢,据说数量多达三千余人!从当下的视角去看,三千人或许感觉不算特别多,毕竟现在一所小学的人数可能都不止这些。不过可别忘了,马融教授这三千人的时候,那可是在东汉时期!
在那个时候,能够拥有读书资格的人,无外乎是有钱人家的子嗣,又或是达官贵人的子女。如此一来,马融所教授的三千名学生,实际上就等同于在教导三千个来自达官显贵家庭的孩子。至于寒门子弟嘛,能在此列的那可都是天分相当高的极少数孩子呢。
后来,当这些学生纷纷踏入仕途为官后,东汉的各个角落便遍布了马融的弟子。单就这张由师生关系编织而成的庞大关系网而言,其能量之强着实令人惊叹,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由于马融的关系网极为强大,之后呢,有个出身极为厉害的世家大族的子弟,投到了马融门下,还迎娶了他的女儿,此人名叫袁隗。而袁隗往后有两个侄子,一个是袁绍,另一个则是袁术。
彼时,卢植成功拜入马融的门下,从而成为了其三千弟子当中的一员。
诚然,相较于其他人而言,卢植的家世实在是没什么可称道之处。他所能凭借的,唯有自身的天赋罢了。因而在拜入马融门下后,卢植便始终一心扑在读书上,从不会去参与吃喝玩乐之类的活动。那些极具诱惑的歌舞表演,他更是连瞧都不瞧一眼。
卢植这般表现,倒是让马融后来对他另眼相看了。在马融心里,自己门下达官显贵家的子弟并不少见,可唯独像卢植这样特别好学的孩子,是最为稀缺的!
此后,马融全力投入对卢植的教导当中,差不多是将卢植当作传承衣钵之人来培养了。这般倾力相授下,卢植于学术方面的造诣自是日益深厚。再后来,卢植在其老师的全力带动下迅速成长,进而成为了当时学术界赫赫有名的“权威人士”。
而在此之后,待卢植完成学业、学业有成之际,他并未一门心思地去钻营,拼命谋求个一官半职。恰恰相反,他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那里当起了一名教书先生,开启了教书育人的生活。
史学界在卢植究竟做了多长时间老师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但显而易见的是,卢植选择回家任教,绝非是在搞作秀那一套,而是真心实意想要投身于教育领域,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正因如此,没过多久,卢植的声名便日益响亮起来,众多的年轻人纷纷前来,追随其学习。
卢植先是在家做了数年的教书先生,随着时间推移,其名气不断攀升。而后,在汉灵帝开始亲政并掌握大权之际,卢植受到朝廷的征辟,被授予了“博士”这一官职。
在此额外提及一下:秦汉之际所设的博士,与现今所说的博士,二者含义全然不同。现今的博士,乃是一种学位的称谓。然而在秦汉时期,博士实则为一个官职,是专门用来授予那些极具学问的学者的。
要是非得找一个现代与之类似的情况来类比的话,秦汉时期所设立的博士这一职位,从其性质、地位以及所承担的职责等方面综合来看,实际上是和如今的“院士”更为相近的。
在卢植取得“博士”这一身份后,其学识与能力水平迅速获得了汉灵帝的首肯。时光又推移了两年,卢植迎来了新的任职安排,他被汉灵帝任命为九江郡太守,开启了在九江郡主政一方的新征程。
站在后世的视角去看,卢植此次得以升任太守,无疑属于破格的擢升之举。然而,这对于他而言,实则是一场极为艰巨的考验。要知道,彼时的九江郡正处于叛乱之中,任谁都能明白,在那样的情况下,九江郡迫切需要的是一位擅长征战的太守啊!
