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最后的几个皇帝,彼此之间都是啥关系?为啥他们关系那么乱?

云深不知鹿 2025-02-15 15:02:29

西汉后期那几位皇帝,彼此间的关系着实有些混乱。打个比方来讲的话,这几位皇帝能够凭借“元成哀平孺子婴”这么一句顺口溜来进行指代呢,反正关系情况就是这般让人感觉有些繁杂错乱的。

在西汉后期的这几位皇帝之中,实则有一人最为关键。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其余那几位皇帝,他们的经历等情况,皆是从这一人的故事脉络当中,延伸、发展出来的。

汉元帝便是所提及的这个人。

那么,要是顺着汉元帝刘奭的故事脉络一点点梳理下去的话,我们便能够轻松弄明白整个西汉后期皇位传承的情况啦。

在西汉的漫长历史进程当中,汉元帝着实是一位没什么太大名气的皇帝。说得更为确切些,不少人在研读西汉历史之际,常常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在汉宣帝之前的那些西汉皇帝,基本上个个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且他们的故事,人们也大都能讲得出来。

不过在汉宣帝过后,西汉余下的那几位皇帝,或许大家普遍都不是那么熟悉啦。

其主要缘由在于,后续的那几位西汉皇帝,着实没干什么正事。倘若说西汉初期的几位皇帝,个个都肩负起了自身的职责,成就了一番功绩。那么到了西汉后期,那几位皇帝差不多每日都窝在后宫里,啥事儿也不干。

当谈及汉元帝时,后世不少人对其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父亲乃是汉宣帝,母亲则是许平君。其父母间的爱情颇具传奇色彩,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的诞生,并最终由他继承皇位。

其次,汉元帝当政之时,汉朝把声名远扬的大美女王昭君送往匈奴去和亲啦。要知道,那极为著名的昭君出塞一事,恰恰就发生在汉元帝在位的这个时期。

然而实际上,前面所提及的那些事情,都并非汉元帝时期真正的历史核心脉络所在。汉元帝那个时代,其真正占据主导地位、贯穿始终的历史主线,应当是汉朝所推行的儒家化改革。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汉元帝堪称首位完整接受儒家教育的皇帝。此前,秦始皇与秦二世所接受的是法家教育体系。汉朝初期的几位皇帝呢,接受的是道家思想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后续几位汉朝皇帝表面上是接受儒家教育,可实际走的却是“外儒内法”的路径。

只有汉元帝是个例外。

汉元帝全然是个典型的儒家弟子模样,打心底里始终笃定,认为儒家的那一套理念及做法,能够搞定所有难题。于是乎,在他登上皇位之后,便大力着手在广袤范围内推行儒家的相关制度,硬是把整个汉朝彻彻底底地进行了一番儒家化的变革。

一个国家若全面推行儒家制度,致使其他所有思想皆被视作异端,那无疑是一场灾难。恰是从汉元帝所处的这一代起,往后的汉朝便踏上了迅速衰败的道路,开始一路走下坡路了。

就后宫子嗣这一方面而言,汉元帝的表现同样欠佳。

汉元帝的一生共育有三个儿子,依次为长子刘骜、次子刘康还有老三刘兴。颇为有趣的是,这三位儿子并非出自同一位后宫妃子,而是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后宫妃子所生。

刘骜作为长子,乃是汉元帝与其正妻王政君所育。早在汉元帝尚为太子之际,王政君便嫁与他,随后诞下刘骜。待汉元帝登上皇位之时,王政君顺势成为皇后。如此一来,身为长子的刘骜,便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刘康为次子,其母是汉元帝极为宠爱的傅氏。在汉元帝当政之时,他对皇后王政君并无多少喜爱之情,反而是对傅氏格外钟情。也正因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汉元帝心里始终盘算着要废掉当时的太子,进而改立傅氏所生的刘康,也就是次子,为新的太子。

