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一间屋》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摄影/ 山外
上海龙之梦大酒店
有别于其他传统拍卖,上海明轩“一间屋”将书画、文玩、瓷杂、古典家具等,混置于一室之中,并与现代空间结合,既是藏品,亦是陈设,格调极为高雅。其所呈现的物尽其用,位置经营得宜,令观者恍若身临诗意书斋,收藏之趣盈盈其间。“一间屋”亦几近成为拍卖圈“高级审美”的代名词。
此次,“明轩2023春拍”盛逢十周年庆典,更是经过长久筹备,隆重推出诸多艺术佳作,门类繁多,囊及古今。笔者拟以书画为例,择其“流风辉映,高阁停云——近现代大师精品专题”、“江流天外,碧嶂千仞——渡海三家专题”、“渊雅高风——古代书画专题”略作浮光掠影而已。
流风辉映,高阁停云——近现代大师精品专题
▼
Lot 078
吴昌硕 海棠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1 年作
盒盖题签:吴缶翁画海棠图。
盒内题签:辛酉九秋观于无闷室并署检。雨山长尾甲。钤印:[ 雨山 ]
款识:晓镜娇烟鬓湿,小楼听雨眠迟。待到上林春信,一华先发高枝。拟蒙泉外史于海上去驻随缘室。辛酉元宵。大聋吴昌硕年七十八。钤印:[ 俊卿之印 ] [ 仓硕 ] [ 明道若林 ]
鉴藏印:[ 七草盦所藏 ]
来源:原藏者一九二一年得自日本大坂高岛屋。附原装木盒,外匣盖具写有画家、画题及编号,钤“高”圆形印戳,即高岛屋标记。内匣内日本著名学者、鉴赏家长尾甲(1864-1942)题跋。
尺寸:133×67cm
此吴昌硕1921年元宵佳节作《海棠图》,题识中“拟蒙泉外史于海上去驻随缘室”知为其拟奚冈笔意而成。早年,吴昌硕携家眷迁往上海,并借居在老友王绶山位于浦东寓所,初来沪时,因担心在上海开销较大,而鬻画效益尚为未知,恐将如浮萍于风雨之飘摇,有感生活不安定,经常苏、沪两地奔波,故是时吴昌硕上海、苏州两处寓所皆命为“去驻随缘室”,有“去住且随缘”之意。
钤印“明道若林”似有误,应为“明道若昧”,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充满辩证哲学。缶翁曾数度篆刻此印,另曾篆相同印文,赠王一亭,上海博物馆藏。题画诗著录于朱关田辑《吴昌硕题画诗》及吴东迈编《吴昌硕谈艺录》等。
吴昌硕 明道若昧
是作绘海棠、寿石,寓意吉祥。其中海棠设色鲜艳华滋,浓淡有别,花蕊点点,满树缤纷,枝叶亦是纷披,以石青、石绿等分其老嫩,篆籀法写枝干,苍劲虬曲。而寿石则大笔勾其轮廓,肌理率意皴擦,墨色与海棠的脂红色形成鲜明对比,又寓之层次。
高岛屋标签
1921年,日本大阪首次展出吴昌硕书画,轰动艺坛,高岛屋据此刊行《缶翁墨戏》问世。而是作即原藏者1921年得自日本大坂高岛屋。附原装木盒,外匣盖具写有画家、画题及编号,钤“高”圆形印戳,即高岛屋标记。内匣内日本著名学者、鉴赏家长尾甲题跋“辛酉九秋观于无闷室并署检,雨山长尾甲”。
长尾甲(1864-1942),字子生,号石隐、雨山,日本赞岐高松人。工书法,与河井荃庐一起成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著名汉学家,精于鉴赏。长尾甲对收藏的中国书画多配制考究木盒,并在木盒上署名题识,年款则往往署汉历纪年。
▼
Lot 079
吴昌硕 竹林七贤
水墨纸本 立轴 1915 年作
款识:竹林深处水涓涓,羣屐风流坐七贤,颊上何须豪更着,清谈挥尘小神仙。秀水杜氏藏石田翁画兰花册,逸趣横生,兹就彼蹊径为鹿叟作〈竹林七贤图〉。唯拙笔止能大写,未敢求工也。乙卯二月。吴昌硕。钤印:[ 昌硕 ] [ 吴俊之印 ] [ 石人子室 ]
鉴藏印:[ 张宗宪藏 ]
展览:“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展览”,2002 年 6 月至 12 月,巡回展览于上海、香港及台北。
出版:《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 十七家作品集》P29,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2002 年 6 月。
注:
1. 上款人为吴昌硕日籍好友白石六三郎。
2. 张宗宪收藏。张宗宪,国艺术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
尺寸:156.6×46.7cm
相较于花鸟画,吴昌硕的山水画数量甚少,而类此笔墨清雅者,则更为鲜见,足显其珍。是作为其1915年所作,上款人“鹿叟”即其日本友人白石六三郎。
此翁甚好书画,缶翁的声名远播东瀛与其亦息息相关。晚清民国时期,白石六三郎在上海开设“六三庵”,而后又开“六三亭”,为彼时知名的料理店。其后又建“六三花园”,并时常邀请吴昌硕及其他名流来此赴宴雅集。1914年,白石六三郎为吴昌硕在“六三花园”举办个人书画展,此为缶翁生平第一次个展。
1927年,吴昌硕逝世后,其子吴东迈又将缶翁遗墨在“六三花园”举办遗墨展。吴昌硕亦曾为白石六三郎写《六三园记》并作《六三园宴集》等。类此种种,皆可见其与上款人的交往极多且深。
王一亭题吴昌硕于六三园记念写真
是作绘《竹林七贤》,画中高山重峦,水流潺潺,竹荫环绕,枝影摇曳,环境极为清幽。诸贤遗貌取神,或缓缓持杖过桥,童子携琴,尾随其后,或闲庭信步,目光远眺,童子身背书箧,或溪旁凉亭中,围桌挥谈,各抒所得,或观竹听水,颇是惬意。整作笔墨苍润,构图虚实相映,诚是缶翁用心佳作。
此作亦曾为张宗宪收藏。其收藏甚富,亦作为近代收藏的传奇,为业界所乐道。是作有出版,亦著录于《吴昌硕年谱长编》,题画诗著录于《吴昌硕题画诗》。
▼
Lot 098
丰子恺 树下织补图
设色纸本 镜片
题识:罗稀不受针,绢密不容线。绣好有人知,绣苦无人见。相宸先生雅属,子恺画。
钤印:[ 石门丰 ]
注:
1. 上款人何相宸(1910-2007),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之妻弟,曾任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第一旅旅长。
2. 此件作品画中女性以上款人妻子为原型所绘制。丰子恺另曾以何相宸为原型绘军人凯旋图。
3. 原藏家得自上款人家属。
尺寸:72×29cm
俞平伯曾说,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此语可谓至为允当,其漫画不同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之肆意泼洒,描绘巍峨群山,写画延绵河川,而是以寥寥数笔,勾勒着普通人平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笔触自然、柔和,又真实、烂漫。
是作“树下织补图”以上款人何相宸的妻子为原型,写院中一蓝衣女子织补衣物,一只小猫蹲立其旁。丰子恺以最平淡的方式,述说着普通人家的茶余饭后,家长里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亦引发着观者的共鸣。
是作得自上款人家属。
▼
Lot 099
丰子恺 与松共屋茯苓香
设色纸本 镜片
款识:与松共屋茯苓香。祖荫先生雅属,子恺画。
钤印:[ 丰子恺 ] [ 缘缘堂画缘 ] [ 丰子恺年五十以后作 ]
尺寸:66.5×35cm
