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担任多年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将军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心脏功能逐渐变得不好,傅作义的秘书向保健组反映了这一情况,保健组建议傅作义休息一段时间,只有停止一段时间工作,才能让身体自己恢复过来。
对于这个建议,傅作义并没有采纳,就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年龄大了,能够为国家做的事情并不多了,所以他要在这个关头多做一些事情。

而傅作义将军的坚持,也让中央领导人们知道了,接连的电话关心之后,毛主席决定,让傅作义前往广东休养一段时间,因为那里的气候比较温暖,而且湿度比较高,相比起干巴巴以及秋冬季节寒冷的北京,广东是一个很好的养老之地。
对于毛主席的安排,傅作义是非常感动的,但是他在去广东之前,对毛主席提了一个要求,并且表示,如果毛主席不能答应他这个要求的话,他就不去广东了。
傅作义随后也提出了他的想法,听到了他的要求后,毛主席也只能答应傅作义,并且叮嘱他千万要注意好身体,傅作义所谓的“要求”就是,即便他去了广东,也希望中央允许他工作,他保证以后的工作强度不会这么大,可是广东的水利工程也很多很重要,傅作义希望能够四处看看,考察一下这些工程。
毛主席知道傅作义的事业心很强,除了让傅作义身边的工作人员好好照顾他以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在新中国建国十几年之后,毛主席和傅作义相处成了老朋友,眼看着傅作义这些年来的变化,毛主席是非常感慨的。
对于傅作义来说,他回想起过去自己所做的事情,心中满是愧疚,努力工作,也是他弥补愧疚以及遗憾的一个直接办法。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高官,担任过华北剿总司令员的傅作义,他对于共产党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傅作义早年在阎锡山的手下担任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傅作义表现出色,蒋介石提拔了他,傅作义也渐渐脱离了老东家阎锡山,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就觉得我党的建军方法非常有特色,于是在自己的战区实行了这样的办法,在那些年代,傅作义是亲近共产党人的。
不过在解放战争打响后,傅作义被蒋介石所蛊惑,加上他自己想要有更多的“辖区”,所以在1946年的时候,发动了张家口战役,逼迫晋察冀部队退出张家口,傅作义获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之后,还在报纸上“口出狂言”,对我党我军的能力以及贡献全盘否定,气焰十分嚣张。
只不过,傅作义的态度并不能改变蒋介石失去民心的事实。
解放战争后期,傅作义在华北地区拥兵50多万,如果没有东北野战军入关参与华北解放,那么光是我军的华北军区,是拿不下华北的,在三大战役中,最后一场平津战役的尾声时,傅作义面对着入关的东北野战军,还企图利用天津进行谈判,傅作义以为天津能够“坚守”一个月以上。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的指挥下,天津才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就被彻底解放,天津被解放,让傅作义失去了所有的幻想和侥幸,他最终决定通电起义。
其实傅作义也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正如毛主席后来对他所说:
“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就像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滑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毛主席的这一番话,意思就是,过去的傅作义是在蒋介石这个阵营的,他如果不跟解放军打,那么他就会被蒋介石先解决掉,现在他想清楚了,而且能够甩掉蒋介石,回归到人民的阵营之中,那么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耿耿于怀了。
对于毛主席的胸襟,傅作义十分敬佩。
回顾傅作义革命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一直都在各个势力之中周旋,可是傅作义心里面还是想着老百姓的,如果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北京进行决战,那么他很大概率能够顺利离开北京,即便国民党军输掉了,他也没有大碍,可是傅作义看着北京这座“两朝古都”,他实在不忍心这样破坏掉,更不忍心北京城中的百姓被自己的野心给摧残。
所以,对于傅作义通电起义,毛主席几十年来一直都把这件事情说是傅作义的“大功劳”,可是有些年轻的同志不知道呀,问毛主席,傅作义根本也打不过我们,只是阵前投降了,这有什么功劳?
对于这种问题,毛主席向来都是非常严肃地教育:
“北京能够以最完整的样子被解放,傅作义让两党的军队都没有在这座城市面前大打出手,后来彼此之间还能融洽在一起,这就是功劳”。
这番话,在1949年的二月,毛主席和傅作义见面之后,毛主席就一直在说,当时还跟傅作义彻夜长谈,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也折服了傅作义,这也是傅作义后来愿意帮助我党对绥远的董其武兵团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起义的根本原因。

