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11月,在广西战役结束之后,黄永胜担任13兵团的代理司令员,作为第四野战军的一名猛将,黄永胜本身的能力是非常过硬的,作为东北野战军的“老兵团”,13兵团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功劳也非常大,所以选择的每一任司令员,本身的要求就很高。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也就是1950年的六月,在中央军委的调令下,13兵团前往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也是在13兵团北上的命令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变化”。

13兵团的兵团机关,和15兵团的兵团机关进行调换,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也跟15兵团司令员邓华进行调换,也就是说,13兵团的兵团司令变成了邓华,如果是在一般时期,这种部队内的调换是很正常的。
但在1950年的六月末,朝鲜战争爆发,而且美国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干涉意志,如果美国进入朝鲜半岛作战,在没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迅速溃败,到那个时候,中国的东北边防安全将会在美国的威胁之下,所以,13兵团北上组建东北边防军,就是随时准备保护国门之用。
在1950年的10月,13兵团作为第一个进入朝鲜的志愿军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因为13兵团的司令部和志愿军的总司令部合并在一起,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以及第一副政委(司令员和政委都是彭老总兼任,邓华是实打实的二把手)。

所以说,在13兵团调动北上的时候,中央军委就已经“准备战斗”,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把13兵团的司令员从黄永胜换成邓华,等同于“临阵换将”。
更重要的是,做出这个决定,而后才由中央军委审批同意的人,就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
林彪和黄永胜的关系是不用多说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永胜就是中央红军的主力师长,林彪对于黄永胜非常看好,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黄永胜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的副团长,在平型关战役之中,黄永胜表现勇猛,最终取得大捷,自此之后,林彪对于黄永胜非常上心。
虽然在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因为阎锡山手下的士兵开枪误伤导致此后缺席抗日战场,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带领部队进入东北之后,林彪就想起了自己的这位老部下,黄永胜在1947年的年末因为受伤需要疗养,从而不得不卸任八纵司令员的职务。

几个月后,黄永胜痊愈归来,林彪知道黄永胜受不了当副职的委屈,所以将洪学智将军担任纵队司令员的六纵交给黄永胜,黄永胜也不负林彪的期望,当上了六纵司令员之后,在东北解放战场上不断击败敌人,辽沈战役期间,歼灭了廖耀湘的主要部队,完成辽沈战役第二阶段。
所以,林彪过去的态度一直都是想尽办法重用黄永胜,就算没有黄永胜的位置,林彪挤都要挤一个出来。
但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林彪却非常罕见地把黄永胜换了下来,让邓华担任13兵团司令员,自古以来,战前换将是兵家大忌,而且林彪所换掉的人,还是一直以来被他视为“心腹”的黄永胜。
林彪这么做,当时也让很多人震惊。
如果不是林彪战前换将,那么志愿军的二把手就是黄永胜了,虽然黄永胜和邓华都是上将军衔,可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缘故,两位上将之间的功绩是相差不少的,邓华将军属于是上将排得最靠前那一类,黄永胜泽是比较靠后那一类。

那么黄永胜为什么会被林彪换掉呢?
其实这跟林彪对他们两个人的判断有关。
黄永胜湖北咸宁人,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生于1910年的黄永胜,处在了变革巨大的社会中,因为清朝还没有彻底覆灭,加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遭受大的压迫,底层农民不断被剥削,黄永胜的家里面也没有余粮。
所以黄永胜自小挨饿受冻,吃尽苦头,渐渐的,他就学会用武力去解决麻烦。
这种思想,成为了他后来革命的重要思想支柱,同样也影响了他在政治上的判断。
在黄永胜十几岁的时候,他便开始了解到了无产阶级革命,1927年,这是改变黄永胜命运的一年,他参加了秋收起义,后来跟着毛主席的部队上了井冈山。
当年的黄永胜还叫做黄叙全,毛主席看他作战勇猛,而且为人非常进取,于是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做黄永胜,希望他打仗永远胜利。