是作上款人“祖荫”即卫祖荫(b.1937),又名卫祖因,河南辉县人,擅长油画。195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画室,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色彩教研组组长、副教授、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国东方书画学会名誉教授及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
▼
Lot 173
谢稚柳 松泉飞禽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82年作
题识:壬戌冬日,壮暮翁稚柳。
钤印:[ 稚柳 ] [ 谢 ]
展览:“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程十发美术馆,2022 年 11 月 29 日至 2023 年 2 月 14 日。
出版:《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作品集》,上海中国画院,2022 年。
注:本幅画赠美国实业家石油巨头阿曼德·哈默。
尺寸:86×120cm
张大千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畬,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可见群星璀璨的近现代画坛上,能得到挑剔的张大千的极为推重,是殊为不易的。张大千亦曾有诗赠谢稚柳“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可见其对“柳弟”绘事之肯定,并引为并驾齐驱者。
谢稚柳 松泉飞禽图,局部
是作《松泉飞禽图》青绿设色,构图饱满,布局上呈现出现代美术不拘一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有雄阔壮美的高远,亦有重峦叠嶂的深远,更有咫尺千里的平远。其以留白渲染出天空及云雾,而后又以淡笔勾勒峰峦、山石的轮廓,施以重彩,表达郁郁葱葱的山景。而近景处淡蓝色的湖水,粗壮青苍的松柏,凸显层次,色彩亦分明。画面左侧的飞瀑及右侧的飞禽又洋溢着生机与朝气。
本幅画赠美国实业家石油巨头阿曼德·哈默,更显其珍。
江流天外,碧嶂千仞——渡海三家专题
江流天外,碧嶂千仞——渡海三家专题
二十世纪的画坛,百花齐放,名师辈出,而张大千、溥儒无疑是其中之佼佼者,有“南张北溥”之盛誉。二者又与黄君璧并称“渡海三家”。
其中,张大千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神仙人物。溥儒则被谢稚柳称是继王维、苏轼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的大家。黄君璧亦是云瀑空灵,笔墨清新,自成一家,而享有大名。
▼
Lot 127
张大千 栾林幽树 行书七言联
设色纸本 水墨纸本 1949 年作 镜框
款识(画):1. 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贯百流。行遍山北爱幽树,高怀惟是有巢由。拟一峰道人笔,己丑秋日大风堂写,大千居士爰。钤印:[ 张爰长寿 ] [ 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 ]
2. 辛卯夏月检此奉贺,国砺仁兄新居,大千张爰。钤印:[ 张爰私印 ]
款识(对联):庭前大树老于我,天外斜阳红上楼。国砺仁兄法正,大千张爰。钤印:[ 张爰 ] [ 大千 ]
展览:
《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 年 11 月10 日 -11 月 16 日。
出版:
1.《现代书画投资——张大千》P105,北京出版社,2005 年 1 月。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P215,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11 月。
3.《张大千精品集(下)》P357,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 7 月。
尺寸:绘画 116×55cm ;对联 116×27cm×2
是拍品囊有张大千绘画、书法,其中“栾林幽树”为1949年秋日张大千作于大风堂,时年51岁,“拟一峰道人笔”知为拟黄公望笔意写山水丘壑。
据考,此题画诗原是1930年代初期谢稚柳为张大千所作,张大千喜好此诗,亦常常引援本诗于其山水画中,并将其中“觉百流”易为“贯百流”。另有一跋,可知1951年,其将此作赠予“国砺仁兄”。
是画浅绛设色,山石耸峙延绵,却不凸显峭立,云雾缭绕,松柏成林,小径曲蜿,意境清幽。近景处,两位白衣高士偶遇闲谈,宽衣大袍,山麓又留白作溪,水草丛丛,摇曳其间,山石或呈石青,或褚黄,肌理皴擦亦细密,数株松柏郁郁葱葱。
山腰处,屋舍连排,掩于山涧之中,连廊水阁下,可见飞瀑潺湍而下。画面右侧云雾如山峦腰带,氤氲升腾。而山头点苔布皴,渴笔淡墨,将主山精致中见雄伟之气势表达,亦与近景处的湿笔、水墨晕染等形成对比,更显见其清新典雅、层次分明。
此同一“国砺”上款的行书七言联,为张大千常写的对联内容,集宋人诗句。大意为院中老树见证几代人老去,而斜阳依旧如故,颇是感叹韶华易逝,富有文人情怀。
张大千的书法,本出于曾熙之门,复又从清道人李瑞清学习,则受益诸多。李瑞清的书法以黄庭坚为根基,糅北碑雄强,而张大千亦探得秘奥,所作骨力嶙峋,中宫紧峭,独具风采。此联行笔笔力苍劲,线条亦是龙蛇飞舞,与《栾林幽树》共呈一堂,书画相得益彰。
出版
▼
Lot 130
张大千 行书七言联
1948 年作 对联
题签:大千行书琴联。颖园居士题于海上。
钤印:[ 俞吟秋印 ]
款识:兴来买尽市桥酒,梦中夺得松亭关。戊子四月张爰。
钤印:[ 张爰私印 ] [ 大千居士 ]
注:题签者俞吟秋(民国),号颖园居士,南通金石书画会创立,任会长。
尺寸:131×21cm×2
此联亦为集宋人诗句,作于1948年四月,上联“兴来买尽市桥酒”,语出陆游《长歌行》,下联“梦中夺得松亭关”语出陆游《楼上醉书》。题签者俞吟秋(民国),号颖园居士,南通金石书画会创立,任会长。
笔者考,张大千最早见于上海媒体的报道,即与俞吟秋相关。据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时报》的《东亚艺术展览会观画记》载“俞吟秋、钱化佛诸子,以年来国画渐趋衰落,特组织东亚艺术协含,供研究艺术之用,其提倡国粹之精神,良足景仰。……张季蝯之山水,以简单取胜,寥寥数笔,别具一格,可谓工于是道者矣。”
▼
Lot 134
溥儒 致介公书
水墨纸本 手卷
题签:溥心畲先生手札。可居。钤印 :铁岭王贵忱印
引首:旧王孙遗札草稿真迹。王贵忱题。钤印 :铁岭王贵忱印、可居室印
款识:溥儒谨言。
钤印:[ 心畲 ]
鉴藏印:铁岭王贵忱印、太原王氏、闻善
来源:纽约私人收藏
备注:(略)
尺寸:引首 :21×74cm 本幅 :21×98cm
场景图
溥儒自幼饱读诗书,天赋超绝,慈禧太后曾赞言“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由于王孙的身份,溥儒得以观摹诸多御藏名画。辛亥革命后,其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深有所得。
而其书法之精妙,启功先生亦曾言“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许多”,其骨气十足的书风,从南渡中国台湾后,被誉为“台湾第一帖学大师”,亦可窥知。