然而在这个时候的卢植呢,他仅仅就是一介文人,在此之前,那是从来都未曾有过打仗的经历的,压根就没参与过任何战事呢。
然而,最为奇妙之处,恰恰就在于此。
卢植本是一介文人,此前从未接触过军队相关事务。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自打他走马上任以后,竟能迅速上手,成功指挥起当地的军队,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平定了那场叛乱,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究竟卢植是通过何种方式学会打仗的,这一点无人知晓。
说不定,卢植便是传说里那种生来就具备卓越打仗才能的“绝世天才”。
然而,或许是在这场战斗里面,卢植多多少少也负了些伤。于是没过多久,卢植便递交了辞职报告,恳请能够再次回到家乡去从事教书的工作。
就在此次返乡任教期间,有一位年轻人,前来拜入了卢植的师门。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刘备。
依据史书所记载的时间先后进行推断,刘备到卢植门下求学读书一事,应当是发生在卢植此次辞去相关职务之后的时间段里。
并且,刘备在卢植那儿求学所持续的时间,大体上不会太长。毕竟没过多久,卢植便又一次得到启用,接着就前往京城那一带去了。
即便如此这般的情况,在之后的漫长一生里,刘备始终都以“卢植的学生”这样一个身份来自我标榜着。
这样的身份,确实是足以让他感到骄傲的。毕竟,这身份有着特殊的意义或价值,能够成为他可以为之自豪的资本,所以说,这个身份确实是值得他去骄傲的呢。
此次回家任教没多久,卢植便又前往京城了。说起缘由,着实有些讽刺。那时,部分达官显贵家的子弟,为能更顺利通过察举制考核,竟去贿赂宫中宦官。他们采取涂改宫中“标准教科书”的手段,好让自己在考试时能轻松些。
而后,蔡邕等一批官员站了出来,秉持着内心的那份正直,将这件事给揭露了出来。他们不愿对此事视而不见,凭借着心中坚守的正义之感,把相关情况毫无保留地捅破,让其呈现在众人眼前。
在后来的史书当中,这件事被赋予了一个特定的称谓,那便是“熹平石经案”。
后来,由于发生了这件事,汉灵帝颁布旨意,决定对标准的儒家典籍展开重新修订。不仅如此,还要求把修订好的内容径直刻于石碑之上,以便众人能够据此学习。如此情形下,汉灵帝便得征召诸多大儒,来顺利完成这项修订工作。
就这样,卢植此前一直都在家中调养身体、养病呢。但当得知有这样一项工作后,他便主动站了出来,积极地自告奋勇,向相关方面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去。
对卢植这般的大儒而言,参与到修订国家标准教科书这件事情当中,其意义和价值是相当重大的,相较之下,出任一个太守之职,对他的吸引力可就远远不及参与修订教科书这件事了。
就这样,在又研读了几年书籍过后,东汉时期的庐江郡再度爆发了叛乱之事。要知道,庐江郡距离九江郡并不遥远,甚至有可能此次起来造反的这些人,正是当初被卢植镇压过的那一批呢。于是乎,紧接着卢植便被紧急调派前往庐江郡,出任太守一职。
果不其然,卢植在到任以后,迅速对叛乱展开了镇压行动。整个过程进行得极为顺利,几乎未曾出现任何阻碍或是波折,叛乱就这样被卢植轻而易举地平定了下来。
叛乱平息过后,卢植又被召回京城,继续从事著书之事。此次,他被安排去续写《东观汉记》,这部书记载的正是东汉时期的历史内容,卢植由此再度投身到相关的撰写工作当中。
卢植就仿佛是一位救火队员一般。东汉只要哪里出现了问题,他便会被调往哪里去解决。而如此一来,他在汉灵帝心中的地位,那自然也是随之不断地提升起来啦,变得愈发重要了呢。
就在如此这般的状况之下,公元184年的时候,黄巾起义轰然爆发了。
倘若不存在黄巾起义这一事件,卢植于后世史书当中呈现出的形象,无疑会是极为典型的文官模样。虽说他在地方任职期间,于镇压叛乱一事上取得了诸多成绩,然而与他在文化领域所斩获的成就相比的话,那些成绩便显得几乎无足轻重了。
然而,自黄巾起义爆发以后,情形便截然不同了。
起义爆发之际,卢植扮演起了救火队员的角色。汉灵帝旋即对其委以重任,依照汉灵帝的部署安排,卢植迅速行动起来,他领受命令,带着东汉的北军五营士兵,马不停蹄地奔赴冀州,目的便是去镇压当地已然爆发的叛乱。
需明白,在汉朝的军事管理架构下,京城设有南北两军,它们通常都属于国家最为精锐的军队范畴。在这二者之中,北军五校的实力尤为强劲,而南军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呢,便是负责守卫京城的安全啦。
由此可见,汉灵帝已然将整个北军的统领大权全部交到了卢植手中。从这一安排不难看出,汉灵帝对卢植的重视程度那是相当之高,个中意味,自是不言而喻,旁人也能从中深切感受到这份看重呢。
随后,卢植踏上了北上之路,他可没让汉灵帝的期望落空。要知道,冀州可是黄巾军最为关键的老巢所在,张角就待在这儿呢。然而,在卢植精心指挥下,黄巾军面对卢植所率军队,那是一路溃败,没过多久,就只能灰溜溜地退到河北广宗县去坚守了。
单看这一战绩,已然显得极为离谱啦!然而诸多后世军事家在对这场战争进行复盘后,竟得出了一个更为惊人的结论:彼时的卢植压根就未曾使出全力!要是卢植当真全力以赴的话,恐怕在他抵达后的首个回合,张角便会被直接正面击溃啦!