只可惜,在那时王政君的手段极为厉害,汉朝高层的那几大外戚家族,无一例外都站在了太子刘骜这边给予支持。如此一来,直至生命终结,汉元帝最终也未能成功将太子废掉。

再来说说老三刘兴,他的生母是宫里的卫氏妃子。这卫氏在宫中既未获盛宠,地位也较为低下,其娘家同样没什么势力可言。如此一来,刘兴自出生后,在三位皇子里便成了最不受待见的那一个。老大刘骜虽说也并非格外得宠,可人家毕竟顶着太子的名号,而老三就只是个普通皇子罢了。

如此这般,历经了十多年的在位时光后,汉元帝与世长辞。由于直至其离世,都未能将太子废掉,因而在他驾崩之后,太子刘骜便顺顺利利地登上皇位,就此成为了“元成哀平”时期的汉成帝。

接下来要说的是汉成帝在位时期的情况,那可比他父亲在位时还要糟糕呢!汉成帝刚登上皇位,就大力扶持自己母亲王政君所在的家族来掌控朝中大权,把整个朝政大权都交到了王氏族人手中。而他自己呢,干脆直接躲到后宫里面去了,成天就沉溺在后宫那些事儿当中。

汉成帝登基后,朝政大权迅速被王家所把持。王政君的诸位兄弟,依次轮流担任第一大臣之职。待其兄弟们先后离世,王家的下一代中,有个叫王莽的孩子挺身而出,继续接棒,成为新一任的第一大臣。

汉成帝平日里玩得太过花哨,这使得他生育能力不强。而且在其在位后期,极为宠爱赵飞燕。赵飞燕自己无法生育子女,她担忧其他妃子若生下孩子,自己便会很快失去宠爱。于是,在得宠期间,赵飞燕就对后宫的其他所有女子展开了针对性的行动。

只要后宫之中有哪一个女子被汉成帝临幸,并且有了身孕,赵飞燕便会立刻采取行动,千方百计地把这个孩子弄掉。

最终,汉成帝在皇位上历经了二十多个年头。人步入中年以后,他始终未曾得有子嗣。并且到了这个阶段,汉成帝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已然到了根本不可能再生育孩子的地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成帝显然是迫切需要从宗室里面,选出一个孩子来进行过继,让其充当自己的接班人。

要是考虑过继或者挑选继承人这件事,那肯定是血缘关系越近越合适。汉成帝自己是没儿子的,不过呢,他有两个弟弟,而且这两个弟弟都有儿子呢。如此一来,即便要进行过继,汉成帝也只能从这两个弟弟的儿子当中去做选择啦。

有趣的是,汉成帝的那两个弟弟,情况也颇为相似呢,他们所拥有的子女数量都极少,似乎每一支都是一脉单传的状况,这情形还真是有些特别。

刘康是老二,他仅有一子,名为刘欣。老三刘兴好像同样只有一个儿子,叫做刘衎。不过呢,也存在一种说法,就是老三或许还有其他儿子,只是在史书当中并未有相关记载罢了。

不管怎样,到最后呈现在汉成帝跟前的,就只有这两个孩子了。其中一个是老二所生的儿子,另一个则是老三的儿子。

太子之位的人选,可是直接关联着未来权力结构走向的大事,各方必然会展开一番博弈。在这场博弈里,由太后王政君带领的王家,站在了老三的儿子刘衎那一方给予支持。而以赵飞燕为代表的一伙人呢,却是力挺老二的儿子刘欣。

双方意见之所以不统一,缘由说来很简单。当年老二的母亲傅氏极为得宠,且到此时傅氏依旧健在。想当年,王政君为了帮儿子去争那太子之位,差不多和傅氏闹成了死对头一般,这便导致了如今双方意见难以统一的状况。

倘若当下选定老二的儿子,也就是傅氏的亲孙子来当太子的话。待这孩子日后登上皇位,傅氏便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后。到了这般时候,王政君又该置身何处呢?王家又能够去往何方呢?