此“溥儒 致介公书”手卷,未署年款,然据文中“召开国民大会,厘定宪法之际”可知当为1946年前后。彼时抗战刚胜利,国家百废待兴,又适民族离断之际,而“国民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愈发疲软,故召开此会。
而溥儒则被特邀为“满族代表”参与此事,其亦为之奔走呼吁,强调满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言清帝退位,顺应时流,希望能各族平等,为满族人争取更多的权益。
作为旧王孙,溥儒对于满族人彼时的处境,最为明晰。从此前世代享受特殊待遇到民国时期旗人平民化,又受排挤,诸多旗人甚至更改姓氏,不敢承认满族身份。所以溥儒在此手卷中,亦言“满洲民族近年以来,销声匿迹,似无此族。然者,查我国社会各界,均有满族人士,参与其间,及抗战将士,亦有满人,只以未便透露真相,恐招歧视故耳。”希望能得到公正对待。
此手卷可参见彼时诸多报纸报道,如《北平日报》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五第四版登载了“溥心畲被选为国大满族代表上书主席披沥满人痛苦”,即全文引用此内容,另有《西京日报》《青岛时报》等,亦有相关报道。
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北平日报》第四版复印件
其内容丰富,文献、历史意义亦极为重大,不再赘言。而其书法潇洒秀逸,线条清健,结体亦是遒美,用笔也是果断爽快,流畅而无滞凝之感。此外,是作原为广东博物馆馆长王贵忱先生旧藏,其题写引首、签条。王氏乃著名古籍版本学家,尤以溥儒墨迹收藏著称。
▼
Lot 132
溥儒 空山急雨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空山急雨避烟村,耕牧归来共闭门。扫叶烘柴同煮酒,瓦邳行乐胜金尊。心畲。
钤印:[ 竹素 ] [ 溥儒之印 ]
来源:原香港苏富比 2011 年春季拍品 lot1297
尺寸:18×31.5cm
▼
Lot 141
溥儒 春溪泛舟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题识:堤柳数重碧,清波几许寒,挂帆游仙境,仙境在云端。心畲。
钤印:[ 旧王孙 ] [ 溥儒 ] [ 天籁 ]
尺寸:94×45cm
▼
Lot 145
黄君璧 秋溪策杖
设色纸本 镜片 1940 年作
款识:庚辰夏日画于嘉陵江畔,南海黄君璧。
钤印:[ 黄君璧印 ] [ 君翁 ]
尺寸:101.5×32.5cm
黄君璧因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自幼受父薰陶,见纸即画,颇喜观赏收藏字画。又其家中富有收藏,得以得天独厚地博览和临摹了大量名家的国画,后亦得李瑶屏指点,从陈旧的国画风气中脱胎换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从绘画题材而言,其素喜写云山,即是绘悬崖飞瀑,亦透着林泉的宁静之感。是作设色清雅,山石峭耸入云,皴法多变,故有渴而毛涩,湿而劲力的空濛审美。而云雾缭绕,高士策杖,独过木桥,又有着悠游寻幽的闲逸。
渊雅高风——古代书画专题
渊雅高风——古代书画专题
▼
Lot 244
郑板桥 竹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756 年作
款识: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乾隆丙子板桥郑燮画并题。
钤印:[ 郑板桥 ] [ 乾隆东封书画史 ]
藏印:[ 邓拓珍藏 ] [ 苏画庐 ]
出版:
1.《中国画家丛书·郑板桥》图 2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年。
2.《郑板桥书画集(第一集)》P59,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年 2 月。
3.《郑板桥书画编年图目(上)》P81,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年 6 月。
著录:
1.《郑板桥全集》P200,齐鲁书社,1985 年 6 月。
2.《扬州八怪现存画目》P412,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 年 6 月。
3.《郑板桥年谱》P379,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 年 12 月。
4.《扬州八怪书画年表》P252,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年 12 月。
5.《扬州八怪年谱(下)》P298,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年 5 月。
6.《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郑板桥》P309,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年 5 月。
7.《郑板桥年谱》P2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7 月。
8.《郑板桥全集(增补本)第一册》P334,卷——“题画一”编者注(二),凤凰(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12 年 8 月。
9.《郑板桥年谱编释》P192,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年 1 月。
10.《扬州八怪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P174,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年 5 月。
11.《郑板桥生平与作品鉴赏(上)》P204,远方出版社,2005 年。
12.《扬州八怪题画录》P193,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年 2 月。
注:
1. 邓拓旧藏。邓拓(1912-1966),学名子健,又名季立,改名云特,福州人。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主编,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中国社科院社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主编《前线》。
2. 此立轴配清乾隆青花缠莲枝纹瓷轴头一对。
尺寸:167×105.5cm
“扬州八怪”是美术史上的“明珠”,又称“扬州画派”,自康熙末年崛起,前后近百年,其中郑板桥、华喦、金农、高凤翰、罗聘等,皆享有大名,亦各具自我面目。后世名家如吴昌硕、任伯年、潘天寿、陈师曾、黄宾虹等,亦受影响颇多。
尤是郑板桥,为“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诗书画兼擅,艺术造诣极深厚。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曾称“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亦可见其笔墨之精湛。