至于卢植当时为何要藏一手,缘由其实挺简单的。并非是他在故意放水,实际上他是打着围点打援的主意呢!
他盘算着先把张角围困于广宗县,借此吸引各地太平道的信徒前来增援。如此一来,他便能持续歼灭那些赶来增援的信众,进而从根源上将整个冀州地区的太平道彻底铲除干净,让其不复存在。
瞧,这便是卢植打仗所展现出来的水准!其在战场上的表现,所呈现出的作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起来,就达到了这样的一种程度,这就是卢植实实在在打仗时的水平状况呢。
只需他稍稍展露一手,便能达到这个时代所企及的极致水准。哪怕只是略微发力,呈现出来的,便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堪称顶尖、无可超越的程度,其展现出的能力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事实上,不单单是卢植如此哦,与他处于同一时代且并称的皇甫嵩、朱儁两人,同样是这般状况!这三个人当中,不管把哪一位单独拿出来看,那可都是在王朝走向末期之际,拥有着能够力挽狂澜的本事,凭借自身的能力,足以再为国家延续几十年国运的超级厉害之人呢。
然而最终,在东汉末年所演绎的这出大戏之中,这三个人,均由于各式各样的缘故,并未能够获得可以全力施展身手的契机。
至于卢植这边呢,在成功困住张角之后,其人生很快就来到了最大的转折点上。彼时,汉灵帝派遣了一名宦官前来,目的是替汉灵帝了解查看当下的战况。之后,这名宦官便找上了卢植,并且公然向卢植索要贿赂。
卢植这人实在正直得很,到最后竟然一分钱都没给出去。就因为这样,那个宦官回去之后,哪能善罢甘休,肯定是要给卢植使绊子的。于是,他直接就向汉灵帝去汇报了,说卢植在前线打仗的时候消极怠工,只是把黄巾军给围起来了,却压根不发起进攻。
需明确一点,彼时汉朝中央的精锐力量有半数都掌控在卢植手中呐。即便汉灵帝对卢植极为信任,可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也绝不敢对相关事宜全然不放在心上。这种情形,和后来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高仙芝与封常清坚守潼关的情况颇为相似呢。
于是没过多久,汉灵帝便撤掉了卢植的全部职务,还动用囚车把他押解回了洛阳。而冀州那儿接下来的战事呢,就交由董卓来负责处理了。
接下来,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幕于冀州上演了。卢植此前已然布下了局,成功将黄巾军牢牢压制住。要是董卓能接着依照卢植的法子行事,用不了多长时间,便可将黄巾军全部彻底剿灭干净。
然而最终的情况却是,董卓才刚抵达,就致使整个战线彻底崩溃了。就在卢植离去之后,冀州的黄巾军全体立刻展开了迅猛的反攻,差一点儿就把董卓这边给成功反推回去了。
恰好在这个关键时候,张角离世了。而后,位列汉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十分及时地终结了南边的战事。紧接着,他便迅速率领军队朝着北方进发,成功堵住了因董卓而遗留下来的漏洞,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当时的局面没有朝着彻底恶化的方向发展。
就说卢植吧,他被带到京城之后,着实遭受了诸多磨难。所幸的是,冀州那边接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使得汉灵帝也渐渐察觉到,或许之前是自己做错了。
