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避居香港的卫立煌说句气话,传到北京,周总理决定接他回京

敲响纪元的尾声 2025-01-13 20:00:34

1954年的12月,在朝鲜战争正式结束了一年多的时间后,美国对于东亚地区的觊觎并没有减少,也是出于对已经开始强大起来的新中国进行遏制的思想,美国和蒋介石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这件事情在国际上引起喧哗大波,因为逃亡到台湾的蒋介石本来就丢掉了全中国人的民心,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但是美国却在这个时候用条约的办法来进行所谓的“保护”,也迈之意,解放军如果想收复台湾,美国一定会出手干涉,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中国的统一。

而蒋介石如此行为,显然就是成为美国人的枪,在很多国人的眼中,此时的蒋介石集团已经沦为卖国集团,包括蒋介石曾经的“老部下们”,都对蒋介石的这个行为非常失望。

在美国和蒋介石进行了这样的条约签订之后,周总理立即发表了声明,新中国对于美国这样的行为进行了告诫,台湾是属于中国的领土,美国没有资格也没有任何的正当性进行所谓的“保护”,表面上是保护,实则是变相的侵略。

周总理发表了声明之后,国内许多人对这份声明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拥护,在北京的傅作义将军以及张治中将军同样发文赞成这个立场,旗帜鲜明地抵制美国的变相侵略行为,而在这些抵制声音之中,有一个声音非常特别,这个声音来自于香港,发出者,乃是卫立煌将军。

当时的香港还在英国的管控之下,卫立煌在香港居住,目的是为了避免蒋介石的“追杀”,因为在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卫立煌成为了蒋介石眼中的“消极派”,卫立煌眼看东北的国民党军根本无法抵挡解放军,所以想尽办法提前离开东北,他随后想到一个好去处,那就是香港。

可是香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因为国民党的陆军上将,与我党关系良好的杨杰将军就在香港遭到了蒋介石派出的特务谋害,这件事情对卫立煌将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卫立煌知道即便是香港也并不安全,所以从他到达了香港之后,一直到1954年,卫立煌基本上等于“销声匿迹”,从来没有展露过自己的行踪。

一直到蒋介石和美国签订了所谓的互相防御条约之后,卫立煌对于此事实在愤愤不已,过去的蒋介石不管怎么打内战,即便蒋介石是犯错的,卫立煌认为蒋介石还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犯错,不牵扯到最起码的民族和国家底线,但是蒋介石这一次就是触碰了底线。

要知道当年卫立煌之所以愿意拥护蒋介石,就是因为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军出击各路军阀,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到了现在,蒋介石又变成了一种另类的割据军阀,卫立煌实在无法接受。

所以,卫立煌将军在香港也发出了自己的“怒吼”。

而在怒吼之余,卫立煌将军做了一件令人感到非常热血的事情,那就是撕破了许多的谣言,让新中国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

新中国发表了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声明之后,一些亲近美国的势力以及媒体对新中国发出了攻击的声音,他们既对周总理的声明抹黑,而且还捏造傅作义和张治中将军只是不得不跟着附和的谣言,言外之意就是,因为傅作义和张治中两位将军人在北京,所以故意污蔑两位将军的声明并非真心话。

对于这些话,卫立煌十分不满,傅作义过去即便是站在了人民军队的对立面,可是傅作义从来没有站在国家以及人民的对立面,张治中更不用说,当年在国民党占据上风的时候,张治中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以国家完整的原则为主,他们发表反对美国的言论并非是站在哪一个党的立场,而是站在了一个中国人的立场。

所以卫立煌看到这些抹黑的话语之后,十分愤怒,他也在相应的一些场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些话真是岂有此理!是非自有真理,我在香港也要发表和张治中同样的意见,我奉了谁的命呢?没有谁要求我这么说,我的话完全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话”。

卫立煌毕竟曾经是国民党的“大员”,地位比起傅作义还要高,在他讲了这些话之后,迅速形成的传播,卫立煌此时宁愿顶着蒋介石派遣特务“谋害”的危险,都要发表这样的论调,显然是出于爱国之心,而卫立煌本身又在香港,根本不受到任何抹黑着所谓的“不得已威胁”,所以卫立煌的这番话,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也是在卫立煌将军发表了态度之后,新中国方面了解到了卫立煌将军此时人还在香港,毛主席和周总理知道蒋介石此人睚眦必报,而且手段非常阴狠,杨虎城和杨杰被谋害,已经是我党的两大遗憾,所以他们不希望卫立煌遭遇不测,于是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卫立煌将军被接回了北京。