郑板桥以画竹、石、兰最是闻名,可见其“以物言志”的文人情怀,其亦尝言“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也可窥知。
其“板桥”之名,则缘于家乡一座“倚城而建”的“木板桥”。高凤翰《鸿雪集》中,曾有《忆郑板桥》诗,诗云“淡如我辈成胶漆,狂到狂怒有怪情。便去故乡寻旧迹,断碑犹爱板桥名”。
此郑板桥“竹石图”作于乾隆丙子年(1756),时其64岁,正值创作最臻境时期。画中,绘数枝劲竹,坚瘦挺拔,饱有清刚之气,竹影遥翠,似簌簌有声。而竹叶呈“人”“个”字相叠,以书入画,各循矩度,或疏或密,一笔而成,富有韵律感。
竹叶形式亦是万千,不见复笔,且竿瘦叶肥,墨色浓淡相间,层次甚为分明。拳石自然峭立竹旁,布局得当,采用飞白笔及横皴法勾勒其轮廓,远望竹石连衍,竹叶纷披,各尽其态。竹节亦是可见,细枝更是劲而不刻,真“神气完足,翻风滴露”也。
白居易于《画竹歌》中,曾言“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可见“竹画”虽从者众,精于此道者却甚鲜。
据载,“竹画”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声名最盛,惜无墨迹传世。此后,宋之文同、苏轼亦善于竹画,谓为“湖州竹派”始祖;及至元代,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等画竹高手,“以书入画”,颇得晋唐意趣。而明代王绂、夏㫤等,则笔承宋元,又“借古开今”,文人画渐兴。
而郑板桥的“竹画”,清雅的画意之外,更如高士傲然独立,虽仅寥寥数笔,然竹有气节,石有风骨,绝不落俗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郑板桥的笔下,“竹石”隐喻着坚贞,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其辞官还乡,所建“拥绿园”亦是四面环竹,清俊绝尘。
郑板桥 竹石图,局部
《清代学者像传》言郑板桥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画竹,其亦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可见用功至勤。
关于画竹,郑板桥亦言“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此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论,影响深远。
而此“竹石图”,题识“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更升华为“意中之竹”,可见其已至“意到笔先”之境,而“竹子”则从自然之象,拟人化,充满深刻寓意。
而题识中“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亦契合郑板桥所言“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钤印“乾隆东封书画史”,则是乾隆十三年,乾隆欲至泰山封禅,郑板桥曾被选中随驾侍砚,任“东封书画史”。
部分“出版、著录”
是作出版著录累累,曾为邓拓旧藏。邓拓曾访郑板桥故居,并作诗云:
《访郑板桥故居》: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在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邓拓全集》中,亦载有其所作《郑板桥和“板桥体”》文章,原载于1963年《光明日报》。文中,邓拓将郑板桥的绘画特点娓娓道来,并言“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亦可见其对郑板桥及其竹画之推崇。
是作配清乾隆青花缠莲枝纹瓷轴头一对,纹饰繁复精美,釉质细腻,更显其珍。
清乾隆青花缠莲枝纹瓷轴头
轴头纹饰
▼
Lot 246
华喦 谷鸟春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748 年作
款识:春谷鸟边风渐软,杜鹃花上雨初干。戊辰春正月,新罗山人写于幽香小楼。
钤印:[ 华嵒 ] [ 秋岳 ] [ 枝爰 ]
出版:
1.《中国绘画综合图录·续编 3》第 111-119 页,JP12-322,东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2.《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书画集》第 63 页,广陵书社,2019 年。
参考:作者钤印可鉴《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173,第31、33 印。
尺寸:119×50cm
在光绪年间,葛金烺《爱日吟庐书画补录》始将华喦列入“扬州八怪”,盖因其画风与传统“扬州画派”并不相同,然曾长期寓居扬州鬻画,又与其余活跃于扬州的名家,如金农、李鱓、郑板桥等皆有交谊,诗画酬唱不断。
华喦的艺术成就极高,尤以花鸟画著称,几可称是恽南田后花鸟画第一人。《清史稿》卷五百四载“华喦……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工,脱去时蹊,力追古法。有时过求超脱,然其率略处,愈不可及。工诗,有《离垢集》,古质清峭。书法脱俗,世称‘三绝’,可继恽格。”张庚称其“力追古法,脱去时习,为近日空谷之音”。后世画坛中“拟新罗笔意”作画者,更是成为风尚。
相较于其他职业画家,华喦的画作更具文气,其饱读诗书,诗文底蕴深厚,亦与诸多文人画家相往来,又其写实写意皆精妙,乃能所作笔墨“文质相兼而又能超出珍畦之外”。
此幅《谷鸟春花图》,作于戊辰(1748)春正月,绘山谷之中,杜鹃花盛放,禽或鸟立于枝头,或展翅飞舞,描写生动,画意清幽,笔法亦是秀逸,堪称佳作。华喦笔下的花鸟,似乎并没有借此抒怀“隐士之逸”或将之拟人化“借物言志”,而是纯粹通过笔墨,“一爪一鳞,一花一草”表达天地万物造化之真实、优美、生趣,亦春光明媚中充满着希望。
其中,禽鸟在写实的基础上,以小写意描写,眼珠精神,鸟喙微张,似乎在欣快欢唱,而羽毛的蓬松感、层次感亦是精微表达,并以留白写细羽,同时增加明暗、色彩对比。
杜鹃花花瓣没骨法成,设色胭红,枝叶亦秀劲,筋脉可见,又施以墨色与褚黄色凸显老枝新芽。另写顽石,丰富构图,设色亦淡雅,石肌浅皴,似经春雨洗涤未久。其题画诗所言“春谷鸟边风渐软,杜鹃花上雨初干”,亦可见是“春雨初干”,诗情画意完美契合。
是作出版于《中国绘画综合图录·续编 3》。1982至1983年,铃木敬编写《中国绘画综合图录》,东京大学出版,是全方位研究中国绘画的综合性资料书籍。续编则是继正编之后,由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主持调查编制的大型中国书画图录,亦是图文并茂,内容详实。
笔者考,“枝爰”白文印,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华喦作《海棠禽兔图轴》左下角钤印,亦是作于春正月。而“华喦”、“秋岳”则可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173,第31、33 印。
华喦作《海棠禽兔图轴》,局部,左下角钤“枝爰”白文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钤印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173,第31、33 印