黄永胜到林彪手底下接受指挥,是红军长征时候开始的,黄永胜此前已经担任过多个红军师的师长,作战可以说是非常勇猛,林彪看出了黄永胜的强项,也了解黄永胜的弊端,黄永胜向来跟政委相处不好,但是打仗一定是身先士卒,这种特别的性格让林彪非常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永胜跟担任政委的邓华关系也相处不好,两人虽然没有私人恩怨,可是黄永胜做事总是随心所欲,对于组织的纪律常常违背,作为政委的邓华自然是要管着黄永胜,可黄永胜不服管,这就导致了两人工作上有着矛盾。
林彪对于他们的矛盾,也是知道的。
黄永胜的“虎脾气”,在某些时候能够成事,也会坏事。
比如在辽沈战役期间,黄永胜的六纵被安排前往黑山和大虎山一带,拦截廖耀湘兵团往西南撤退。
黄永胜要拦截敌人,就要知道敌人实时变动的位置,这一切都需要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给予情报,但是敌军的机动性很强,每一次变化位置的时间非常迅速,而且地形复杂。

于是乎,传来情报变化无常,上一封电报说敌军在二道镜子,下一封电报又改口说在台安,更无奈的是,又来一封电报说敌人还是在黑山一带。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黄永胜带着部队兜着转来转去,黄永胜的脾气火爆,直接下令关闭电台,完全靠着自己的侦察追击敌人,这件事情林彪立即就知道了,在司令部的林彪怒火中烧,对黄永胜大骂批评。
但是在两天之后,六纵以急行军的姿态追上了敌人,最终把敌人一网打尽,全部歼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俘虏,黄永胜的部队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所以林彪也没有计较他此前关掉电台的错误行为,但林彪不计较,不意味着林彪对黄永胜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相比起黄永胜,邓华或许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多勇猛作战的战绩,可是邓华是一个内核非常稳定的人。
邓华的家庭条件不错,所以他在小时候读了很多的书,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将军,有着充足的文化知识,这让邓华成为了一个做事非常有条理,对于组织命令能够耐心执行的人。

同样是在平型关战役的时候,邓华担任了八路军685团的政治部主任,虽然邓华负责政治工作,可是他还是到前线参谋作战,而685团一直充当先锋,沿路探索路线和绘制地图,邓华在其中也出了许多的力。
平型关战役打响之后,我军提前打伏击的部队枪炮尽出,日军部队顿时阵脚大乱,在一个适合的时机,邓华指挥着部队冲锋,杀到敌人面前快速解决战斗,邓华在这场战役之中的表现,让林彪非常满意,林彪对邓华也同样有着很高的评价。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时候,邓华有了更大的进步,邓华是一个政治工作非常精通,对于组织精神,组织命令都理解得非常贯彻的人,或许在打仗方面,邓华没有黄永胜那么多的技巧,可是邓华稳扎稳打,总是能够理智地抓住事情的本质,面对着朝鲜战争这种级别的战场,显然邓华更合适。
所以林彪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前,将邓华和黄永胜的职位进行对调,13兵团之中,绝大多数士兵都是东北本土人,他们对东北有了解,能够适应东北亚的气候,入朝鲜作战有着巨大的优势,至于战前换将的问题,其实13兵团的机关和15兵团的机关也进行了对调,对于部队本身而言,影响是不太大的。

邓华前往朝鲜作战之后,协助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役,这也让彭德怀对邓华刮目相看,虽然彭德怀后来是元帅军衔,邓华是上将军衔,彭德怀跟邓华依然是挚友。
彭德怀在1952年的时候回国疗养身体,志愿军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了邓华,邓华也成为了志愿军的最高领导人,虽然彭老总回国,可是邓华还是能把这些工作井井有条地完成,最终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如果是让黄永胜来做邓华所做的事情,那结果必然是差距很大的,所以林彪即便再怎么重视黄永胜,他都知道前往朝鲜指挥,邓华更合适,也是这种对邓华的了解,成就了邓华,让他在该有的位置上绽放了他的光芒。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