也是在离开了国民党阵营之后,傅作义似乎找回到了自己的初心,李克农将军曾经如此调侃过傅作义将军:
“见过主席之后,您似乎判若两人”。
不在蒋介石的手下,傅作义就不需要每天提心吊胆,考虑怎么利用权谋,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了,站在新中国的土地上,傅作义明悟,他现在能够尽情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是他当年当兵的时候所想的:
“给老百姓做点事”。
194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中央任命傅作义为水利部长。
担任水利部长,这是傅作义将军自己要求的,毛主席知道,这不是傅作义故意装“寓公”才提的要求,傅作义主政华北多年,在水利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这是一个真的有经验的水利专家。
所以,傅作义就在水利工作上奉献了多年,他也是新中国贡献最大的水利部长。
在1955年,解放军进行军衔制改革的时候,中央军委提议授予傅作义上将军衔,因为傅作义也同样是抗日英雄,后来带领20多万部队进行起义,也应当给予军衔。
但是毛主席微微思考之后,直接勾掉了傅作义的名字,毛主席随后解释道:
“这对宜生先生不是光荣,委屈他了”。

因为,董其武和陈明仁将军都是上将军衔,傅作义还是董其武的老上司,如果把傅作义将军定为上将军衔,那么董其武将军就不敢接受上将军衔了,其次更重要的是,傅作义应该被授予大将军衔才对。
可基于种种因素,傅作义授予大将军衔的话会有很多阻力,给他本人也会带来麻烦。
因此,看待中央到底是如何对待傅作义将军的,需要从他的行政待遇来看。
傅作义享受的是行政4级待遇,相当于副总理待遇,而上将是5级,若是授予上将军衔,相当于待遇降了。
所以傅作义将军的待遇,就等同于大将,但这件事情中央并不明确宣传,傅作义将军是知道毛主席对他有多好的。
因为都在北京工作,在闲暇之余,毛主席常常会邀请傅作义到中南海做客,彼此之间也成为了好朋友。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会给傅作义庆贺生日,在傅作义的人生中,不管是阎锡山还是蒋介石,似乎都做不到这些事情,他也明白,毛主席是真的把他当朋友了。
在新中国的环境里,傅作义的心灵才是真正的敞开,他对于我党的领导人非常热情,没有跟国民党同僚相处的那种“敬而远之”,傅作义所住的北京西城小酱坊胡同19号寓所,就成为了周总理,朱德老总偶尔拜访的地方,傅作义也会宴请他们吃饭。

有人说过,当精神处在一种舒缓的状态中,一个人才能表现出完全的工作积极性,傅作义在水利工作上就是这样,为了建设新中国的水利工程,傅作义呕心沥血,但因为他年纪渐渐变大了,身体不比以前了,所以在1962年的时候,毛主席才劝他去广东休养身体。
毛主席答应了傅作义,在他去了广东之后,依然允许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傅作义到了广东,先后视察了花县水库、新丰江水电站及新会、佛山、高要等地的水利工程。
每到一个地方,傅作义都要先在秘书的提醒下服用预防心脏病的药,傅作义把保养身体和工作两件事情共同完成,两不误。
在广东休养的这些时间,傅作义内心非常感谢中央,如果没有毛主席和中央对他的包容以及照顾,那么他也不会领悟到自己人生,还有这种有趣的可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傅作义预感自己真的不能再撑起水利部长的职务,于是提出了“辞职”。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傅作义,在他老去的时候,对于中国人民的贡献,终于有了一个明确而且自豪的回答。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