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华喦作《蔷薇山鸟图轴》画中“蔷薇枝头,山鸟引吭高鸣”构图、笔墨、意境等与是作亦甚是相近。此外,唐云、江寒汀也曾合绘《谷鸟春花图》相同题材,徐邦达、江寒汀亦曾合绘《海棠禽兔图轴》,由此亦可见华喦之影响殊深。
左:华喦《谷鸟春花图》拍品;右:华喦《蔷薇山鸟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Lot 251
陈洪绶 寒林独钓图
水墨纸本 立轴
题识:家有小山松几树,半生漉酒在其中。画此赠君君悟否,浔阳江上诉秋风。洪绶赠秋老盟弟之江右。
钤印:[ 老莲居士 ] [ 章侯氏 ]
鉴藏章 : [ 蒙泉道人 ] [ 秋柯草堂李氏收藏印 ] [ 彩若 ] [ 玉鱼生 ]
张翰仪边跋 : 陈老莲洪绶画以人物著名,其山水流传于人世者较少,此为其盟友之江右所作,疎澹超逸,画中有诗。原藏于昆山蒙泉道人,展转入闽,竟为余所得,亦客中胜事也。按蒙泉道人,清高僧诠修,昆山李氏子,字二胜,俗名子柴,亦工诗能画。乙酉思蒪退士识。
钤印:[ 张翰仪印 ]
出版 :
1:《陈洪绶》( 上卷 • 文字编 )P73,陈洪绶的绘画,P73; 陈洪绶书画编年表,P185;陈洪绶名款编年表,P215;陈洪绶印鉴编年表,P233;翁万戈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
2:《陈洪绶》下卷 P75,翁万戈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
3:《陈洪绶全集》卷三 P246,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年。
注:
1. 清高僧诠修旧藏。“蒙泉道人”即诠修(?—1665)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明诸生,入清为僧。俗姓李,名子柴,字二胜,自号蒙泉道人。能诗,工书,善人物花卉。有《树下草》。
2. 张翰仪(?—1952),字若荪,号莼安,醴陵人。民国初寓居湖南长沙,曾任湖南湘潭、湘乡、衡阳、益阳等县长,抗战时期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通文史、通诗词,生平喜收藏图书字画碑帖,藏品丰富。
尺寸:65×27.5cm
《陈洪绶》内页书画、印鉴、名款编年表
《陈洪绶全集》
陈洪绶,即陈老莲,画坛声名极盛,精人物、花鸟,亦兼山水,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尊其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关于陈老莲的精湛画艺,记载诸多,如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载言“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认为其画格在仇英、唐寅之上,有明一代无出其右,可谓赞誉至高。
另有其余画评,如“高古朴伟,多以陈老莲为宗”、“国初顺康之际,陈派之画风最盛”、“同光之世,则复多去仇而学陈,如山阴任氏,即其一例也”等,皆可见陈老莲的绘画,饱有高古之风,为后世所法,堪称“一代宗师”。
陈洪绶(1599-1652)
陈老莲的传世作品,花鸟、人物为主,而山水鲜见。此作《寒江独钓图》,绘山野溪畔,一高士垂钓,高士隐于粗壮苍虬古松之后,枝桠纵横间,高士愈显其清逸,淡墨写粼粼溪水,大部留白。
而山石长线条勾勒轮廓,肌理皴擦,浓墨点苔,远山连绵,似云雾缭绕。构图类于倪瓒“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惟更具人间烟火气。整作气息高古,意境清幽,层次分明,翁万戈先生审定为陈老莲四十岁前后所作(约 1638 年)。
是作题画诗“家有小山松几树,半生漉酒在其中。画此赠君君悟否,浔阳江上诉秋风”以清雅画意相赠友人,浔阳江头,秋风萧瑟,目送知音,情深意重。上款人“秋老盟弟”,或应为丁良卯,字秋平,号秋室,自号月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又云山东济阳人。喜治印。
黄涌泉《明末清初丁良卯考》中,关于陈老莲与丁良卯的交谊诸多。如陈老莲《宝纶堂集》卷九《为丁秋平寿书约同过山阴》,诗云“西溪留下万余树,和靖矶头数十株。征战七年留不得,更看香雪过吾庐。”
另有吴修《昭代中名人尺牍》刊陈老莲晚年致丁良卯札,云“夜来不得交睫,幸腹不甚作恶。林仲老邀盟兄一晤,属弟数行,得即至为佳耳。秋老道兄,小弟洪绶顿首”。亦可见二者交谊。
而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有《陈洪绶致丁秋平札》,云“弟甚苦奔驰,又甚苦主人奔驰……西老乞致谢,不一。洪绶顿首。秋老道弟。”罗振玉《雪堂类稿》著录《陈老莲赠丁秋平山水轴》以及陈老莲《春风蛱蝶图卷》(今藏上海博物馆)等,也皆可证二人莫逆往来。余者不一而足。
是作题签“陈洪绶秋江独钓图”,张翰仪题写长跋。张翰仪(?—1952),字若荪,号莼安,醴陵人。民国初寓居湖南长沙,曾任湖南湘潭、湘乡、衡阳、益阳等县长,抗战时期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通文史、通诗词,生平喜收藏图书字画碑帖,藏品丰富。
鉴藏印“蒙泉道人”即诠修(?—1665)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明诸生,入清为僧。俗姓李,名子柴,字二胜,自号蒙泉道人。能诗,工书,善人物花卉。有《树下草》。
其余鉴藏印,其中“秋柯草堂李氏收藏印”或为李廷钰(1792-1861),中国名将李长庚之子,字润堂,号鹤樵。二十二岁承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曾任福建水师提督。著有《秋柯草堂文集》。《林则徐全集 第6册 诗词卷》中载“题李润堂袭伯《秋柯草堂图》”。
“彩若”或为徐玫,字彩若、采若,号华坞,吴县人。其善书画,工人物、花鸟,活跃于清康熙前期,所作《江南春雨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玉鱼生”或为钱东(1752-1817)清代画家,字东皋,号袖海、玉鱼生,浙江仁和人,侨寓江苏扬州。钱杜从兄。工诗词,善书画。花卉宗恽寿平没骨法。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改琦作《钱东像》又称《玉鱼生像》。
由此可见,是作《秋江独钓图》为陈老莲少有的山水佳作,格调高雅,笔墨清绝脱俗,又经名家题跋,递藏更是累累,有绪可考,知其难得可贵也。其亦曾经陈老莲研究专家翁万戈先生审定,并有出版,更显其珍。
▼
Lot 247
郑禧 [元] 秋林驻舟图
水墨纸本 立轴
题识:郑禧。
题跋:1. 参天古木气萧森,百尺藤萝覆石阴。独坐小舟闲濯足,野云流水一般心。天游生。钤印 :[ 天游生 ]
2. 天空木叶尽,水阔荻花稀。羡煞扁舟客,脩然与世违。子华棣。
3. 尽道沧浪清,此水清且泚。借问伊何人,云是楚狂士。洪武三年仲夏侯官黄元。
鉴藏章:[ 石居 ] [ 周臣 ] [ □□王郎 ] [ 性和 ] [ 竹朋 ] [ 竹朋鉴定 ]
著录:清李佐贤《书画鉴影》卷十