皇甫嵩在成功镇压起义军之后,全力为卢植讲情,甚至把此次行动所获的全部功劳都归到了卢植身上。也正因如此,汉灵帝经过考量后做出决定,不仅赦免了卢植此前的罪责,还让其恢复原来的官职,依旧出任尚书这一职务。
卢植的一生里,镇压黄巾军之战即便未全力施展,却也堪称其人生的巅峰时刻。然而自被带回洛阳起,卢植往后便要接连经历一系列更为荒诞离谱的人生境遇了。
卢植官复原职没过多久,汉灵帝便因病重离世了。汉灵帝这一去,紧随其后的便是《三国演义》开篇所呈现的主线情节。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如此局面发展下来,最终致使董卓进入京城,由此开启了后续一系列风云变幻之事。
董卓入京这一过程,卢植始终待在京城,全程目睹了所有情况。令人惋惜的是,虽说他事先已预料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可最终还是没能阻挡这样的结果发生。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要知道卢植他本人压根就不隶属于任何一方势力。
卢植得以一步步晋升,凭借的全然是自身的学识与能力。就其出身而言,本就注定他归属于士族集团这边。然而,卢植他自己呢,偏偏不喜好抱团取暖,也不愿与那些官员们结党营私,始终保持着特立独行的姿态呢。
事实上,要是卢植参与到各方的站队当中,那他无疑会是极为关键的一个角色。要知道,卢植师从马融,而马融的女婿乃是袁隗,袁隗可是彼时士族集团的领军人物呢。这就意味着,只要卢植肯表态,袁隗肯定会迅速去拉拢他,还会助力他拿到兵权的。
只可惜,卢植自己对这一类争权夺利的事儿压根就提不起兴趣来。就拿袁家那些盘算谋划来说吧,卢植也是完全没有参与其中的,他仿佛置身事外,对这些争权之事漠不关心。
于是,在知晓董卓即将被调往京城的消息后,他马上就去对何进进行了劝说。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何进完全没有听从他所说的那些话。
至于没有听从的后果,这在后来也都被大家知晓了。
在那个一片混乱的夜晚,宦官与外戚集团彼此厮杀开来。彼时,卢植拼尽了全力,一心想要进入皇宫保护汉少帝以及何太后。可遗憾的是,由于他当时并未掌握兵权,即便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皇宫,却终究还是无法改变任何状况。
就这样,卢植只能无奈地望着董卓一步步踏入京城,却无力阻拦。眼睁睁瞧着那董卓带着他的人马,毫无阻碍地进了京城,卢植满心忧虑与愤懑,可在当时的情形下,也唯有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任董卓如此堂而皇之地进入那京城之中。
随后便发生了董卓废帝一事。在真正废去汉少帝之前,董卓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企图获得众人的支持。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情节可是袁绍大放异彩的时候。那时袁绍径直拔剑出鞘,将剑指向董卓,公然与董卓形成对峙局面。
然而就正史上的记载而言,袁绍在当时确实有那样的举动不假,但必须明确的是,他并非此事真正的主角。实际上,真正担得起主角之名的,乃是卢植呢。
相较于袁绍而言,卢植不论是在声望方面,还是官职级别上,都明显更胜一筹。并且,其在士族群体里所占据的地位,那也是袁绍远远无法与之相较的。
董卓提出废帝的主张后,敢于公然站出来反对他的人寥寥无几。在这为数不多的反对者当中,卢植的威望堪称最高。并且,卢植不像袁绍那般行事鲁莽,他所陈述的反对理由条理清晰、依据充分,就连董卓面对他的言论也难以找到反驳的余地。
当然了,采取这样的做法,根本没办法阻拦董卓废帝的行径,非但如此,还致使卢植遭遇了杀身之祸。