事实上,早在新中国建立之际,周总理就曾经对卫立煌发出过邀请,希望他能够到北京生活和工作,因为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卫立煌是老朋友,在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还是八路军的“老领导”,在蒋介石发动摩擦阴谋消耗我军力量的时候,作为蒋介石“心腹”的卫立煌反而还给我军送枪支弹药。

这份情谊,毛主席,朱德老总以及周总理始终记在心上。

新中国建立之际,卫立煌对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向毛主席发去了贺电: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也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弛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署名:卫立煌。

卫立煌的贺电来到北京,给许多和平人士奠定了信心,因为卫立煌的表态,让很多人坚定了自己跟随新中国的信念,所以,新中国的领导人以及当时与卫立煌相识的社会各界人士,曾经对他进行过“邀请”,希望他能回到大陆,卫立煌对于这些邀请非常心动。

但卫立煌犹豫再三后,他还是拒绝了。

卫立煌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不想被蒋介石抹黑成“通共导致辽沈战役战败”。

要知道,在辽沈战役打响的时候,东北方面的国民党最高指挥员就是卫立煌,当时担任着东北剿总司令,可实际上,卫立煌之所以会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陈诚当时无法到前线指挥工作,所以蒋介石找了一个“背锅”的人去承担责任。

蒋介石在卫立煌出发之前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管他怎么指挥,后果都不用承担,但是卫立煌根本不相信蒋介石说的话,所以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卫立煌为了避免自己成为政治牺牲品,提前去了香港。

卫立煌第一次去香港还不成功,也是第二次才成功。

其实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蒋介石对于他一直都不信任,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对共产党表示过友好的态度。

卫立煌去过延安拜访过毛主席,他也在延安受到热情接待后,卫立煌还给八路军送过不少枪支弹药,其中包括100万发步枪子弹、25万枚手榴弹和180箱牛肉罐头。

虽然事后卫立煌解释说,他对集团军下各部都是一视同仁的。

八路军抗战有功,自然要配枪配弹,但国军内部仍有不少人说他通共。

这件事情也导致蒋介石彻底不相信他,所以在1946年的时候,卫立煌被蒋介石安排前往了美国。

在1948年年末,卫立煌因为前往香港的行踪被毛人凤“获取”,卫立煌被软禁了起来。

而让卫立煌后来能够“脱身”的根本原因是,在平津战役结束前夕,我军列出了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卫立煌位列其中,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帮卫立煌在国军内部澄清了通敌之名。

军统的特务门也因此减少了对卫立煌的监视。

而在不久后的除夕这天,卫立煌乔装打扮,然后从南京逃到上海,在上海跟妻子韩权华、副官柴生春会合后,一起乘轮船到了香港。

到达香港之后,卫立煌过上了“惊惧”的日子,因为蒋介石此时已经步入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主力损失殆尽,蒋介石被迫下野,卫立煌也担忧蒋介石会在他们身上“撒气”。

但不管怎么说,卫立煌一直都在为中国的统一尽力,在确定了国民党腐败不堪,已经彻底失去人民的拥护之后,卫立煌开始“劝导”过去的老部下选择加入解放军。

卫立煌的老部下陈铁起义成功,就是卫立煌推动的。

所以卫立煌将军虽然人没有在大陆,但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国家为民族考虑的,卫立煌的行为也被中央领导人记在心里,一直到1954年的时候,卫立煌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声,中央领导人决定,要将卫立煌接回北京,保证他的安全。

于是在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层层配合下,卫立煌顺利带着家人回到北京,回到了北京之后,卫立煌还担心因为他过去是国民党阵营,从而被一些人敌视。

可事实证明,他们对于卫立煌都很敬佩,这一位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顶着蒋介石压力给予我军物资援助的将军,即便时光过去再久,他也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朋友,是过去的抗日英雄,值得令人敬仰。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