注:此作有“竹朋”、“竹朋鉴定”鉴藏章。李佐贤 (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清代著名钱币学家、金石学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道光十五年 (1835) 进士,曾任清朝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精鉴赏,富收藏。所著《书画鉴影》一书,是书画鉴赏、考证之书。书中自序称:取历年得及寓目者,仿《江村消夏录》、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例而变通之,随阅随录,积久成册。有同治十年 (1871) 李氏刊本。全书共 24卷。书前有自序。收录自藏及所见书画 , 按时代排序 , 始于东晋 , 止于清乾隆。全书按卷、册、轴三类,分列名迹。凡屏幅横帧俱附于轴。各类中以时代先后为序。所录法书为其自藏和所见者。
尺寸:67×31cm
元代的画坛甚为繁荣,其山水画大致可粗略分为三派,即学李成、郭熙,亦或是继米氏云山一路,以及师董源、巨然一脉。其中,赵孟頫、“元四家”等师法董巨,所取得的成就最高,所表达的淡墨轻岚,亦契合文人旨趣,影响亦最深远。
而郑禧亦是学董巨的佼佼者,其生卒不详,字熙之,一作禧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善书。画山水学董源笔法,用墨清润可爱,墨竹禽鸟,全法赵孟頫。《书史会要》、《画史会要》、《侨吴集》等画史上皆留有其名。
郑禧 [元] 秋林驻舟图,局部
此郑禧所作《 秋林驻舟图》,一河两岸式构图,远山秀美,墨苔点点,淡墨写树,如水雾淋漓。画面中部大部留白,一高士舟中休憩,束发短须,裤腿高挽,趟水洗足,甚是怡然自得,而脸部右倾,似乎为眼前之景所吸引。
岸旁古木成林,或浓或淡描写,藤条或缠绕枝干,或自然垂下,水草若夏风吹拂,肆意摇曳,水纹粼粼,另绘竹荫,也是婆娑摇翠,坡石相叠,淡墨皴擦肌理,意境幽逸。
郑禧所作《院聚芳亭图卷》,现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石渠宝笈》。其中,山石的描写,留白的处理,用墨的清润等,与《秋林驻舟图》亦甚相近。另有《丹枫双鸟图轴》藏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元 郑禧《院聚芳亭图卷》,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作题跋累累,诗中皆赞古木萧森,高士与世无争,悠然自适。元人墨迹传世鲜少,而此画中郑禧墨迹难得,陆广、唐棣两位亦是元代画坛名家,所作亦有自我面目。而黄元为元末明初俊杰,亦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更显其珍。
陆广、唐棣、黄元 题跋
天游生,按《画史会要》:陆广,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人,画仿王叔明,落笔苍古,用墨不凡,其写树枝,有鸾舞蛇惊之势。按《紫桃轩杂缀》:陆天游在幼文云西,间以萧散幽淡为宗。陆广最大成就是山水,代表作有《溪亭山色图》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仙山楼观图》、《丹台春晓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号遁斋 ,钱塘 ( 杭州 ) 人。其父唐清,元初赠承务郎,任归安县令,后居归安 ( 湖州 )。唐棣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慧,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曾得到赵孟頫、马煦赏识,并拜赵孟頫为师,书画得到虞集、偈傒斯、赵孟頫等指授。马煦任刑部尚书时,举荐唐棣以绘画侍奉宫廷,待诏集贤院,并先后在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宁、兰溪、吴江等地做过官,颇有政绩。
黄元(约 1398 年前后在世)字元之,将乐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末前后在世。夙慕林鸿,闻鸿弃官归,遂携妻子居闽县,与周元同事鸿为弟子,时称“二元”。以岁贡官泉州训导。为闽中十才子之一。
李佐贤《书画鉴影》书影
此外,是作鉴藏印“ 竹朋”“ 竹朋鉴定”为李佐贤,并收录于其《书画鉴影》。李佐贤喜爱金石书画,尤以古钱为专好。所著《书画鉴影》为书画鉴赏、考证大作,全书二十四卷,编录其自藏及所见历代书画,至清乾隆止。仿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体例而变通之。
另有鉴藏印“周臣”,或为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人。山水、人物俱清劲,评者谓峡气岚厚,古面奇妆,有苍苍之色,亦能诗。“石居”或为吴珵,字元玉,号石居,吴江人。举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山水法夏珪。“性和”或为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山东临朐人。明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九年,进学文渊阁。正统初,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官终礼部右侍郎。可作参考。
▼
Lot 249
王翚 杏花春雨
设色绢本 立轴 1690年作
款识:一夜池塘春草绿,孤村风雨杏花深。庚午二月望前三日,乌目山人王翚画。
钤印:[ 王翚之印 ][ 字石谷 ] [ 上下千年 ] [ 来青阁 ]
鉴藏印:[ 起光阁 ]
吴湖帆题边跋:澄怀观道宗少文,临池学书王右军。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此倪元镇题王叔明画诗也。南田尝以此诗移赠石谷画。石谷早岁笔法娄东,与吴恽俱至心折,宜以山樵此诗之移赠也。康熙庚午石谷年五十九,正中年精进变化时也。丁丑岁暮,吴湖帆获观因题。
钤印:[ 吴湖颿印 ]
注:吴湖帆题跋
尺寸:79×38.5cm
清初画坛,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被引为画坛正脉,声名可谓盛矣。其中,王翚先后师从王鉴、王时敏,得二人神髓,熟谙文人画创作,同时,其又汲取北宗丘壑面貌,不为流派所禁囿,为画坛另开生面。
王翚既是“虞山画派”开宗立派人物,人称“清画山水第一”。又因其绘画深得时人喜爱,可谓“家家子久,人人石谷”,亦有“画圣”之誉。周亮工《读画录》也说“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
是作《杏花春雨》绢本,作于庚午二月(1690),正是其绘画最精熟期,次年其即在王原祁、徐乾学等友人的推荐下,其应诏入京主笔《康熙南巡图》巨卷。画中,山石浑厚,皴法细密,留白作云雾,古木掩于其中,若隐若现,而山麓下,屋舍环绕溪湖,屋内高士望向窗外,甚是惬意。屋外小桥旁,红衣高士骑驴,童子尾随其后,亦是悠然。整作设色清雅,花树、青山、竹林、屋舍,犹如春雨洗涤,平静而雅致。山野小径上,两位樵夫满载而归,亦增添人间烟火气。
是作,吴湖帆题跋,赞言“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推为其精进变化妙笔。
其余