此次会议一结束,董卓便径直将所有持反对意见的人都给抓了起来。袁绍因较为年轻,事先得以逃脱。但卢植就没这般好运了,他年事已高,董卓抓人之时,他根本没法逃走,最终只能被董卓擒获。
最终,是蔡邕等数位大儒共同出面,联名来为卢植作保并求情。而董卓呢,考虑到要对那些士族加以笼络,所以才肯放过卢植这一回,进而将其释放了。
此次被免职后,卢植心里已然明白,天下日后定会大乱起来。紧接着,他便主动请求返回幽州老家。凭借自身的聪慧与智谋,卢植成功避开了董卓的追杀,顺利地回到了幽州之地。
卢植回到幽州后,并未参与诸侯讨董的联军,而是就此隐居起来。没过多久,袁绍在冀州崛起,卢植因受到压力,被袁绍请去担任军师。不过在这之后,卢植也未曾给袁绍贡献什么良策。仅仅过了一年,卢植便病逝了。
卢植离世之际,刘备尚在公孙瓒麾下担任类似团长的职务,彼时公孙瓒也才刚刚独立。身为卢植的学生,他们却无力帮扶老师。也就在卢植去世的同年,董卓遭刺杀身亡。然而,这乱世并未因董卓之死而终结,反倒愈发混乱起来。
卢植的一生便是如此。
细细审视卢植的经历便会知晓,卢植的一生着实有些乏味,还透着一股过于迂执的劲儿。在其漫长的人生历程里,原本是有好些契机能够径直扭转历史发展走向的。就像在返回京城之后,若能及时去争夺兵权,进而助力士族把控最高权力,情况或许就大不一样了。
只可惜,面对这诸多的机会,卢植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操守”,结果是一个机会都没能抓住。如此一来,他人生所能抵达的最高处,仿佛就永远停留在了镇压黄巾军的那个时刻,再难有新的突破与超越了。
然而就卢植而言,不管从哪方面去看,好像都还没厉害到那种极为出众的程度呢。起码,这样的卢植,看上去并没有达到能让曹操对其心生崇敬的那种程度。
的确,实际情况就是这般模样,真真切切的,毫无偏差,就如同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确实就是这样没错啦,实实在在印证了这一点呢,事实确实如所说的这般。
单从卢植的这些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做的种种来看,似乎他也就只能算是个二流大臣罢了。然而要知道,卢植的生平经历,实际上仅仅只是他整个故事当中的一半内容而已。
相较于卢植的个人经历而言,实际上,卢植另一半的故事才是真正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这其中的一半呢,被称作“学术造诣”。
简而言之,卢植曾参与到“熹平石经”的修订工作当中。要知道,在后世,所有研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所读的版本皆是经卢植、蔡邕等一众人士修订过后的。这也就意味着,卢植参与修订的,乃是被后世所有人一致认可的“标准教科书”。
之后,卢植参与到了《东观汉记》的续写工作当中。要知道,这部书于史学界而言地位甚是崇高,毕竟它是在东汉时期去记载东汉的历史,其可信度自然是相当之高的。也正因如此,卢植凭借这一成果,在历史领域里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卢植其身份乃是一位“经学家”。在他的一生当中,有大量的时光都花费在了对儒家经典的钻研琢磨之上。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还撰写完成了两部极为重要的著作,这两部著作便是《尚书章句》以及《三礼解诂》。
现代人没听说过这两本书是很正常的事儿,毕竟它们后来失传了。不过呢,在隋唐之前,也就是科举制还没开始推行的时候,这两本书那可真是声名远扬,相当有名气呢!