老三这边呢,向来都未得到过宠爱,不过他和王政君的关系倒是还不错的。也正因如此这般的情况,王政君自然而然地就对老三的儿子给予支持了。

赵飞燕由于自身没有儿子,而此前傅家给她送了大量钱财,由此双方结成了同盟。也正因如此,她这才愿意去支持老二的儿子。

这场较量从整体层面来看着实极为复杂,不过最终的决断权终究是握在汉成帝手中的。最终呢,汉成帝做出了抉择,选定老二的儿子来担当自己的继承人,将这份延续统治的重任交付到了其身上。

就在选定这个孩子后没过多久,汉成帝便驾崩了。而后,老二的儿子刘欣成功继承皇位,他便是“元成哀平”时期的汉哀帝。

当谈及汉哀帝的时候,想必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他的私人生活状况了。在汉哀帝当政的那段时期,他对女子并无喜好之情,反倒极为宠爱一个叫做董贤的男子呢。

除了那点花边新闻外,历史上真实的汉哀帝着实是个挺别扭的帝王。在即位伊始,他也曾努力过。当时西汉存在诸多问题,像土地兼并之风盛行,他就想着去解决、去抑制。可无奈的是,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堆积如山,汉哀帝最终也只能是无能为力罢了。

于是在此之后,汉哀帝便只得选择躺平这一做法了。在当时的诸多状况之下,汉哀帝似乎也没有了其他更好的应对之策,无奈只能是走上躺平这条路,任由局势发展,而不再做过多积极主动的改变与干预了。

在后宫的情形是,他所钟爱的竟是一个男人,也正因如此,他一直未曾有儿子诞生。如此这般,时光流转,一晃在位便过去了六年,而后汉哀帝竟猝然离世,其死亡的方式是暴毙,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汉哀帝离世甚早,且逝世之时并未留下子嗣,就连挑选合适继承人一事都未来得及完成。如此一来,在汉哀帝故去之后,究竟该由谁来承接皇位,便成了极为关键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实际上,在当时来讲,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非难事。要知道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汉元帝仅剩下一位在世的男性后人啦,此人便是老三的儿子,也就是刘衎。

刘衎的上位一事,在后世引发了诸多争议。有观点认为,彼时掌控大权的王莽,为便于自身继续掌权,故而拥立了年幼的刘衎,却未从刘氏宗亲里挑选其他年长之人来担当此位。

不过,要是换个角度来思考的话,好像除了刘衎,确实也找不出更适宜的人选啦。要知道,彼时的刘衎已然是汉元帝尚在人世的唯一男性后裔了。倘若不选他,那就只能从汉元帝其他弟弟的后代里去挑选了。可在汉元帝有后人存活于世之时,这样的选择,明显是与顺位继承制度不相符的。

总而言之,依照当时实行的顺位继承制度来判定的话,理当轮到这位排行老三的人的儿子来接手相关事务,进行接班事宜,这是制度之下明确应有的安排。

这位便是汉平帝。

而在这一年的时候,刘衎才仅仅只有九岁,年纪尚幼,还处在懵懂天真的孩童阶段呢,不过就是这样小小的年纪,却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特定印记,即便那时的他还如此年幼。

在随后的数年当中,鉴于刘衎年纪实在太小,朝政大权便统统被王莽掌控了去。一晃七年过去,刘衎竟也早早离世。至于刘衎究竟因何而死,后世一直争议颇大。一部分人觉得他是自然离世,另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王莽瞅准时机将其毒死的。

刘衎临死之际,其实是留下了一个孩子的,后人将其称作刘婴。可在刘衎离世之时,刘婴才仅仅四岁,这般年幼,显然是没办法担当起皇帝这一重任的。

于是在这之后,王莽便耍了个文字上的把戏。他对外宣称,接下来要由他暂时代行皇帝的职权,当个所谓的“假皇帝”。而刘婴呢,就暂且担任太子之位。等到刘婴长大成人后,他会再把皇位交还给刘婴。

然而关键在于,仅仅过了三年的时间,王莽便全然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径直正式登基称帝了。在王莽成功篡位以后,那个此前始终未曾真正当过皇帝,仅仅做过太子的刘婴,也就顺理成章地沦为了所谓的“亡国之君”。由于他未曾真正称帝,所以后世都称其为“孺子婴”。

2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