“渊雅高风——古代书画专题”佳制诸多,篇幅所限,余者实难以一一尽足,届时方家可莅往预展现场一窥究竟为宜。另有“江流天外,碧嶂千仞——渡海三家专题”、“流风辉映,高阁停云——近现代大师精品专题”亦是精品累累,清雅荟萃,人文气息浓郁,不一而足。
▼
Lot 236
刘墉 行书节录《风月堂诗话》
水墨纸本 立轴 1797 年作
款识:欧公居颍上,申公吕晦叔作太守。聚星堂燕集,赋诗分咏,室中物,公得鹦鹉螺杯 , 申公得瘿壶 , 刘原父得张越琴 , 魏广得澄心堂纸 , 焦千之得金星研 , 王回得方竹杖 , 徐无逸得月砚屏风 ; 又赋席间果 , 公得橄榄 , 申公得红蕉子 , 刘原父得温柑 , 魏广得凤栖 ,焦千之得金橘,王回得荔枝,徐无逸得杨梅。壁间画像亦分赋焉,汇为一编,一时传诵。嘉庆丁巳秋九月五日,石菴书于久安室。
钤印:[ 刘墉之印 ] [ 石庵 ] [ 御赐海岱高门第 ]
题跋:1. 陈荣昌题 :右旧作三首。已未冬,荫远先生以所藏石菴墨蹟见示,因录其上,以志钦仰。困叟记。钤印:[ 铁人 ] [ 陈四 ] [ 山云水石 ]
2. 昆明方荫远藏刘文清公书,此帧乞余题识。帧首有虚斋书长律三篇……癸亥展重阳日书于明志精庐,剑川赵藩石禅甫时年七十有三。钤印 :[ 介盦 ] [ 介白心画 ]
3. 荫远先生珍玩,己未清明岚青陈鶤年八十有一。钤印 :[ 集翠轩 ] [ 游鲲独运 ]
鉴藏印 :[ 戴丽三 ]
尺寸:193×95.5cm
遍观历代帖学书家,有“浓墨宰相”美称的刘墉,其上溯晋唐的高古书法,当是自董其昌后的“帖学第一书家”。而其将各体书法融合,所作墨浓字肥,点画丰腴,骨劲内蕴,这种“绵里藏针”、“超然拔出”的书风即使是在“碑书”最为兴盛的清中晚书坛,亦极受推崇。
如包世臣赞言刘墉的书法“百年能自树立”,书坛亦将刘墉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清代四大书家”,其更名列榜首。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说刘墉为“帖学的集大成者”。另有徐珂《清稗类钞》中赞其“集群圣之大成”,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说“近时罕有能及者”等,皆可见刘墉举足轻重的书坛地位,余者不一而足。
此其所书《风月堂诗话》,行书,结体端严,点画洁净讲究,气息厚重丰茂。陈荣昌(1860-1935)、赵藩(1851-1927)、陈鶤(1838-1919 后)题跋,戴丽三旧藏。戴丽三(1901-1968),字曦,号徐生,昆明人。云南著名中医学家。戴氏亦嗜收藏,藏品以清中期以来书画最为宏富。
▼
Lot 237
董其昌 临王右军书卷
水墨绫本 手卷
题签:董文敏临王书真迹。固始张氏镜菡榭祕笈
款识:临右军帖。得袁、二谢书,……偶阅右军帖,临数种,时有不可解者,稍为改定。其昌。
钤印:[ 太史氏 ] [ 董其昌 ] [ 玄赏斋 ]
藏印:[ 李佐贤收藏书画之印 ] [ 竹朋真赏 ] [ 叶名沣润臣经眼记 ] [ 张仁黼 ] [ 简盦 ] [ 固始张氏镜菡榭印 ] [ 镜菡榭藏 ] [ 固始张氏镜菡榭收藏鉴赏印 ]
后跋 :1. 李佐贤(1807-1876)跋 :学诗者不可貌似古人之诗,学文者不可貌似古人之文,学书者亦不可貌似古人之书,其理一也。香光此卷虽临王书,然遗貌取神,绝去临摹之迹,纯以己意运之,未尝规规求似,正惟不似王书,所以善学王书也。此董书中之变体,实董书中之上乘,盖晚年神化之境,方有此得心应手之乐,非浅学所及窥也。后学李佐贤识。
2. 张效彬(1882-1968)跋 :此卷乃先侍郎镜菡榭遗物,不意五十年后历经燹劫,不肖孤又得文敏临大令帖绫本卷为之匹,吾家与公真有翰墨缘哉?彼卷虽文为大令而通体谨严,实用右军之法为多。此卷似参唐人意,酣恣淋漓,不囿一方,盖公书神明变化,所谓才大者无所不可也。七十年中所收董书,无所不有,此卷仍居上乘。庚寅(1950 年)春初敔园题,时年六十有九。钤印 :[ 殷商五鼎一卣之室 ] [ 固始张玮字效彬六十后号敔园 ] [ 西溟学士北海行人 ]
著录:
1.《书画鉴影·卷八》卷类 1,清,李佐贤编,同治十年(1871 年)李氏自刊。
2.《历代著录法书目》第三一三页,朱家溍主编,紫禁城出版社,1997 年。
注:
此作曾经清末著名收藏家李佐贤、张仁黼、近人张效彬等递藏。
1. 李佐贤,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至汀州知府。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诗人、书画鉴赏家。著有《书画鉴影》等。
2. 张仁黼(1848-1908),河南固始人,收藏名士。光绪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简斋文集》。
3. 张效彬,河南固始人。张仁黼子。精于钟鼎彝器、碑帖、书画鉴定。
又是诗文耆宿。与郭沫若、陈叔通等交往甚密。
尺寸:本幅 25×357cm ;后跋 25×50cm
明末时期,由于政治矛盾日益尖锐,原先之书法秩序开始瓦解,书法变革也愈为浓烈,尤是董其昌、陈继儒、黄道周、张瑞图等人继起,同“吴门书派”与并驰骋,后又超越,渐为主流。而后清初,康熙推崇董其昌书,则“香光始一变,国朝竞学董”。此外,董其昌的南北宗画论,亦是影响殊深,笼时代之盛。
此董其昌临王右军书卷,绫本,行云流水般,笔墨飞动,纵心奔放,圆润挺拔,疏朗自然,堪称佳作。明末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 “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诚不我欺。
是作李佐贤、张效彬作跋,跋中对董其昌此卷无不盛赞,称有神化之境,并曾经李佐贤、张仁黼、近人张效彬等递藏,且有早期著录。
著录:《历代著录法书目》、《书画鉴影·卷八》
▼
Lot 238
乾隆 节临米芾《甘露帖》
水墨纸本 册页 1754 年作
题识: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荫一亩,真一亩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以异石告,遂视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霑。甲戌初正,御临。
钤印:[ 乾隆 ]
注:瘿木册页面铭“御临米帖”。“乾隆”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125 印,245 页
尺寸:12×10cm×4
《甘露帖》原帖是米芾向友人介绍其在润州的居所“宝晋斋”以及所得异石及降甘露祥瑞事的信札。润州即今江苏镇江,米芾居此最久,其最为珍爱而不愿割舍的“宝晋斋”即在此。
作为一国之君,乾隆皇帝天资聪睿,又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其亦立志缔造盛世文明礼乐,万世垂统,以成“千古一帝”。此外,乾隆亦素以“书生”自诩,其书法也临池不断,造诣颇深。从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书法,可知其常临习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二王等书家墨迹。是作瘿木册页面铭“御临米帖”。
瘿木册页面铭“御临米帖”
▼
Lot 245
蒋廷锡 洋鸭
设色绢本 镜框
钤印:“臣廷锡”、“朝朝染翰”
诗堂:洋鸭雄者,黑睛黄重晕,米红嘴,嘴根目旁皆红皮环抱,鼻上红肉下垂,头黑花色,颈项臆腹纯白,膊翅黑白相间,青黑尾,盖尾有白羽,黄足掌,米黄爪。
著录:
1. 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之余省、张为邦合摹蒋廷锡《鸟谱》第七册之《洋鸭》
2. 〈蒋廷锡画鸟谱〉,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 2 卷,北京,2004,页 861。
3. 《石渠宝笈》,卷之二,贮御书房,国朝人书画目录,书画册上等。
来源:原香港苏富比拍品
尺寸:39×39.5cm
作为宫廷画家,蒋廷锡的花鸟画学恽寿平没骨画技,又变其纤丽之风,独创“蒋派花鸟”,深受康熙、雍正的喜爱。仅《石渠宝笈》著录已有七十余件,其中便有以图谱的形式敬献的大型画册,如《鸟谱》、《百种牡丹谱》、《塞外花卉》等。
其亦长年身居高位,历官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兼领兵部尚书、文渊阁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其诗文亦佳,曾担任《明史》总裁,可谓集多种身份于一身。
此蒋廷锡所作《洋鸭》,著录累累,应为其《画鸟谱十二册》原本中的一开。《鸟谱》是迄今可考中国古代开页最多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册,展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审美、技法与表现特色。是作来源于香港苏富比拍品。
《石渠宝笈》卷二
参阅
▼
Lot 253
周之冕 百花卷
设色纸本 手卷
款识:汝南周之冕写。
钤印:[ 服卿氏 ] [ 周之冕印 ]
鉴藏印:[ 静怡轩藏 ]
后纸徐邦达跋 :
1. 周之冕服卿号山谷,工画花卉、翎毛,明嘉、万间名噪一时,盖吴门擅此者自石田翁、白阳、包山,故鲜能企及。此卷秀逸妍丽,确系周画真迹。展阅欣喜,辄记数语于后。丁丑正月下旬,东海徐邦达识。钤印 :[ 孚尹 ] [ 徐邦达印 ] [ 东海 ]
2.此图未署年月,晚笔过于苍秃,似稍有微异,故余定其为中岁之作。邦达又记。钤印 :[ 徐邦达印 ]
注:1. 徐邦达旧藏。徐邦达题签。徐邦达(1911 ~ 2012),原名徐旁,字邦达,以字行,又字孚尹,号李庵、心远居士、蠖叟,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十八岁从李醉石习画。后师从赵叔孺、吴湖帆学书画鉴定,所作以山水为主。解放后历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央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西泠印社顾问,为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
尺寸:29×420cm
“吴门画派”中,周之冕专擅花鸟,其花鸟画写生之中,有自然生趣,贴近物象本身,而写实勾勒下,设色又艳丽而不浓腻,更不失清逸雅秀意味,此独特绘画风格,诚可谓“吴门画派”花鸟画之集大成者。
其传世画作并不多,多为馆藏。其作之“工写兼得”,形式美感、张力、生机等俱是不乏,有着强烈之艺术感染力。郏抡逵《虞山画志》载其“性嗜酒,落拓不羁,游心绘事,下笔耻与随俗流”,《嘉庆苏州府志·画史会要》亦载其“家畜各种禽鸟,详其饮啄飞止,故动笔有生意”。
是作“百花卷”,图式呈平列,协调相宜,或以线勾勒花卉之轮廓,点厾法绘叶片,叶脉亦勾勒,或有部分直接点染,兼以徐熙“没骨法”成之,技法多样,清气洋溢。此为徐邦达旧藏,并二次题跋。
▼
Lot 239
嘉庆帝 楷书御制参赞德楞泰奏报痛剿高二大股贼匪七言诗
红库绢立轴 1801 年作
录文:高马二贼罪实深,戕官害民肆荼毒。奔逃潜避已经年,由陕入甘复来蜀。自川回窜突楚疆,忽合忽分断仍续。洵阳骗船渡汉江,窥伺中州逞贪欲。幸有雄兵扼其前,两甄直达干沟曲。神枪飞矢贼披靡,作孽奚能分石玉。自惭薄德难治民,舍正驱邪习流俗。愿天销劫赦予愆,春台啿啿甘膏沃。
款识:参赞德楞泰奏报痛剿高二大股贼匪,歼戮生擒。解散者两千余名,诗志感慰。辛酉正月下澣御笔。
钤印:嘉庆御笔(朱文)、所宝唯贤(白文)
题签:1.“故宫博物院□□馆号签”。
2.“御笔乾嘉贰张”。
3. 三月廿二日,延春阁西门内二层□门口东边向北□条一件。
著录:《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九(参见故宫博物院编《清仁宗御制诗》第二册第 54-55 页,海南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说明: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尺寸:160×111 cm
故宫签条
▼
Lot 240
曹寅 行书《鸦鸣歌》
水墨绢本 立轴
录文:老乌巢生八九子,群栖未栖起先起。红窗梦破咿嚘哑,古树风摇毕逋尾。朝来月堕衙鼓鸣,亲切离巢三五声。东门鸜鹆还飞逐,枝上刍尼不出城。落花寒食雷塘路,回翔几触抨弓怒。多生留得众人憎,目瞤灯花岂无故。雨鸣饥鸣鸦有时,累汝褵褷乳哺儿。孤村流水连翩意,绣幕金笼那易知。鸦鸣歌。
款识:楝亭寅。
钤印:曹寅之印(白文)、荔轩(朱文)
鉴藏印:天渡楼(朱文)
尺寸:108.4×48 cm
▼
Lot 241
査士标 行书录元倪瓒《题画赠王仲和》
水墨纸本 立轴
录文:“曾住神明宅,于今已十年。丛筠还自翳,乔木故依然。两杂鸣琴溜,云连煮术泉。何时重过此,烂醉得佳眠。”
款识:“题画书似竹老道翁,查士标。”
钤印:二瞻(白文)、梅壑(朱文)
鉴藏印:杨氏(朱文)、沐雨草堂(朱文)
边跋:“新安大家查士标五言题画诗,读之令人神往,况书法清新,出自米颠香光,神完气足,殊可珍也。乙亥岁暮八一叟龢溪仁恺审定。”印 :沐雨楼主、杨仁恺。
尺寸:108.4×48 cm
▼
Lot 242
丁汝昌 行书节录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
水墨纸本 立轴 1889年作
录文: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款识:时在己丑学书,丁汝昌。
钤印:丁汝昌印(朱文)、延年益寿(白文)
盒内签:丁汝昌行楷五言诗真迹,甲午仲夏,光启鉴题。(2014 年鉴题)
钤印:刘光启印、海外寻真
尺寸:104.6×46.5 cm
▼
Lot 255
邓石如 隶书五言诗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墅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亘相踰。风波一所失。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却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铁樵四兄先生雅玩。顽伯邓石如。
钤印:[ 完白山人 ][ 邓石如 ][ 顽伯 ]
出版:
1.《中国明清之书》P45,日本郁文社出版,2002 年。
2.《日本藏邓石如精选》P6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年。
注:上款人“铁樵四兄先生”或为李东琪,清代,字铁桥,山东济宁人。一作字铁樵,长洲 [ 今江苏苏州 ] 人。李东琪是黄易的挚友,黄易在任济宁运河同知期间,发掘武氏祠堂画像石,李东琪出力颇多。他发掘并收藏大量金石碑版,与邓石如、翁方纲等人均为好友。
尺寸:135×33cm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