在科举制尚未推行之时,实行的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在那段时期,人们所研读的标准教科书,便是儒家的那几部经典之作呢。而在这些经典当中,有两部较为突出,它们分别名为《尚书》以及《周礼》。
不妨设想一下,若把这两本书视作后世的标准教材典范的话,那后世诸多的大儒纷纷撰写了各式各样版本的教辅书籍。而在这众多的教辅书当中,卢植所著的这两本,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其权威性在同类教辅书中脱颖而出。
后来,卢植的后人凭借着那两本书,获得了对这两本教科书极高的学术解释权。由此,卢家逐渐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读书世家”。在众人眼中,他们家于研究那两本作为标准的教材一事上,所达到的造诣堪称最深,备受认可。
于是乎,在中古历史的长河之中,一个极为强大的世家——范阳卢氏,应时而生啦!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那个时代的天空中闪耀登场,就此开启了属于它的非凡历程,在中古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卢植有着颇高的学术造诣,就因为这一点,卢氏家族往后靠着与之相关的两本书,足足享受了一千多年的好处。凭借这份好处,范阳卢氏在之后长达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候都处于极为优越的地位,几乎每一代族人里,都有人能直接介入到历史的主要发展脉络当中。
如此一来,接下来大家便会瞧见众多姓卢的厉害人物啦,而这些卢姓牛人可全都是卢植的后代呢。
卢植离世后,其子卢毓投身曹魏集团为官。待曹叡在位之际,卢毓一路升迁,官至曹魏集团的司空之位。而在司马懿发起高平陵政变时,卢毓明确站在了司马懿一方阵营,之后曹爽的案子,便是由他出面帮忙主审的。
在高平陵政变之际,卢家做出了正确的站队选择,由此在西晋时期迎来了家族的兴盛发达。卢植的孙子卢钦,于西晋之时,更是官至尚书仆射这一要职。历经连续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待到西晋时期,卢家已然完全开枝散叶,成功跻身真正的顶级豪门之列。
于是在此之后,范阳卢氏便开启了长盛不衰的历程。
往后,卢植的曾孙卢志,在八王之乱期间,选择站在了成都王司马颖那一方。卢志深受司马颖的信赖,作为其谋士,深度参与到了八王之乱的主要情节之中,成为这场乱局主线剧情里的直接参与者。
当时间推移到卢植后人的第五代玄孙那一代时,卢家涌现出了卢谌这么个人物。他先后跟随着刘琨、石勒、冉闵等不同势力之人。在十六国时期前期的主要发展脉络当中,他差不多完整经历了一遍,并且在其中每一处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卢谌之后,其曾孙卢循在东晋末年崛起,他身为天师道领袖,发起了一场“卢循孙恩起义”。在东晋十六国的历史长河里,这场起义的分量可不轻,就如同东汉时的黄巾起义一般,堪称当时东晋历史的主线剧情,影响颇为重大。
南北朝时期,卢家又出了个卢诞。由于卢家并非出身关陇地区,故而在西魏难以跻身核心统治圈。不过,卢诞却成功打破了卢家面临的这种局面,他得到宇文泰的赏识,被选作宇文泰儿子的老师。就这般,卢家顺势进入了北周的核心圈层。
隋唐时期,卢家涌现出的宰相、名臣数量愈发增多。在卢氏族谱当中,即便身为宰相,也未必能有单独开一页记载的资格。特别是隋唐初期,范阳卢氏位列“五姓七望”,堪称当时天底下最为高端的门第。卢家的女子,就连李唐皇族前来求娶,卢家也是瞧不上眼的。
在隋唐那个时期,卢家当中影响力最为突出的几个人物呢,居然是几位诗人哦。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两位,那便是卢照邻与卢纶啦。这两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可一点都不陌生呢,毕竟他俩创作的诗,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必背的内容啦!
往后,卢家出现了一位极具标志性的人物,名叫卢惠能。或许不少人对这个名字会感到有些生疏,然而要是说起他的另外一个称号的话,那可就是众人皆知啦。
在佛教的发展历程当中,有一个人被大家尊称为“六祖慧能”。他在佛教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名号“六祖慧能”也一直流传了下来,成为佛教史上一个广为人知且极具影响力的称谓。
有一位和尚,就是说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偈语的那一位。这位在佛教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大师,成功缔造了佛教的禅宗南宗,从其成就与影响力来看,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大师。
自唐朝起,随着科举制全面普及开来,范阳卢氏这一家族便渐渐走向没落。不过,卢氏后人并未就此沉寂,依旧活跃于历史的舞台之上。即便到了现代,国外诸多卢姓之人,不少也是卢植的后裔呢。就像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便是范阳卢氏后人,确凿无疑是卢植之后。
后世所呈现出的种种情况,足以彰显卢植所具有的影响力。就是这样,卢植在后世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其影响在诸多方面均有所体现,而这便是卢植于后世所产生的那种实实在在的影响力了。
最初,这所有的一切皆是源于卢植自身的拼搏奋斗。卢植身为一代大儒,凭借其不懈奋斗,为范阳卢氏奠定了往后千年长盛不衰的根基。相较而言,他作为刘备老师的这一身份,与范阳卢氏老祖宗的身份比起来,好像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